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 寧波這家開了近40年的麵條小作坊,每天賣面1000多斤

寧波樟村一家開了近40年的麵條作坊,只做切面和長面,作坊就在溪邊,天氣晴朗時,溪水邊的曬面場景,蔚為壯觀,憑顏值實力圈粉。

寧波這家開了近40年的麵條小作坊,每天賣面1000多斤

光顧這家小作坊,除了買面,還可以順便拍大片。

溪邊曬面,是小鎮獨特的風景

這家傳說中的切面作坊,就在寧波市海曙區章水鎮振興西路49號,看上去就是普通的鄉鎮居民家。門面隨意掛著“樟村麵條店”。

寧波這家開了近40年的麵條小作坊,每天賣面1000多斤

竹筐裝滿了淡黃色的鹼水切面

穿過店鋪,裡面是做面的作坊,作坊靠近寬闊、清澈的章溪河。河邊晾曬著大批量的切面和幾排長面。

寧波這家開了近40年的麵條小作坊,每天賣面1000多斤

只要不下雨 ,就是小鎮一道絕好的風景。

寧波這家開了近40年的麵條小作坊,每天賣面1000多斤

豎琴般排列晾曬的,寧波人稱之為長面

寧波這家開了近40年的麵條小作坊,每天賣面1000多斤

“簾子”遮不住青山綠水

這家作坊的當家人桂亞芬女士拿著一雙長長的筷子不停地“挑面”。長面晾曬時須用筷子把又長又細的麵條輕輕分撥開,否則就會粘在一起。這活看上去簡單輕鬆,實際上生手可幹不好,也是個“熟”才能生巧的技術工種 。

寧波這家開了近40年的麵條小作坊,每天賣面1000多斤

而中午陽光最為耀眼時,桂亞芬就要開始翻面,把一餅餅的切面輕輕翻曬,兩邊都能均勻接受日曬,保證每餅面都曬乾、晾透。

寧波這家開了近40年的麵條小作坊,每天賣面1000多斤

晾曬徹底、乾透了的切面,常溫下放置半年也不會變質。

拍攝曬面大片,桂亞芬非常有經驗:不知有多少人來買面、拍照,只要麵條、山水一起入境,怎麼拍都很好看。

謝阿姨覺得,鏡頭裡有勞作的人,畫面更美。

寧波這家開了近40年的麵條小作坊,每天賣面1000多斤

半手工、半機械加工的麵條,別有風味

這家麵條店開了近40年,桂亞芬媽媽做面技術槓槓的,技術全都傳給了兩個兒子。

寧波這家開了近40年的麵條小作坊,每天賣面1000多斤

桂亞芬的小兒子周建剛解釋,麵條採用半手工製作,工藝不算複雜 。麵粉加上鹼水拌勻後,壓成麵皮,然後切成絲狀。這些都採用機械製作。簡單上張圖,過程基本清楚了。手工操作的環節,那才有看頭呢。

寧波這家開了近40年的麵條小作坊,每天賣面1000多斤

機械切割的麵條,用手工盤成麵餅,然後放入蒸籠,隔水蒸熟。

寧波這家開了近40年的麵條小作坊,每天賣面1000多斤

有趣的是,白色的麵餅蒸熟後都轉變成“鹼水黃”色。當然未加過鹼水的,蒸熟後就是麵粉的原色。

寧波這家開了近40年的麵條小作坊,每天賣面1000多斤
寧波這家開了近40年的麵條小作坊,每天賣面1000多斤

出籠後就快速拿到溪邊去晾曬。任陽光暴虐。

寧波這家開了近40年的麵條小作坊,每天賣面1000多斤

夏季溼度大,陽光猛烈;一般上午曬出,下午四點起就可曬乾。

到了秋冬,光照強大減弱,不過空氣乾燥。戶外同樣適合晾曬。只是晾曬時間略長,需要一天半。大自然真是神奇。傳統的做面方法和天氣特點完美結合在一起。

寧波這家開了近40年的麵條小作坊,每天賣面1000多斤

遇到雨天,麵條全部在室內烘乾。不過他們儘量利用自然風和陽光,堅信在自然環境中曬乾的麵條,更為清香。

小作坊每天賣面1000多斤

這家切面作坊的正式註冊名為“寧波市海曙桂亞芬麵條小作坊”。 作坊早在上世紀1980年就開始做面。現在名為“樟村麵條店”。主要加工切面,也做點長面。

寧波這家開了近40年的麵條小作坊,每天賣面1000多斤

桂亞芬的小兒子周建剛解釋 ,老底子的麵條作坊都是長面和切面一起加工。寧波人的飲食習慣是,夏季喜歡吃切面,冬季多數吃長面。最近切面生意特別好,每天加工500多公斤都全部售完。長面只是少量加工。

桂亞芬媽媽的麵店的正式工商註冊名為“寧波市海曙桂亞芬麵條小作坊”,商標為“章溪人家”。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