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3 沂南常山庄:偏远山村摇身变成“中国乡村好莱坞”

沂南常山庄:偏远山村摇身变成“中国乡村好莱坞”

近日,小编跟随“新时代·新媒体·新形象”全国融媒体聚焦沂南经济社会发展活动采访团走进常山庄村,探寻革命老区,感受沂蒙红色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

近些年,沂南县着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涌现出竹泉村、常山庄、智圣故里等多张旅游名片,成果显著,打造出了以红色主题旅游、休闲发展旅游为主导的沂南模式。其中常山庄先后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和“中国十大最美乡村”。

沂南常山庄:偏远山村摇身变成“中国乡村好莱坞”

红嫂之乡 革命老区焕发新活力

常山庄是沂蒙山革命根据地中心,是抗日战争时期山东党政军机关领导全省开展抗战活动的中心区域,有着丰富的革命史迹,红色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徐向前、罗荣桓、陈毅、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战斗生活过。原中共山东省委书记高克亭曾经说过:“抗战时期,山东的中心是沂蒙,沂蒙的中心是沂南,沂南的中心是常山。”

据了解,战争年代,这里是一个典型的红嫂之乡,数上名字的红嫂就有120多名。其中最具典型代表意义的是用乳汁救伤员的“红嫂”明德英,在纪念建国60周年前夕,全国开展的“双百”人物评选中,明德英被评为百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模人物”之一,而且是战时拥军的唯一一名女性。

常山庄周围还有许多革命遗迹、遗址,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山东省战邮会旧址、“火线桥”旧址,红嫂故居、“沂蒙母亲”王换于故居等旧址。难能可贵的是这些遗址在经历了七八十年的风雨历程之后仍保存完好,而且还保留了独特的抗战山乡风貌。

沂南常山庄:偏远山村摇身变成“中国乡村好莱坞”

民企领头 红色旅游激活古村落

常山庄是十二五期间省定重点贫困村,三面环山,山上盛产的青石是常山庄石墙、石屋、石街的主要原料。祖祖辈辈住在常山庄的人,原先只能依靠一条2公里的土石路出入村庄。秋收时,地里的收成要一筐筐背回村里。想去集上换点生活用品,得挑着担子,走几十里崎岖山路。这还不算什么,要说最愁的,就是吃水难。村里有句老话,“常山庄不嫌脏,洗脚水下面汤”,因为挑一担水要到几里地外。

近年,在旅游扶贫开发上,沂南走出了一条具有沂蒙地方特色的扶贫脱贫攻坚之路。因为常山庄村完整地保留了完整的沂蒙山乡古村,2007年,被选为《沂蒙》拍摄基地,这给这个抗战堡垒村带来了发展机遇。

面对常山庄村集体收入薄弱,无力进行旅游开发的状况,沂南县委县政府制定了以吸引民间资本、社会力量进行红色旅游合作开发的优惠政策和办法。广汇集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果断决策,首先立足常山庄村成立了山东沂蒙红色影视拍摄基地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并确定了永久性红色文化影视基地、党性教育基地、乡村旅游景区“四大基地”,以文化产业效应带动旅游业全面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的发展思路。

从2009年开始,广汇集团立足“红色”古村风貌和“绿色”山乡生态,建成总占地面积3000余亩,由“古山村”、“古县城-沂州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山乡梦影视服务中心”、“沂蒙红色写生基地”、古辕道具有限公司六部分组成的沂蒙红色影视基地。

短短几年时间,昔日没有路、没有水的常山庄村,已变成集影视拍摄、红色旅游、党性教育、观光休闲、娱乐度假等多功能于一体,可同时接待1200人食宿、日可接待游客2万人、5部影视剧同时拍摄的主题型文化生态旅游区和综合性旅游目的地。2013年1月6日沂蒙红色影视基地荣升国家4A景区。

几年间,这里吸引了国内外数百家影视机构,《红高粱》《沂蒙》《沂蒙六姐妹》《战神》《平原枪声》《铁道飞虎》等260余部影视剧相继在这里诞生,被评为中国红色文化新坐标。目前沂蒙红色影视基地正借助各类影视剧播出的影响力,立足于打造“山东抗日根据地中心”,中国的“乡村好莱坞”。

以农家院落为馆室的跟着共产党走纪念馆、中国红嫂革命纪念馆、人民子弟兵将帅纪念馆,被确定为“党员领导干部党性教育基地”。11月7日至11日,全国宣贯《红色旅游景点景区服务规范》暨红色旅游扶贫培训班在常山庄沂蒙红色影视基地举行。

常山庄不可多得的红色文化和影视文化基础,不仅同周边其他旅游资源具有较强的互补性,而且在临沂和山东也具有较强的不可替代性。

沂南常山庄:偏远山村摇身变成“中国乡村好莱坞”

脱贫攻坚 走出集体经济新道路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精准扶贫以来,常山庄积极实施“四联八建”贫困村提升工程,促进村增收户脱贫,走出“壮大集体经济 实现共同富裕”的新路。

依托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常山庄设立“就业创业实训基地”,免费为村民提供各类技能培训,促进多渠道增收。带动发展林果采摘园560亩,玩具加工厂1处,农家乐、民宿、手工艺品制作、土特产销售等32家,“三同教育接待户”24户;有172人在影视基地从事保安、保洁、建筑零工或群众演员等工作。同时,建设了电商服务点、富民科教讲堂,建立了扶贫理事会、孝心养老理事会、红白理事会等,定期开展评选“好媳妇、好婆婆”“星级文明户”“党员示范户”等活动,提升村级治理水平。

基地的建设推动了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周边村民搞起了红色餐饮、红色商品、农副产品销售,就连自家生产的蔬菜、瓜果等也都就地转化成旅游消费品,附加值升了好几倍,农民的经济收入也比原来翻了好几番。据村民反映,当地特产车头梨,在扶贫前只能卖几毛钱一斤,现在最高卖到18元一斤。

2016年常山庄村集体收入达到35万元,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对于常山庄的未来规划,南村社区书记兼沂蒙红色影视基地董事长的李凤德这样说道:“下一步,我们打算把常山庄古村的红色文化产业继续保留好,生态建设这一块,继续抓好;同时,将继续加大规划、加大投入,把常山庄村建设的更加美丽。”(图片来自中国文化传媒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