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不用交费却能“视同缴费”,领取养老金还有这样的好事!

最近很多人咨询:为什么之前“视同缴费年限”在养老保险查询系统查不到缴纳状态?那“视同缴费”期间到底有钱可拿吗?那么今天就这个“视同缴费”问题跟大家说一说。

不用交费却能“视同缴费”,领取养老金还有这样的好事!

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视同缴费年限”?是哪些人可以有的?

全民所有制和县级以上集体所有制企业的固定职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之前按国家规定计算为连续工龄的工作时间,都可以作为“视同缴费年限”,并且可以与实际缴费年限合并计发养老金。

另外,机关事业单位编内人员调入企业后,应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其原有的工作年限视同缴费年限。机关事业单位中人,视同缴费年限一律以2014年10月1日为分界点,之前已参加工作的人员有人事档案的正式工龄,都算作缴费年限(视同缴费年限)。

复原退伍军人、城镇下乡知青被招为合同制工人,且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的,其军龄及下乡期间按国家规定计算为连续工龄的年限,可视同缴费年限。

养老金的发放是按照你的缴费总额和缴费年限来计算的,视同缴费期间是没有实际缴费的。

所以在视同缴费年限中,计算的不是“费”,而是“年限”。

不用交费却能“视同缴费”,领取养老金还有这样的好事!

如何认定“视同缴费”的年限呢?

认定视同缴费年限的依据,要在自己退休之前提供有效的个人档案。并且在这个个人档案中明确的记载,你曾经在1992年之前工作过,那么每工作一年的工龄,就相当于是一年的视同缴费年限。

我们要想社保承认我们的工作年限,必须带着职工档案到社保中心的收缴管理部门进行工龄认定。

社保根据档案认定之后,会在社保系统中登记视同缴费年限。这种视同缴费年限,一般会具体到月数。但是,系统登记了退休时档案也必须要审核相符才可以视同缴费年限。而且这些视同缴费年限的档案,必须要交到社保档案室存档备查。

如果我们丢失了档案,即使以前登记了视同缴费年限,也是不认可的。原因其实很简单,拥有操作权限的人其实很多,计算机系统并不具备可溯源能力,无法确定当时的审核是否规范。

这些视同缴费年限,在我们社保查询的时候是查询不到的,即使查询得到,也仅仅是在小框中标记一个视同缴费月数。而平时我们查到的缴费记录都是具体到每一个月我们本人交纳了多少钱,视同缴费年限,我们实际上是没有交钱的。所以,查不到也是应该的。

不用交费却能“视同缴费”,领取养老金还有这样的好事!

视同缴费年限和养老金有什么关系?

视同缴费年限,对于我们退休金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甚至可以这样理解,视同缴费年限,甚至比我们的实际参保年限获得的养老金待遇还要多。

如果一个人的视同缴费年限被认定为是6年,那么在实行缴纳养老保险政策后,他只需要缴纳9年养老保险费就可以在退休时享受养老待遇了。

因为我国养老待遇的享受条件是: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养老保险交费满15年,就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这里所说的缴费年限包括实际缴费年限和视同缴费年限。

对于有视同缴费年限的个人来讲,在计算退休金的过程中,是有这个过渡性养老金待遇的。其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

其中:基础养老金=(退休时上年度全省(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x缴费年限x1%;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内养老金储存额÷计发月数;

过渡性养老金=退休时上年度全省(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x指数化视同缴费基数x视同缴费年限x1.3%或者是1.4%。

举例来说

北京的老王,企业人员,2018年3月退休;从1984年开始工作至今,工龄累计34年,养老保险视同缴费年限大约是10年,养老保险交费指数60%,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150000元;北京市2018年社平均工资是10712元左右,按照养老金的计算公式,来帮他估算一下养老金大概领多少钱。

他的养老金由三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 基础养老金

上年度社平均工资10712x(1+60%)÷2x34x1%,得出基础养老金大概是2913.66元。

第二部分 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储存额150000÷139,139是60岁退休所对应的养老金的计发月数,个人账户养老金大概是1079.14元。

第三部分 过渡性养老金

10712x10x60%x1.3%,过渡性养老金大概835.5元。

三部分相加一共4828.33元。

从老王的例子可以看出,34年工龄,养老金月领取4828.33元,刚退休这个养老金水平还算可以的,这也主要因为退休地北京的社平均工资较高。

当然这只是我们的估算结果,实际结果还要根据个人养老保险实际缴费情况,以社保局的核算为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