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大明王朝1566》里,为何嘉靖皇帝驾崩后海瑞很伤心?

醉里挑灯看剑0101


《大明王朝1566》讲的是明朝的事情。明朝毕竟是封建社会,那个时候人的思维方式和现在是不一样的。古代君主控制天下有两种方式。一方面是靠着自己手里的实力,比如军队,锦衣卫等等暴力机构。另一方面则是从思想上控制人心,比如儒家的教育。在海瑞那个时候,皇帝是能够代表天的,是全天下老百姓的君父。这并不是一句笑话,看看中东的国家就明白了。

古代皇帝的能力大部分都是不如底下的大臣的,毕竟皇帝的儿子再多也不可能比老百姓还多。为什么很多皇帝还是能够维持统治,底下的大臣不造反?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心。因为所有的人都认可这一套理论。除非是老百姓活不下去了,才有可能被迫造反。很多老百姓即使造反,也不会想着推翻皇帝,大部分的人都是求一口饭吃而已。

《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底下所有的人都左右为难。比如前面的严嵩严世蕃、后来的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人。为什么为难,因为嘉靖是君父,即使他有错也得他们担着。

海瑞自幼读圣贤书,自然接受了这些教育。海瑞上书之前,是听了母亲的意见才这么做的。海瑞这样所,完全是在尽忠尽孝。在海瑞心中,嘉靖自然是君父如山。另外一点就是海瑞和其他人又不一样。海瑞自幼丧父,所以对他而言,从小便没有父亲。嘉靖在他心中的地位自然更重要一些。所以也有一种说法,那就是海瑞对嘉靖上书,就好像一个孩子为了吸引父亲的注意力,可是什么都能干出来的。

海瑞之所以给嘉靖上书,一方面是为了百姓,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嘉靖皇帝。正如他在监狱里面对嘉靖所说:

“尔虽无父,既食君禄,君即尔父。”“其实,岂止我海瑞一人视君若父。”“天下苍生无不视皇上若父。”

嘉靖是个聪明人,后来也懂得了海瑞的苦心。所以他没有杀海瑞,甚至还把海瑞比作大明朝的利剑。别看嘉靖又那么多臣子,但是真的能够忠心耿耿对嘉靖的又有几个?哪怕吕芳对嘉靖如此忠心,但是吕芳也安排了冯保,押宝在了万历身上,给自己准备了后路。严嵩,徐阶、张居正莫不是如此。嘉靖不过是他们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甚至张居正在嘉靖没死的时候就开始筹划后面改制的事情了。

随着嘉靖去世,海瑞原本希望劝谏嘉靖改过自新也落空了。

原来唯一懂他的人也就没了。

他的君父也没了。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更多精彩请关注历史是什么!


历史是什么


只有嘉靖皇帝懂海瑞,能用海瑞。知己而已。

《大明王朝1566》里其实严重的美化了海瑞,海瑞在历史上的地位其实和门神的作用差不多,只可敬,而不可用!其实,在明朝,还真有民间群众把海瑞的画像贴在门上做门神的。

海瑞的历史作用,仅作为官吏清廉的榜样而树立的,他基本不具备较高的政务能力和政治智慧,海瑞的存在,在明朝只有高拱对他有个中肯的评价,毫无用处,之能当个摆设,但又不能没有那个摆设。

那么回到电视剧里,为什么海瑞被嘉靖皇帝关进死牢后,不但没杀,还刻意的打算留给裕王登基后使用海瑞呢?这其中的政治目的很明确,如嘉靖皇帝自己所说,海瑞是一把利剑。嘉靖希望这把利剑握在后世皇帝手上。

嘉靖在最后的阶段是对自己有所反省的,他作为明朝最聪明的皇帝,非常清楚自己的过失和朝廷的弊端,而这一切都是可以改变,但不能在他当政期间改变,嘉靖自尊心太强,他从不认错,甚至他都已经病入膏肓了,才委婉的希望找李时珍进宫给他看病。

当嘉靖皇帝驾崩后,海瑞在牢里嚎啕大哭,伤心欲绝,这是可以理解的。作为海瑞虽然刚直,但不是傻瓜,他也清楚他能活着,是因为皇帝聪明,皇帝的用意他也理解。海瑞很清楚嘉靖皇帝是懂他的,是看懂了他上的那道奏疏的,甚至在牢房里嘉靖与海瑞的谈话,海瑞知道那是嘉靖皇帝。海瑞明白了嘉靖希望改变朝廷的现状,而且很期待。

此时嘉靖驾崩了,对于海瑞来说是希望的破灭,更是一个知己的逝去,这是海瑞无法接受的,从内心来说,海瑞更有自责的成分。

嘉靖死后,裕王登基,其实海瑞并没有被重用,他更多的是起到了装点门面的作用,完全没有起到嘉靖给他的“一把利剑”的评价的作用。


沉墨I方之城


海瑞并非象某些人附会的那样,既无实权又没作为,他曾雷厉风行的推行"一条鞭法"改革,试图把日益严重的土地兼併现象得到有效缓解,但却遭到既得利益集团的强烈抵制而没能成功。类似的改革(于国于民有利),即便是官职更大又得到皇帝支持的王安石也是以失败告终。反过來,原本"寸步难行"的改革,一旦反向而行,让被改革者获得更多更大的利益,"改革"便会马上进展顺利,并获得空前"成功"!历史的经验教训既令人扼腕慨叹又令人痛惜不已!


阿拙哥


在下认为编剧设计海瑞哭嘉靖一事除了君死臣哀这种基本礼节以外还有三哭。

哭长江黄河从此泛滥

在剧里面,嘉靖的一番长江黄河之论说海瑞是无言以对。海瑞想要青天,而嘉靖要的是制衡,而嘉靖也有这个能力。嘉靖死后,海瑞大哭。这是编剧在表达嘉靖是明朝最后一个能制约长江黄河的皇帝了,所以是第一哭。

哭伯乐已去

剧里面嘉靖是识得海瑞这匹千里马的,只是这匹千里马他用不上用不好,所以就留给了自己的儿子去用。所以剧终这一幕也是在哭伯乐已去,大明朝从此再无伯乐矣,所以这是第二哭。



哭明朝没落矣

随着这个把权力玩弄于鼓掌之间的“修仙”皇帝嘉靖一去,大明的气数还是没有挽救回来,衰落已是必然。自嘉靖皇帝之后,特别是万历之后明朝的衰败已经势不可挡。从此大明朝开始渐渐走向末日,一个时代如此之好的王朝就这样开始没落了,这是第三哭。


淡看天上月


这个可以用我一篇旧文作答


很多人都知道,海瑞是个直性子。与他同时代的大臣、文学家王世贞如此评价,“不怕死,不爱钱,不结党,是其所长;不虚心,不晓事,不读书,是其所短”。另一个万历年间的文人沈德符也说,“大抵忠介之清,冠绝一时……以清骄人,又以清律人”,骂起人来,一点面子都不给,常常让人尴尬不已,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可他名声太大,清廉到没什么把柄,尽管不堪其扰,却又“服其名,不敢抗”。

我们还知道,嘉靖皇帝死前十个月,海瑞上了一道治安疏。言辞激烈,说他“一意修真,竭民脂膏,滥兴土木,二十余年不视朝,法纪弛矣”;父子不相见,感情淡漠;“以猜疑诽谤戮辱臣下”;专居西宫,不对三宫六院尽丈夫的义务;虽然把严嵩、严世蕃父子两个奸臣搞下台,弊政却照样施行;“吏贪官横,民不聊生,水旱无时,盗贼滋炽”,“大臣持禄而好谀,小臣畏罪而结舌”,没人敢说真话——讲到底,都是你嘉靖皇帝的错。

(嘉靖剧照)

这篇奏章在肯定嘉靖皇帝“天姿英断”之后,对其几十年来的所作所为基本全否,就差讲一句,越是聪明的人作起恶来越厉害了。难怪嘉靖皇帝气得甩下奏章,大喊别让这坏家伙跑了!幸好太监黄锦在旁说情,才留得一命,关入锦衣卫大牢,直到嘉靖皇帝十二月驾崩。狱卒告诉他皇上仙去的消息,海瑞“大恸,尽呕出所饮食,陨绝于地,终夜哭不绝声”。

这就奇怪了。在海瑞眼里,朱厚熜不是大昏君一枚吗?他死了不是该放鞭炮庆祝吗?不是该狂笑三声然后大吼,死得好呀死得好、再死早点就更好!为何反而悲难自禁差点哭死呢?原因我觉得无非三条。

(海瑞剧照)

其一,嘉靖皇帝没杀他,多少有些感激;

其二是他知道,若嘉靖皇帝能够振作起来,是能做个明君的,就像他当政的前十五年一样。他寄托着海瑞的希望;

在第二条的基础上,他之所以冒死进谏,其实是爱之深、恨之切,他觉得嘉靖帝是个会听得懂苦口良药的人。

实际上,嘉靖皇帝虽然把他抓了起来,确实也拿着他的奏章读了又读,感动不已。只不过,上天没有给他时间了。


凡人摸史


"海青天"从小丧父,是真的按封建礼教将嘉靖皇帝当君父看待;他看到嘉靖晚年欲振作但因身体不佳而很无耐,他理解嘉靖;他赞赏嘉靖刚登基时的英明神武,那时嘉靖皇帝才十几岁,但一继位就改变了他的堂兄正德皇帝的许多弊政;他辱骂君父,完全可能被处以极刑,但嘉靖却饶了他,他有感恩的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