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不愛讀書的孩子並非是沒耐心,讀書這件事,懂得“詮釋”才重要

我國著名文學家歐陽修曾說,“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一生寫過無數膾炙人口的詩詞,在文學史上也留下英明,從他這句話中我們可以捕捉到讀書的重要性以及讀書對人的意義之大。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孩子卻不喜讀書,甚至將讀書視為第一憎惡之事。作為這類孩子的家長,您是想用小鞭子“抽打”他,還是想用更多極端的方法強迫他?或許,看清原因、用對方法才是關鍵。

不愛讀書的孩子並非是沒耐心,讀書這件事,懂得“詮釋”才重要

我的一個醫生朋友與她丈夫的相識就是因為一本書,朋友的丈夫是一位語文老師,他喜歡讀書,朋友喜歡寫書,二人因文學而結緣。婚後,他們在家裡安了一個大大的書架,裡面存放了很多豐富多彩的書籍,知道有了寶寶,夫妻倆也希望孩子能夠愛上讀書

但是,與爸爸媽媽不同的是,寶寶並不太喜歡讀書,相比於安安靜靜的坐在那裡讀書,他更喜歡動起來,更喜歡玩些有趣的東西。

朋友和她的丈夫也曾經想過這個問題,也用了很多方法來讓孩子讀書,比如強制性把孩子按在那裡讓他讀上一個小時,又或者每天都給他講睡前故事,再或者和老師一起給他制定一些階段性的閱讀任務等等。但即便如此,夫妻倆還是沒在孩子身上看到什麼實質性的變化,倒頭來,孩子對書籍反而越來越憎恨了。

“這是怎麼一回事呢?難道我們的方法不奏效嗎?”朋友非常不解。

可能是我們找錯了方向,孩子不喜歡讀書是不是?因為他壓根不知道讀書的意義和快樂在哪裡,要不,我們換一條路試試?”朋友的丈夫倒是撥雲見日。

和丈夫協商一段時間後,他們決定換一種方法,不再強迫孩子讀書,而是先對他解釋讀書的意義,進行一種詮釋式教育。

不愛讀書的孩子並非是沒耐心,讀書這件事,懂得“詮釋”才重要

古人曾說,“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似乎在古人看來,多讀書可以醫治自己的愚鈍,但是前提是,我們得先知道自己的困惑之處在哪裡。

在孩子不愛讀書的背後,究竟有哪些原因未被顯露呢?

1)不知道讀書的意義在哪裡。

拿我自己舉例:在我很小的時候,也是不喜歡讀書,相比於安安靜靜的坐在那裡讀書,我更喜歡和朋友們到處“撒野”。至於為什麼我後來又喜歡上了讀書,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在我不喜歡讀書的時候,我的母親曾經和我進行過溝通,慢慢的將我引導到這個書籍的世界中,進而讓我感受到其中的意義。

這是一個中間過程,但這個過程一旦缺失,就很難讓孩子們看到讀書的美好。

從這個角度講,也許您的孩子之所以不喜歡讀書,可能就是因為他壓根

沒有摸清楚讀書的重要性,更不知道讀書能夠給他帶來怎樣的意義,所以他才會如此。如果吃飯並不能給我們帶來快樂,我們為什麼要吃飯呢?如果睡覺並不能給我們帶來安穩,我們為什麼還要睡覺呢?與其有這些時間還不如做些讓自己快樂的事情,道理都是一樣的。

不愛讀書的孩子並非是沒耐心,讀書這件事,懂得“詮釋”才重要

2)和家長的做事風格有關。

央視CCTV13套曾經播出過這樣一個紀錄片,名叫《鏡子》。在這檔紀錄片中,導演刻意的將父母和孩子放在一個對立面,言外之意就是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孩子映照著父母的一切。

其實從這個紀錄片的角度,我們也能夠捕捉出另外一個道理,那就是有的時候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可能也和父母的行事風格有關,如果父母平時不喜歡讀書總是應付了事,那麼孩子是不會真正愛上讀書的,他也不會本本分分的坐在那裡讀書。

同樣都是飯後半個小時,如果你躺在沙發上玩著手機卻要求孩子讀書,那這個時候他還能安靜的讀下去嗎?他還能持之以恆的把這個習慣堅持到底嗎?恐怕不會了,因為他身邊就有一個典型的負面例子,那就是你自己!

3)家長沒有進行一個籠統的階段性計劃。

除此之外,計劃也是很關鍵的。讓孩子愛上閱讀愛上讀書,如果沒有辦法給他制定一個階段性的計劃,他很有可能會

因為原有的“惰性”而放縱自己,甚至半途而廢,這些都是極有可能的。所以,如果家長沒有設置這樣一個計劃給孩子設置類似的任務的話,孩子不愛讀書也就見怪不怪了。

不愛讀書的孩子並非是沒耐心,讀書這件事,懂得“詮釋”才重要

“部編本”的語文教材總主編溫淑儒敏曾說,“語文高考試卷,要讓15%的人做不完”。主編的言外之意是什麼呢?語文高考會慢慢的朝著大閱讀大語文的方向發展,不只是識字段文那麼簡單,

而應該真正的讀進去,領悟進去,這對於那些不愛讀書的孩子來說無疑是當頭一棒。那麼當孩子不愛讀書、不愛閱讀時,又會給他的人生造成哪些困惑呢?

“讀書有什麼用”?孩子不愛讀書,又會有哪些負面影響呢?

1)孩子會缺失很多重要的道理經驗。

人們常說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如果您沒有那麼多的資金支持孩子去行萬里路的話,那就讓他多讀書吧!

但若孩子不愛讀書,那這部分的資歷就得不到了。孩子沒有辦法在書中尋覓到一些重要的知識點,他在人生中又不能獲得那麼多的資歷體驗,所以相對應的,他就會缺失很多重要的道德經驗,這些都會在無聲無息間剝奪您的一些寶貴體驗,而您的孩子卻仍然被矇在鼓裡。

2)孩子的語文成績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從一個片面客觀的角度來說,孩子不讀書、不閱讀會直接影響他哪一門的成績呢?語文!沒錯,語文目前正朝著一個大語文、大閱讀的方向發展,未來分值也會得到提高。

所以如果您的孩子不喜歡閱讀,尤其是討厭這種文字的東西和狀態的話,那麼孩子就很有可能在考試在學習的時候融入不進那個情境當中,所以相對應的,他的成績也會有所滑坡。

不愛讀書的孩子並非是沒耐心,讀書這件事,懂得“詮釋”才重要

孩子不愛讀書怎麼辦?讀書這件事家長得學會“詮釋”

什麼是詮釋呢?詮釋在這裡又特指哪些含義呢?簡單來說,就是指解釋一個東西的狀態,例如讀書是什麼,讀書能給孩子帶來什麼,讀書的意義在哪裡,不讀書會造成什麼等等。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家長通過語言和行動去詮釋去解釋,進而達到一種飽滿的狀態。

1)懂得詮釋讀書的意義。

孩子通過讀書能夠獲得什麼?這一切需要家長用心的去詮釋,您可以通過語言和孩子溝通,接著走進孩子的內心,也可以通過行動告訴孩子讀書的實在性價值究竟在哪裡。總之,這個過程需要您去闡釋,只有把這個意義傳達到了孩子才能夠真真切切的明白它的價值,也能夠利用它的價值。

不愛讀書的孩子並非是沒耐心,讀書這件事,懂得“詮釋”才重要

2)詮釋怎樣讀書。

在明白了讀書的意義有多重要以後,孩子就要開始讀書了,但是怎麼讀,從那裡開始,他卻陷入了迷局當中。家長這個時候就又要發揮您“詮釋”的作用了,通過自己的行動和言語形成階段性的計劃,如此一來,效果就得以顯現了!

著名文學家歌德曾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的確,書籍的魅力是無窮大的,通過讀書我們也能夠獲得更多更有效的價值。但是怎樣讀書、怎樣才能讓孩子進入這扇門是父母眼下最應該考慮的。詮釋解釋、進一步的探討或者是您最應該採取的方法!

不愛讀書的孩子並非是沒耐心,讀書這件事,懂得“詮釋”才重要

您的孩子喜歡讀書嗎?當他不愛讀書時,您又是採取哪些方法讓他走進這個世界的呢?下方留言我們一起討論。更多母嬰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