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3 老一代航空人記憶中的白市驛機場要搬遷,為什麼當地人卻如此高興

老一代航空人記憶中的白市驛機場要搬遷,為什麼當地人卻如此高興

說起重慶主城的機場,現在大多數人都只知道江北機場,但是去問老一輩人,他們最先想到的一定是白市驛機場。自從白市驛機場1939年開始正式投用以來,可以飛往香港、越南、新加坡等地,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三個投入使用的國際機場。

老一代航空人記憶中的白市驛機場要搬遷,為什麼當地人卻如此高興

(飛虎隊隊員坐在工地的碾子上)

白市驛機場距離市中心25公里。當年機場選址在此,是因為這裡地勢西高東低,最大高差只有10米左右,南北狹長,一側為中梁山脈,對當時的重慶主城來說,算得上是比較平坦的地方。

1940—1944年間,共起降飛機6600餘架次,其中民用國際航班147架次,戰鬥機起飛4000餘架次,飛虎隊的戰機就曾在這個機場起落,為抗戰做出了不少貢獻。後來,白市驛機場擴建了多次,最終形成了2200米的水泥混凝土跑道、2200米的平行滑行道和5條聯絡道,可以實現多機進出港活動。


老一代航空人記憶中的白市驛機場要搬遷,為什麼當地人卻如此高興

(美國陸軍第十四航空隊重慶白市驛基地指揮部)

1969年,空軍部隊進駐白市驛,機場再度變為軍民合用。隨著1991年江北國際機場的投入使用,白市驛機場漸漸被人遺忘,它不再是民用機場,而是改成了軍用機場。現如今當地人還能看見裝甲車經過,聽到飛機起落的聲音。

白市驛機場讓人永遠銘記的恐怕是1988年那場空難。1988年1月18日,中國民航西南航空公司222號伊爾18型客機從北京飛往重慶,北京時間22時15分,在距重慶白市驛機場直線距離約5公里處墜毀。飛機上10名機組人員、98名乘客全部不幸罹難。雖然已過去30多年,但在當時參加過救援任務的工作人員和遇難者家屬仍然記憶猶新,對他們來說仍然是一場可怕的災難。

老一代航空人記憶中的白市驛機場要搬遷,為什麼當地人卻如此高興

現在知道白市驛這個地方的年輕人,除了當地人,或許就只有路過要去江津的人了吧。白市驛機場再次迴歸大眾視線,得力於“白市驛機場要搬遷”的消息,由於屬於軍事機密,關於搬遷時間的消息還無法確定。唯一能確定的就是2016年國務院、中央軍委已經同意遷建重慶白市驛軍用機場。自從搬遷的消息一出,瞬間傳遍了白市驛當地人的耳朵。讓人驚訝的是,當地人出現了矛盾心理。

老一代航空人記憶中的白市驛機場要搬遷,為什麼當地人卻如此高興

在當地,有著這樣一句笑話:“白市驛養的雞不下蛋,就是噪聲嚇的。”簡單的一句話就點出了全部癥結。白市驛位於九龍坡區,更遠的江津區發展如日中天,而這裡卻沒有任何質的飛躍。由於軍用機場的緣故,居住環境也很難與城市發展進程同步,單是飛機起降時的噪音,就讓人不堪其擾。

不光是當地居民,連當地企業也很無奈。近幾年主城的發展不斷西進,白市驛作為西進的橋頭堡,政府規劃有“三縱三橫”的道路,可謂是交通便利、環境優美,按理說這樣的條件足以吸引無數投資商,無奈卻被一座機場所阻礙。

老一代航空人記憶中的白市驛機場要搬遷,為什麼當地人卻如此高興

好在大家都迎來了白市驛機場的搬遷工作已經提上了日程,它的搬遷不在於能騰出多少地,根本上改變的是白市驛的發展定位。我們也相信,以後的白市驛的城市品質會更上一層樓,網上能搜到的絕不僅僅只是白市驛板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