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恭达:书者要具备书外功夫

书法,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内涵丰富的综合艺术。要具备书外功夫,必须同时涉足其他姐妹艺术,知其个中三昧。将不同艺术内容和形式美融入书法艺术,形成多维视野,显现时代风采、时代美感。我从事书法,篆刻创作,亦喜绘国画,喜读文学作品,喜听音乐,它们可加强我综合美学内涵。而适时从政,则能从整个时代高度观照社会,了解社会,深入民间底层,丰富立体思维,提高审美境界,升华艺术思想,以求笔下的书艺走向大气,走上高层。实践使我深有体会,读史使人充实,哲学使人明智,美学使人旨趣高尚。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一个艺术家若能有机会做点“经世学问”,则能有利于从“小我”进入“大我”,从个人视野的单维性,进入社会色彩斑斓的多维性探索,真正做到纵横求道,事业成功。

——言恭达《抱云堂艺思录》

言恭达:书者要具备书外功夫

言恭达 大篆 经世致用

苏轼是宋代“尚意”书风的主角、成就斐然的书法家,同时又精于诗、词、文;王维是著名诗人,也是南宗山水画的开山祖,还兼擅书法、音乐;徐渭是泼墨大写意画派的创始人,同时在诗文、戏曲、书法方面也造诣颇深。这些众所周知的例证,都说明了古今有成就的艺术家都是一专多能的,能在“主业”专的同时还广涉博取,即“同时涉足其他姐妹艺术,知其个中三昧”,并能触类旁通,甚至融会贯通。于书者而言,则是“将不同艺术内容和形式美融入书法艺术,形成多维视野,显现时代风采、时代美感。”

书法艺术在一定程度上是与姊妹艺术有着某些相通之处的。王僧虔《书赋》中有“托韵笙簧”,说的是书法具有同音乐一样的节奏、韵律之美;吴昌硕在绘画上常以书入画,即所谓“画与篆法可合并,深思力索一意孤行”;沈尹默说书法“无色而具有图画之灿烂,无声而具有音乐之和谐”。宗白华 在《美学散步》 一书中说:“中国的绘画、戏剧和中国另一特殊艺术——书法,具有共同的特点,这就是它们的里面都贯穿着舞蹈精神,由舞蹈的动作显示虚灵的空间。”艺术是相通的,我们在专注书法艺术本体“内功”修炼的同时,也要注重“书外功”,学习传统文化、学习姊妹艺术,并能从中摄取营养,在创作实践中互为借鉴、取长补短。吴昌硕云:“诗文书画有真意,贵能深造求其通。”一个“通”字则强调了姊妹艺术间的借鉴、结合,不是表面形式的嫁接、硬套,而是对彼此艺术语言的汲取并化为己有,是对艺术思想和创作理念的通会。

言恭达:书者要具备书外功夫

言恭达 隶书 大道无极

“修炼内功”是学书者人人皆知的道理,然而于书外功夫的练就却未必人人能知。李可染说:“艺术工作者是靠形象思维的……学习面要宽些,要深入一些。学习面窄了,吸收面就不广,认识也难于深化,就会显得孤陋寡闻,知识贫乏。” 徐无闻曾认为:“人一生中同时打几口井,虽然辛苦,可最后都能见到水出来。”纵观整个书法史,凡是卓有成就的书家莫不重视书外功夫的修炼,从而兼通多门艺术。古人云:“学如弓弩,才如箭镞。”只有将书外功夫做到家,练就一身过硬本领,才能夯实学问的根基,具备深厚的学养和积淀,才能让书法之箭射得更准更远。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修炼书外功夫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也非轻而易举之事,那是需要下苦功夫慢慢去积淀、丰富的。勤于书外功夫的修炼,不断提高自己的“学养、涵养、修养,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文化修养、艺术训练”,如此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真正成为“从‘小我’进入‘大我’,从个人视野的单维性,进入社会色彩斑斓的多维性探索,真正做到纵横求道,事业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