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商譽減值後,如何計算股票價值?

釔吉44049818


最近一種關於商譽減值計提的影響的邏輯很流行,就是商譽減值不影響股票內在價值,也不影響上市公司經營狀況和盈利能力,進而得出商譽減值後,股票甩掉歷史“包袱”,即將“一飛沖天”。

簡單且表面上看似“高明”的邏輯,對中小投資者最具有“殺傷力”,中小投資者對這種自己能看懂的“高明”沒有免疫力,因為通過這種簡單可以向別人證明自己也可以如此“高明”。能不能賺錢先不說,起碼有一種自我“油然而生”的成就愉悅感。

鉅額商譽減值計提對股票價值和上市公司經營狀況真的沒有影響麼?本人不以為然。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主要看獲取現金流量的能力,取決於三個方面,1/通過主業經營獲取現金的能力;2/通過對外投資獲取現金的能力;3/通過募集資金獲取現金的能力。

而商譽從本質上講,屬於對外投資的股權的靜態估值+未來收益的當期貼現值,因此,對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構成重大影響。

商譽增加的主要部分,就是上市公司對對外股權投資的未來收益提前一次性支付給股權出讓方,同時把這部分“預期可以實現但尚未實現”的未來收益,一次性計入資產負債表,列入“固定資產”項目,導致股票每股淨資產一次性大幅度“升值”,從而導致二級市場對該股的價值中樞在短期內一次性大幅抬高,導致股價暴漲。

如果這種增加的“預期可以實現但尚未實現”的未來收益,通過時間檢驗得到完全兌現,說明上市公司對外投資的判斷能力卓越,對外投資獲取現金的能力較強,也說明上市公司的整體盈利能力較強,也說明上市公司大股東對二級市場流通股東是高度負責的,值得信賴的。

相反,如果這種增加的“預期可以實現但尚未實現”的未來收益,通過時間檢驗未能完全兌現或者完全不能兌現,導致鉅額商譽減值計提,產生重大虧損,說明上市公司對外投資的判斷能力極差,或者上市公司大股東與關聯方存在“利益輸送”,對二級市場流通股東就形成財務欺詐。如果對外投資未來收益占上市公司整體營收比例過大而又存在鉅額商譽減值計提的情況,則說明上市公司整體盈利能力較差。

那麼,這樣的上市公司,是流通股東可以信賴的麼?這樣的上市公司,如果把之前的鉅額商譽減值計提掉,來年再去搞對外股權投資,再把鉅額的“預期可以實現但尚未實現”的未來收益一次性計入資產負債表,列入“固定資產”,二級市場的流通股東還會認可這種“固定資產”的“固定”麼?還會再上一次當麼?如果都不認可,都不願意再上當,那麼股價憑什麼“一飛沖天”呢?

綜上所述,本人認為,本輪商譽減值計提的惡劣,對滬深股市的影響將是意義深遠的,對價值投資的理念形成和中小投資者教育也是大有裨益的。

至少在未來十年之內,類似滬深股市以往流行的外延式併購、忽悠式重組、講故事重組,PE+上市公司類的產業併購基金等等,將被流通股東高度警惕與懷疑,用腳投票。

近期的居然之家“借殼”武漢中商(000785)資產重組公告後,漲了不到一倍就開始放量大跌,足以說明問題。這種題材要放在2015年以前,復牌後股價至少十個以上一字板翻個兩三倍。但是當下投資者信心備受打擊,再大的題材,也無人喝彩。而且武漢中商從技術上講,還是一個莊家被套的股票,底部籌碼鎖定良好,技術上老莊家完全有能力隨時啟動大級別行情,技術面這麼紮實的小盤股,如此重大題材走成這樣的短線“小炒”行情,內行人都會扼腕嘆息,可惜了,怎奈人心不古,覆水難收。

那麼垃圾股想要有好的估值,必須專心主業經營,給投資者穩定回報的預期;或者採取實質性的“脫胎換骨”式重組,既主營業務整體轉型+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變更。

既然過去的“老東家”不行,讓他繼續主持上市公司,怎麼折騰也不行,只有徹底的由內到外“改頭換面”,才有可能真正“舊貌換新顏”,才能讓市場恢復信心,提升估值預期。

當然,未來十年之後,可能會再出現新的“泡沫”,因為股市每一輪牛市末期,總會出現一定程度的泡沫化,這也是股市的魅力所在,在這個市場裡,歷史總是在不斷輪迴,只要時間足夠長,投資者也總是“好了傷疤忘了疼”。

另外,即便是對低價股未來有資產重組預期,也需要從技術面加以甄別,不是每個低價股都具備重組“潛力”。凡是存在鉅額減值計提的上市公司,過去十幾年都存在規模較大的外延式併購與股本擴張,十幾年來股價多數都經歷過大漲暴漲,單就技術面而言,也存在較長的調整週期來消化上檔層層堆積的歷史套牢盤。

舉個例子,000536華映科技:

該股老莊家2005年介入,初始平均成本3元左右。歷經歷年分紅送配除權除息(包括2006年股改對價10送5股),至2015年中期,莊家歷史綜合成本下降至0.8元每股,而此時股價20元以上,莊家賬面利潤高達25倍。2015年暴跌之前,莊家在20元附近大舉出貨,至少賣出了一半左右的倉位,雖然手裡還剩餘一半倉位,但是僅靠高位賣出那一半,莊家早就收回全部成本,並且獲得12.5倍的整體盈利。剩餘的一半倉位,基本算是“白撿”來的,任何價位拋出都無關緊要,只要股價在0以上,多賣一分是一分。雖然目前股價跌至1.7元附近,但是經過2017年又一次10派1元送6股除息除權後,老莊家手中剩餘的一半倉位成本又繼續下降至0.45元,還有3倍以上的利潤空間。

另外,華映科技2016年定增9.95億股,定增價10元,經過2017年10派1元送6股,定增獲配機構成本價變更為6.32元。

近年來,大比例定向增發對網下機構配售發行價“打折”,已經是業內公開的秘密,機構參與上市公司定增出價,通常不會高於券商質押融資比例。

2017年10月11日首批限售股7.6億股解禁,從盤面看,配售機構並未成功派發。雖然目前股價跌至1.7元,以“名義增發價格”6.32元從表面上看好像參與定增機構被“重套”,實際上距離“實際增發價格”可能不會太遠。

定增機構魚龍混雜,很難聯合坐莊,誰也不肯為誰“抬轎子”,而且根據歷來定增機構套現的經驗事實來看,定增機構解禁後普遍盈利目標都在30%以內。所以可以預見,後期只要股價反彈至“實際增發價格”以上,定增機構會爭相賣出,投資者不能以“名義增發價格”推測反彈空間,期望值不可過高。

根據華映科技2015年中期以來上層套牢盤的歷史分佈及3年來逐漸的“換手遷移”,大致可以推斷,華映科技按2017除權後價格計算,上方第一阻力位應該在5元附近(復權價9元),第二阻力位應該在10元附近(復權價18元以上),而且上方阻力較大,套牢盤眾多。

老莊家利潤豐厚,剩餘股份屬於“白撿”,他會去拿已經到手的利潤給別人解套麼?定增機構之間沒有關聯關係,不會聯合坐莊,“實際增發價格”以上有利潤就走。上有阻力,下有十幾億的套現盤的拋壓,加上該股總股本高達27億股,未來股本擴張的空間有限,這樣的股票短期內對場外莊家機構還有吸引力麼?誰敢進駐?指望這種股票“一飛沖天”,可能麼?


淪為之後


2018年11月,證監會發布《會計監管風險提示第8號——商譽減值》。這個文件的發佈,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一大批個股藉此暴雷,春雷滾滾,坑了不少人。為什麼會這樣?

風險提示指出,以下跡象為商譽減值的信號,包括:經營不及預期、行業政策變化、技術更新、經營特許權調整、市場投資報酬率在當期已經明顯提高、國際匯率風險。其中最常見的是經營成果不及預期,尤其是存在業績承諾的情況。

商譽的存在,本來是基於所收購資產的良好業績預期而來的,既然不能帶來預期的業績了,當然應該對商譽進行減值處理。所以,商譽減值是估值過高帶來的投資損失。

商譽減值需要每年測試計提,直到減值完成,風險是中長期的。這種情況下,對股票價值的計算,要重點考慮商譽的情況。測試計提不足的,應該調減,計提過度的,則應該調增。

尤其是在當前泥沙俱下的時候,不排除一些上市公司藉機給財務“洗澡”,把不應該調減的商譽也一次性多調減一些,好為後面的業績成長埋下伏筆。我們要關注這一點,仔細甄別其減值理由,選擇合理品種獲取錯殺帶來的收益。這是短期的一種思路。

長期來看,在投資時要關注經營性現金淨流量,優先考慮貨幣資金充裕、應收賬款和存貨佔資產比例低的品種,商譽減值的風險相對較小。


沉默的磚家


我們說的商譽減值,指的是會計商譽,股票的價值是又背後股權資產在存續期間能夠產生的全部自由現金流的折現值,商譽減值只能影響企業當期利潤表的數字,不影響股票的價值。


一、商譽是什麼?


中國新準則第20號《企業合併》中規定:“購買方對合併成本大於合併中取得被購買方可辨認淨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差額應當確認為商譽。”

商譽(Goodwill),是能使企業中的人、財、物等因素在經濟活動中相互作用,形成一種 “最佳狀態”的客觀存在。能在未來期間為企業經營帶來超額利潤的潛在經濟價值,或一家企業預期的獲利能力超過可辨認資產正常獲利能力(如社會平均投資回報率)的資本化價值。商譽是企業整體價值的組成部分。在企業合併時,它是購買企業投資成本超過被合併企業淨資產公允價值的差額。

這裡有三個要點:

①商譽的計量是在企業合併時候計算的。

②商譽不能脫離具體的企業存在。

③商譽是指企業由於種種原因,在用戶中享有較高信譽、經營情況特別良好而形成的高於同行業一般水平的獲利能力。即商譽是一種屬性,一種能力


二、商譽操縱帶來財務報表的扭曲

商譽是指能在未來期間為企業經營帶來超額利潤的潛在經濟價值,或一家企業預期的獲利能力超過可辨認資產正常獲利能力(如社會平均投資回報率)的資本化價值。商譽符合資產的定義,應當予以確認。但是商譽很難予以準確計量,資產負債表中列示的商譽金額是企業合併中確認的子公司不可辨認資產的支付對價。在進行減值測試時,資產組中包含商譽,在減值時需要首先衝減商譽賬面價值。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商譽採用歷史成本計量,又不存在實物資產對應,難以對其進行計量。商譽的特性導致其很容易發生減值,而其確認方式又導致其金額很容易縱,因此商譽金額過高不是好事。

商譽產生於會計和商業的差異。會計是客觀的,商業是主觀的,所以商譽縱是有比較大的空間。

一種比較常見的是,通過計提大額商譽減值達到“大洗澡”的目的,從而提升後續年度利潤。

一種比較常見的是,開始就低估商譽的價值,從而避免後續計提減值影響利潤。


三、商譽減值的真正風險在於企業經營的風險

商譽通常是指企業在同等條件下,能獲得高於正常投資報酬率所形成的價值。

這是由於企業所處地理位置的優勢、或是由於經營效率高、歷史悠久、人員素質高等多種原因,與同行企業比較,可以獲得超額利潤。

商譽是指能在未來期間為企業經營帶來超額利潤的潛在經濟價值,或一家企業預期的獲利能力超過可辨認資產正常獲利能力(如社會平均投資回報率)的資本化價值。

商譽是企業整體價值的組成部分。在企業合併時,它是購買企業投資成本超過被合併企業淨資產公允價值的差額。

我們講商譽是企業的能力屬性,這個是絕對的;商譽的靜態估值是數量屬性,這個是相對的。

我們考慮,商譽這個屬性,有沒有可能永久損失?

比如一家飯店在城區的黃金位置,政府開發新區,大量資金和人流變遷;比如一家高科技公司,領軍人物的變動;比如一家技術公司,時代潮流一去不復返

長生生物因為疫苗安全性問題,商譽歸零。

如果海康威視的大安防在末端的攝像頭遇到法律障礙怎麼辦?

可口可樂公司因為人們對健康的日益重視,銷量一去不復返怎麼辦?

伊利股份再一次發生三聚氰胺怎麼辦?

唐朝說企業報表的淨資產不可靠,沒意義,我覺得是走極端了。

把商譽當做大寶貝供著,也是另一個極端。商譽具有很強的易變性,波動性,這點投資人不能不重視。

針對這種情況,我國新準則規定:企業合併所形成的商譽,應當在每年年度終了進行減值測試。商譽廣告詞:商譽恆久遠,減值永不完。


通過分析我們知道股票的價值是由企業的自由現金流決定的,與商譽減值與否無關,商譽減值隻影響企業當期的利潤表數字,商譽的真正風險在於企業經營風險。


貧民窟的大富翁


一、商譽是什麼?

商譽是無形資產的一種,上市公司商譽多指合併商譽,換句話說就是多發生於企業重組合並,具體是指公司在併購時付出的高於被購買方資產價值的部分,教科書上叫“可辨認淨資產公允價值”!說白了,就是一種能為企業帶來收益的預期!商譽是上市公司淨資產的組成部分!筆者認為,商譽占上市公司資產的比重不應過大!

二、商譽減值



商譽減值是指對商譽進行減值測試,確認相應的減值損失,是會計處理方法之一。

三、商譽減值對股票價格的影響

商譽減值是會計處理方法之一,教科書上說減值部分就是股票失去的價值。筆者個人認為減值處理行為對股票價值沒有太多影響,商譽減值前後,股票價值不變(盈力能力不變),更多的體現在對股票價格的影響。

1、商譽減值對股票價格的短期影響

股票價格的漲跌,與淨資產沒有正相關聯繫,與股票內在價值、盈利能力有直接相關。但淨資產是股票價格漲跌的參考指標之一。商譽減值通常會造成股票的短期下跌或對預期的修正。

2、商譽減值對股票價格的長期影響

1)、如果商譽初始計量或估值虛高

商譽減值是擠壓泡沫的直接途徑,股票價值必然回到正常水平,股票價格必然回到價值評估的軌道!股票價格必然下跌!

2)、如果商譽初始計量或估值合理

上市公司的價值和盈利能力由多種因素支撐,合理的商譽減值是對公司資產狀況進行客觀的反映。商譽對盈利能力的影響不是單一指標,對股票的價格影響從長期看,影響有限!

3、商譽佔公司資產規模過大的

商譽佔公司資產規模過大的,商譽減值必然造成淨資產水平驟然下降,更甚者淨資產為負!3年淨資產低於票面(壹元)應進入退市板塊警示交易!進入退市警告停止交易一年、經營者淨資產依然低於票面的應該摘牌退市!


順通財稅段賢明


商譽不好,如何貸款?如何拆借資金?


滄海龍吟76026101


看主營是否好,看今年一季度是否好,看今後是否有發展。


良好143065284


凡是商譽爆雷的,證明公司董監高這些糟老頭子壞得很,有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擇機退出才是正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