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4 言恭达:学今草者必须学习章草

言恭达:学今草者必须学习章草

隋人《出师颂》

章草,始于秦汉年间,是篆书演进到隶书阶段相应派生出来的一种书体。它属于草书由胚胎时期逐渐走向规范化、成熟性过程中的一种体段。唐朝张怀瓘称之为“既隶书之捷”,是由隶书草化简捷写法演变而成的一种书体,也是“今草”和“行书”前身。

章草气息高古、朴茂、简约,它根系篆隶简牍,不好写、不易认,以致在晋代以后日渐式微,从古代到现代能称得上章草大家者屈指可数,近人习而有成的更为寥寥。其实,章草不仅在汉字学中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在书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艺术价值。今天我们对章草书体的特质、成就及影响进行一些探索,无论对中国书法史的梳理研究,还是对书法艺术的传承都是一件极其有意义的事。有识之士认为,学今草者必须学习章草,否则书作会缺少深层的内涵而流俗。

——言恭达《抱云堂艺思录》

言恭达:学今草者必须学习章草

陆机《平复帖》

如今,从事章草研究和创作的人很少,圈外的人对章草更是知之甚少。殊不知,章草乃“‘今草’和‘行书’前身”。言恭达先生对章草是重视的,他认为其“不仅在汉字学中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在书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艺术价值”。书坛前辈欧阳中石先生也说:“在我国书法史上,这种章草字既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更为我书坛艺术提供了一种字体的特殊风貌,成了一种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虽然不能用它来解决实用,但作为艺术却流传至今,尤其在行草中偶一为之,极见情致,既显得古雅,又显得深沉;既显得丰富,又显得隽逸,很能展示艺术的表现能力。所以我们学习草书,不能把章草置之其外,哪怕是稍作涉猎,也应是必修的课程之一。”由此可见学习章草的重要性。

言恭达:学今草者必须学习章草

王羲之《豹奴帖》

章草由隶书的简捷写法演变而来,张怀瓘称之为“既隶书之捷”。它是隶书的草体,虽然“捷而草”,但其书写规范,笔画结构间较为严谨。刘熙载说:“大抵章草用笔结字,取乎有制。孙过庭言‘章务检而便’,盖非‘检’不足以敬章也。” 章者,规范也,法度也。其实,何止于章草,所有的草书都讲究法则,非任意简便、结构而为。

章草之不同于今草,张怀瓘称张芝“章则劲骨天纵,草则变化无方”,从中可知:一是章草、今草两种书体的区别对比;二是认为张芝的章草才是标准的章草,可谓章草之楷模。关于章草和今草的概念及区别,刘熙载说:“黄长睿言分波磔者为章草,非此者但谓之草。昔人亦有谓名字不连绵曰章草,相连绵曰今草者。按草与章草,体宜纯一;世俗书或二者相间,乃所谓以为龙又无角,谓之蛇又有足者也。”黄长睿说“分波磔者为章草”,这只是章草的一种外在形态,陆机的章草作品《平复帖》在字法上就没有明显的波磔笔画形态,可见章草的艺术性不仅是靠笔画的波磔来体现的。

言恭达:学今草者必须学习章草

宋克临《急就章》(局部)

章草作为过渡性的书体,实用性和审美性虽有局限,但其法度严谨,气息高古、朴茂、简约。于学今草者而言,学习章草算是“追根溯源”,可以更加深化今草的内涵。

(抱云堂彭庆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