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這次你真的錯了,易中天先生!

這次你真的錯了,易中天先生!

說真的,我非常喜歡易中天教授,尤其他講的三國絕對讓你有新的認知。也正因為他我才知道了廈門大學其實也是一個很不錯的大學!

真的,很多人都是因為易中天才知道了廈門大學,易中天教授的名氣絕對比廈門大學要大。

人們在介紹廈門大學的時候,總是忘不了補充一句:就是易中天所在的那個學校。

基於以前的良好印象,當我看到易中天老師那篇談基礎教育的文章時,不由自主就先點了個贊。但點完贊仔細一琢磨,卻發現遠不是那麼回事。

在那篇被稱為"易中天在廣東中山基礎教育論壇演講實錄"的文章裡,易中天在批評了望子成龍的觀念、拼命學習的現狀後,在結尾說:

這就是我對基礎教育的主張:健康快樂的童年,真實善良,再加一技之長。

乍一看,說得真好,認真一想,有點不對勁。

作為一個基礎教育工作者,作為一個普通家長,我首先覺得不妥的,是"一技之長"。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定義,基礎教育是向每個人提供併為一切人所共有的最低限度的知識、觀點、社會準則和經驗的教育。

我們的義務教育法、教育法等相關法規,也指出基礎教育階段"奠定基礎"的功能。

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更是明確指出,"基礎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質的奠基工程"。

顯然,基礎教育的作用是最基本知識的普及,而並不負責"一技之長"。

易中天是大學教授,似乎沒有搞清楚基礎教育是做什麼的。

我們每個人需要安身立命、養家餬口的一技之長,是高職、高專、技校或大學的事情,真的並不歸基礎教育階段管。

針對家長"現在不拼命學習,將來有飯吃嗎?"的問題,易中天在演講中說,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你:學得越好,死得越早。

他說,中學和大學文科,很多課程都是大而無當的東西。其實,不管政治家、企業家、科學家還是藝術家,這個家那個家,永遠都是極少數,不能作為培養目標,生存之道才是最重要的。而我們教的東西,並不能用來謀生。

但易中天老師或許沒有聽說過,很多大企業的HR在招聘的時候,不是985畢業的學生連簡歷都不看,有的地方就算招個公廁管理員,還需要本科學歷。

不是每個人都能品三國,不是每個人都能耍耍嘴皮子寫幾篇雞湯文章就賺得盆滿缽滿,對於大多數人來講,都需要一個固定的工作崗位,一個穩定的飯碗。

而好好學習考個好大學,拿個畢業證,就是取得那些工作崗位最基本的敲門磚。

你說學得越好,死得越早,將來孩子們找不到工作,你管飯吃嗎?

為了證明上好大學無用,易中天講了一個故事:

某次,領導到某重點大學視察。領導問學生會主席:阿房宮是誰燒的?學生會主席馬上說:不是我燒的。校領導補充說:我用人格保證,確實不是他燒的。

他用這個故事來說明,重點大學也未必怎麼樣。

真的不敢相信,這是易中天在大庭廣眾之下說的。

在我的印象裡,這本是一個網絡段子,主人公也不是重點大學的學生會主席,而"小明"、"小強"之類的小學生。

有點常識的人都應該想象得到,領導去高校視察,不可能問學生這樣無厘頭的問題,而重點大學的學生,都是一路學霸考上來的,這麼簡單的問題根本不可能答錯,而身為大學的校領導,也不至於低級到不知道這個基本常識還向大領導亂做保證。

這麼給別人講故事證明自己的觀點,真的不太厚道。

接下來,易中天又說:"我堅決反對望子成龍,要望子成人,成為真正的人"。

據說,還贏來了現場熱烈的掌聲。

可是,"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直是我們的座右銘啊!

在任何國家,任何時代,望子成龍都沒有問題,都是積極向上的表現。

真正成熟的教育理念,不是不望子成龍,而是在成不了龍的時候,坦然接受。

如果從一開始就沒有高的追求目標,不見得是好事。要知道,"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敗"啊!

誰也不能否認,基礎教育在培養公民基本素質的同時,還承擔著為高一級學校輸送生源的作用。

誰也不能否認,對於大多數普通家庭的孩子來講,考入好大學仍然是改變人生命運的重要途徑。

而在當前優質高等教育資源仍然稀缺的情況下,基礎教育階段的激烈競爭難以避免。

從每個孩子個體來講,他們在基礎教育階段的努力程度不同,未來的人生之路會完全不同。

在這種情況下,奢談什麼望子成人,輕鬆快樂,其實是一劑麻醉藥。

雞湯好喝,人生之路難走。

易中天作為功成名就的大學教授,真的可能對我們的基礎教育,對普通百姓的處境並不完全瞭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