08.14 拖欠3個多月工資,負債超2億,又一家無人機企業倒下!

從MP3到MP4,再到平板電腦,再到無人機、平衡車,再到AR/VR,隨著技術的快速發展,各類終端硬件市場熱潮持續時間是越來越短。2015年還異常火爆的無人機行業,僅過了一年多的時間,2016年下半年,整個無人機市場就遭遇了寒流。隨後很多無人機企業紛紛宣佈破產,被徹底洗牌出局。根據芯智訊網友爆料,昨日(8月13日),業內一家規模較大的無人機企業——廣東萊盛隆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萊盛隆”)也正式宣佈放棄經營。

負債2.007億元,萊盛隆“放棄經營”

根據萊盛隆貼出的公告顯示,“公司因經營不善,現仍拖欠全廠員工2018年5月部分及6、7、8月份工資”,萊盛隆“已無能力支付以上拖欠員工的工資”,所以決定“正式放棄經營”。

拖欠3個多月工資,負債超2億,又一家無人機企業倒下!

根據芯智訊網友爆料顯示,萊盛隆在此次宣佈正式放棄經營之前已累計負債2.007億元。其中。拖欠銀行貸款3670萬元(用5套房子抵押),小額貸款1.39億元,供應商2200萬元,員工工資300萬元。

在宣佈停止經營之後,萊盛隆也制定了還款計劃,其中對於銀行的欠款,萊盛隆計劃用“羅總(萊盛隆總經理羅文星)、胡總(萊盛隆董事長鬍漢明)5套房子繼續抵押,續貸,只交利息”;對於拖欠的1.39億元小額貸款,以及2200萬元的供應商貨款,萊盛隆希望通過“工業廠房變現”(價值約7000萬)、客戶應收款和庫存(價值約2800萬元)來償還。不過即便如此,這兩項加起來,總價值也只有9800萬元,遠低於拖欠小額貸款 供應商的1.61億元。

所以,在償還方式上,萊盛隆則希望小額貸款公司給與一定的折扣,可以一次性還清。而對於供應商,萊盛隆則希望一年之後再分24個月來還清。不接受分期付款的供應商,也需要打折才能再一定時間內付清。

對於拖欠員工的300萬元工資,萊盛隆也希望通過客戶應收款來支付。

按照現行法規來看,萊盛隆應該首先償還拖欠的員工工資,然後再歸還銀行貸款,不過銀行好在有房產抵押,所以沒什麼大的風險。不過對於小額貸款公司和萊盛隆的供應商來說就有點慘了,總的1.61億的欠款,如果選擇一次性付清,最多隻能收回9500萬元的欠款,幾乎是打了6折。

拖欠3個多月工資,負債超2億,又一家無人機企業倒下!

另外,萊盛隆也制定了“繼續經營計劃”,希望通過“縮小開支(人員優化大裁減)”、“多空出廠房出租”來降低成本,通過“集中資源重點支持”、“小而精的生產”來提高利潤率。而前面提到的對於供應商欠款分期付款的計劃,也是寄希望於後續能夠“繼續經營”。

但是,對於供應商來說,恐怕多數可能會選擇“斷臂求生”——即要求萊盛隆一次性償還,而這或許也將會導致萊盛隆的“繼續經營計劃”難以繼續。

根據萊盛隆官網資料顯示,萊盛隆成立於2007年1月,總公司地址位於廣東省東莞市。擁有自己的大型工業園,有員工500多名,是一家中等規模,集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於一體的高新技術上市企業(GH201644002255),股票代碼835826。主要從事無人機生產設計、研發、銷售經營與服務培訓。

2015年萊盛隆還成立了植保無人機項目事業部,項目部在廣東萊盛隆創業園、河南省南陽市、黑龍江哈爾濱市,分別設有現代化廠房,面積達12000多平方米,裝機生產線十條,月生產量高達500多架,年產值高3億餘元。曾全國首創推出有效載重80公斤藥水的植保無人機和領先技術的彌霧噴灑無人機。2016年2月24日成為新三板上市企業。

顯然,在2015年無人機風頭正盛之時,是萊盛隆發展最快時間段,然而僅過了三年左右的時間,就停止了經營,還是沒能熬過無人機市場的“寒冬”。

無人機市場的“寒冬”

自2014年下半年以來,無人機市場快速興起,眾多的創業公司紛紛湧入,各路資本也是紛紛入局。2015年之時,無人機市場更是異常的火爆。然而這股熱潮只持續了兩年左右的時間,便很快遭遇了“寒流”。一個是資本的快速褪去,一個是無人機管理政策的持續收緊。

首先,當時由於無人機市場才剛剛興起,入局的廠商很多,但是實際上,當時的市場容量卻非常的規模有限。

而且在中高端無人機市場,國內的大疆可謂是一家獨大,無論是技術創新、產品設計、供貨渠道乃至市場口碑,還是產品線種類,包括消費級、準專業級、行業級無人機門類齊全,大疆創新都走在了行業的前列。在這種情況下,留給其他無人機企業的發揮空間也十分有限。

例如在萊盛隆專注的植保無人機市場,雖然根據艾瑞諮詢發佈的《2016年中國無人機行業研究報告》預計,到2025年農林植保無人機市場規模將達200億元。但是,目前國內農業植保仍以人工加手動、電動噴霧機這樣的半機械化裝備為主,佔比超過90%,航空植保比例小於2%。相比日本達到的40-50%覆蓋率,無人機在中國農業產業中並不普及。而根據中國農用航空植保協會調查數據統計,2016年全國僅有10%的植保隊達到營收平衡。這與200億規模市場蛋糕形成了鮮明對比。

拖欠3個多月工資,負債超2億,又一家無人機企業倒下!

另外,對於剛剛起步的植保無人飛機市場,當時也吸引了至少十家A股上市公司入局,比如隆金通用、新安股份、宗申股份、芭田股份、德奧通航等。植保無人機行業還造就了超過十家新三板上市公司,比如前面介紹的萊盛隆,以及全豐航空、艾森博、易瓦特、眾和植保等。

在當時實際市場需求並不大的植保無人機領域,眾多無人機企業的紛紛入局也加劇了這塊市場的競爭。

無人機行業的龍頭企業,大疆創新2015年就推出了首款植保無人機MG-1殺入了這塊市場。成立於2007年的極飛科技也很早就進入了這塊市場。相比市場其他品牌,兩家公司的植保隊簽約數量增長迅速。2017年時,極飛農業的植保無人機服務團隊已超過800人,而大疆創新建立的植保隊平臺上註冊了200家公司。大疆創新植保市場銷售總監曹楠稱,據2016年不完全統計,在銷量上,全國新增植保機數量中大疆佔70%,並稱2017年3月初至4月底,大疆新增植保機數量已經達到2016全年的60%。

隨著大疆創新等龍頭企業在植保無人機領域的寡頭地位形成,留給其他無人機企業的機會也就越來越少。更何況本身這個領域需求量並不大,增長也相對緩慢。

其次,隨著消費類無人機市場的興起,無人機黑飛引發的各種隱患也引起了國家的重視。2016年,民航局空管行業管理辦公室發佈《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空中交通管理辦法》,其第十條規定,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應當為其單獨劃設隔離空域,明確水平範圍、垂直範圍和使用時段。可在民航使用空域內臨時為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劃設隔離空域。但飛行密集區、人口稠密區、重點地區、繁忙機場周邊區域,原則上不劃設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區域。面對無人機危險黑飛的問題,規章制度再次細化,但是由於處罰力度的不足,黑飛問題仍然沒有得到妥善的解決。

2017年上半年,國內出現了多起無人機入侵民航機場、侵入軍事地域、干擾軍用飛行器正常飛行、航拍“偷窺”國防設施等危害公共安全、甚至是洩露國防機密的事件。隨後,北京、成都等各地政府也紛紛出臺了無人機禁飛令。以北京為例,2017年2月19日,北京首都機場率先公佈了“機場淨空保護區”,該“淨空保護區”覆蓋面積約1058平方公里,約為北京五環面積的1.5倍。直接導致通州區、朝陽區、順義區、懷柔區和昌平區的相應區域飛無人機均被禁飛。截至2017年5月底,全國多個地區出臺相關措施加強飛行器管控,以無人機為代表的“低、慢、小”航空器成為監管的重點。

為了加強無人機的管理,2017年5月16日,中國民用民航局正式下發《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實名制登記管理規定》,要求自2017年6月1日起,民用無人機的擁有者必須進行實名登記。5月18日,無人機實名登記系統開通試運行。

在國內加強無人機管控的同時,國外很多的國家也紛紛出臺了加強了對於無人機的管控的措施。

隨著國內外對於無人機飛行的管控越來越嚴,這樣直接導致了當時整個無人機市場開始出現了萎縮。在加上前面提到的,當時的無人機市場本身的容量就十分有限,隨著大批的企業入局,競爭加劇。這也使得無人機企業普遍遭遇了市場的“寒流”。

山東礦機無人機子公司山東長空雁航空科技有限責任公司,2016年虧損428.4萬元。廣東雪萊特無人機子公司深圳曼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虧損達2640.4萬元。而雷柏科技2016年無人機業務營收同比減少近一半。2017年3月18日,雷柏科技宣佈終止無人機相關項目建設的定增計劃。

2016年12月,西安無人機企業斯凱智能因資金鍊斷裂破產倒閉,同時公司還拖欠員工3個月工資未發。2016年12月,智能無人機公司億航被曝裁員,億航聯合創始人兼首席營銷官熊逸放表示離職的員工人數約70人,佔員工總人數20%。2017年1月,零度智控確認公司人員發生調整,實際離職人數134人,約佔員工總人數的25%。時隔9個多月之後,零度智控再度宣佈裁員70多人。

2017年1月11日,法國科技公司Parrot宣佈裁撤無人機業務部290名員工,約佔總員工數量34%。2017年1月12日,美國無人機制造公司Lily Robotics宣佈停業倒閉。

有資料顯示,2017年一年,至少有超過20多家無人機企業退出了市場,如果算上很多小型的創業公司,則數量更是驚人。

無人機市場的春天又來了?

雖然近兩年無人機市場似乎是進入了“寒冬”,但是隨著物流業和電商的快速發展,無人機市場似乎又迎來了新的“春天”。

以無人機為主的無人配送,是目前物流配送中最受關注的領域。順豐、京東、蘇寧等物流/電商企業,都紛紛的在推動無人機物流常態化運營。

今年2月5日,京東獲得民航局西北地區管理局的授牌,京東無人機成為首個國家級無人機物流配送試點企業。這是京東無人機自去年獲得全國首張覆蓋省域(陝西)範圍的無人機空域批文後的又一進展。另外,在江蘇宿遷,京東已經開闢和規劃了30條運送貨物的航線,平日裡,每天會有30個單子用無人機從這些航線上送出,而專門負責該業務的員工僅有三名。另外,京東在宿遷還成立了自己的飛服學院,每年都會有數百人從這裡畢業,為無人機市場培養儲備人才。

拖欠3個多月工資,負債超2億,又一家無人機企業倒下!

根據京東的預計,到2020年能夠基本建成一個省域空地多級聯運的航空物流網絡體系。

蘇寧在此之前,也拿下了一些航線的空域批文。比如蘇寧在安徽靈璧、懷遠、金寨這三條航線得到《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空中參謀部航管處函》(東部戰區的航線批文),在飛行前向區域管制進行申報,同時申請得到當地的城管和公安的支持。

另外,蘇寧物流內部還計劃在全國範圍內建立三級樞紐。其中一級樞紐建立在省會城市,二級樞紐則建立在地級市,三級樞紐則是末端無人機使用的轉配樞紐。據預計,蘇寧將在2030年,在全國將建立5000個這樣的樞紐。屆時,全國將會建成一個完整的無人機配送網絡。與此同時,蘇寧也在構建一個無人機的運營平臺,這個平臺的目的就是希望可以實現無人機的飛行線路、飛行數據可控可預測。

拖欠3個多月工資,負債超2億,又一家無人機企業倒下!

今年3月27日,順豐控股發公告稱,公司子公司江西豐羽順途科技有限公司榮獲中國民用航空華東地區管理局頒發國內首張無人機航空運營(試點)許可證。這表示,順豐物流無人機可在民航局批准的試點區域內使用無人機開展物流配送。

拖欠3個多月工資,負債超2億,又一家無人機企業倒下!

此外,國外的電商巨頭亞馬遜也在不斷加碼無人機送貨。早在2013年,國外電商巨頭亞馬遜就開始推動無人機送貨。2016年12月7日,亞馬遜首次實現了無人機給客戶送貨。目前亞馬遜仍在不斷加大在這方面的研究,不久前亞馬遜還曝光了多項無人機送貨相關的專利。

拖欠3個多月工資,負債超2億,又一家無人機企業倒下!

從國內外這些電商、物流的對於無人機送貨的積極佈局來看,未來在物流領域對於無人機的需求將會呈現高速增長的態勢。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近日發佈的《2018—2023年中國無人機行業市場需求預測及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預測,我國民用無人機產品銷售和服務總體市場規模到2020年將達到465億元,2025年將達750億元。另有數據預測,到2023年我國民用無人機市場規模將達976.9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59%。

另外,在植保無人機市場,在經歷了前幾年的市場培育之後,農戶對於無人機植保的接受度越來越高。與此同時,國家和地方政府也開始將植保無人機納入補貼範疇。

拖欠3個多月工資,負債超2億,又一家無人機企業倒下!

2017年9月18日農業部、財政部、民航局就曾聯合發文,主要針對6省市開展農機補貼引導植保無人飛機規範應用試點工作,並選擇把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廣東、重慶等6省(市場)納入補貼試點範疇,符合規定的無人機單機補貼額不超過3萬元。試點省份安排總量不超過1000萬元的補貼資金。這在業界被解讀為從國家層面正式啟動植保無人機進入國家補貼目錄的程序。而據業內預計,未來一兩年內植保無人機補貼範圍預計會擴大到全國80%以上的省市。 這無疑將推動植保無人機行業的發展。

顯然,從目前的一些行業動向以及研究機構的數據來看,未來無人機市場仍大有可為。但是目前的無人機市場仍處於“寒冬”,只有在“寒冬”中依然能夠活下來的企業,才能夠迎接無人機市場新的“春天”。

拖欠3個多月工資,負債超2億,又一家無人機企業倒下!

【芯智訊】賦能AI·用芯感知——2018生物識別技術與應用技術高峰論壇開啟報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