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 種植小麥,這種病害要及時做好防治,嚴重時可造成“絕收”

我們在收穫小麥後,由於自然落粒的原因,地裡會出現很多自生麥苗。小麥自生苗不僅對下茬作物造成生長障礙,而且還是很多病害的病原物休眠的“場所”。病原物通過寄宿在自生麥苗,實現對下茬作物的侵染髮病循環。

這幾天我們一直在講農作物的病害防治技術,細心的朋友可能會看到,感病農作物的病殘體或由落粒出現的自生苗,都是下茬作物染病的初染菌源。小麥白粉病就是小麥的一種主要病害,在近些年來,它已逐漸發展成多個小麥產區的病害;其中由自生麥苗染病傳播的比例就有很大。

種植小麥,這種病害要及時做好防治,嚴重時可造成“絕收”

發病症狀

小麥自幼苗至成熟期間,植株均可遭受此病害侵染。小麥白粉病主要危害小麥的葉片,也可危害葉鞘、莖杆和穗部。一般葉正面的病斑多於背面,下部的葉片較上部葉片危害嚴重。發病初期,出現黃色小點,後擴大為近圓形或橢圓形病斑,逐漸擴大並互相聯合成大病斑。病斑首先出現的是白色絲狀黴層,嚴重時病斑擴展到整個葉片,病斑黴層並由絲狀轉為粉末狀,呈白色。後期黴層逐漸由白色變為灰色或黃褐色,並在其上形成黑色顆粒

發病後小麥葉片變黃,捲曲枯死,甚至萎縮不能抽穗;白粉病嚴重影響小麥的光合作用,使穗粒數減少,千粒重降低,最終小麥的產量和質量均下降。

種植小麥,這種病害要及時做好防治,嚴重時可造成“絕收”

發病條件

該病最適發病溫度在20攝氏度左右,一般在15-20攝氏度左右。在適溫條件下如遇多雨天氣、或霧大露重地區,該病往往發病迅速、嚴重;也就是說,在田間相對溼度大於70%以上時,最易發病、流行;冬季溫暖,雨雪多土壤溼度大,有利於病菌越冬;田間偏施氮肥,植株貪青徒長,拔節前田間養分充足,無效分櫱增多,易造成田間鬱閉通透性差,發病嚴重;田間持水排水不暢,或缺水乾旱地塊均可造成嚴重發病。

種植小麥,這種病害要及時做好防治,嚴重時可造成“絕收”

防治措施

小麥白粉病應採用以防為主,化學藥劑為輔的綜合防治措施。

1,我們應因地制宜,選用適合當地地勢,氣候環境的抗病良種種植為宜。選對品種,是最有效最經濟的防病措施。

2,我們要加強播種和田間管理,要根據品種準確掌握畝播量,避免播種過密;控制田間溼度,要做到旱能澆水,澇能排積,雨過後田內不積水的效果;科學施肥,以有機肥為基肥,避免過量使用氮肥,增施磷鉀肥,增強植株的抗病能力,最好做到測土配方施肥,有目的性的施肥;播種前或收穫後,及時清理田間染病植株病殘體和自生麥苗,以減少病菌源。

3,發病初期,田間可噴施三唑酮、甲基託布津,多菌靈等藥劑,一般7-10天用藥一次,連用2次左右即可有不錯的防治效果。或在4月上旬噴施一次三唑酮,一般不是嚴重病害年份,即可控制住白粉病的發生。#谷豐計劃#

好,更多無公害種植技術,請關注我們的【無公害高產栽培技術講解】專欄,我們會在裡面隨時更新最實用的種植技術、和經驗。謝謝!

種植小麥,這種病害要及時做好防治,嚴重時可造成“絕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