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室性早搏,這種臨床最常見心律失常,不可輕視!

生活中,常有人諮詢早搏的相關問題。室性早搏(簡稱室早)是最常見的早搏,也是常見的心律失常之一,在人群中的發生率很高。

室性早搏,這種臨床最常見心律失常,不可輕視!

我們收治了一位心衰患者。患者活動後胸悶、氣促1個月,入院時呼吸困難明顯,不能平臥,並出現雙下肢重度水腫。

入院後查心臟彩超,左心室舒張期內徑65mm(正常<50mm),左心室射血分數35%(正常>50%)。

入院後,經積極糾正心衰治療,症狀明顯好轉。

之後為查找心衰原因,進行冠脈造影顯示:冠狀動脈未見明顯狹窄,排除冠心病!

查動態心電圖發現:24小時室性早搏2萬多次。

仔細追問病史,患者訴發現室性早搏10餘年,平時偶感心慌,就沒治療過。

綜合其他檢查結果,我們考慮診斷為“心律失常性心肌病”,患者心衰可能由長期早搏導致。

與家屬商議後,為其施行室性早搏射頻消融術,手術持續1個多小時順利結束,術後第2天出院。

後來,患者到門診複診,術後感覺非常好,很開心。複查動態心電圖:24小時室性早搏總數30次。心臟彩超:左心室舒張期內徑55mm,左心室射血分數50%,結果均較前明顯好轉。

我們再來認識一下室早吧。

室早是提前出現的心室搏動。在普通人群中發病率為1%~4%。對於無結構性心臟病的普通人群,精神緊張、過度勞累及過量吸菸、飲酒、喝咖啡等均可誘發室早,而各種結構性心臟病如冠心病、心肌病、瓣膜性心臟病、二尖瓣脫垂等亦是室早常見的病因。

室早的診斷依靠心電圖,如高度懷疑,常規心電圖沒發現,可查24小時動態心電圖明確診斷。

室早的臨床表現因人而異,大多數頻發室早患者無明顯症狀,部分偶發室早患者可能有嚴重的症狀。最常見的症狀包括心悸、胸悶、心跳停搏感。部分室早可導致心搏出量下降及重要臟器血流灌注不足,由此引發乏力、氣促、出汗、頭暈,甚至誘發心絞痛發作。

大多數患者早搏較少且症狀輕微,不需要特殊治療或者僅僅口服少量藥物即可,定期複查。症狀仍然不能有效控制的患者,可考慮使用β受體阻滯劑或非二氫吡啶類鈣拮抗劑。

然而,頻發室早可引起心慌、胸悶、疲勞及體力下降等明顯症狀,某些室早可觸發嚴重的心律失常等。

同時,長期頻發室早還可引起左室擴大,左室功能下降,即所謂心律失常性心肌病,這時就需要更加積極治療,包括藥物治療和導管射頻消融治療。

專家簡介

室性早搏,這種臨床最常見心律失常,不可輕視!

李凌,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國家二級教授,主任醫師。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心導管室主任,國家心血管病專業質控中心冠心病工作組專家,衛生部介入培訓基地主任,內科醫學部副主任。兼任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全國委員、中華醫學會心血管分會康復學組副組長、中華醫學會河南省心血管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常務委員、中國控制吸菸協會心血管疾病防治控煙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心血管健康聯盟專家理事。擔任《實用心血管疾病藥物治療學》主編,《診斷學》及《臨床新藥精匯》副主編。1984年河南醫科大學醫療系畢業。掌握國內外先進的診斷和治療技術及相關學科的專業理論,熟練進行心血管疾病的診斷、鑑別診斷、搶救和治療,如急性心肌梗死、心絞痛、肺栓塞、心力衰竭、高血壓病、心肌病、風溼性心臟瓣膜病、先天性心臟病等。先後獲得“中青年優秀骨幹教師”、“優秀科主任”、“河南省優秀醫師獎”等榮譽。2012年榮獲國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原衛生部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授予的“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2015年被評為“全國醫德標兵”、 “優秀紅十字醫療專家志願者”、“中原健康好衛士”稱號。2017年榮獲中國首屆“白求恩式好醫生”榮譽稱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