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德國祕密研製的這款飛機,竟然被美國強制叫停

德國秘密研製的這款飛機,竟然被美國強制叫停

圖注:德意志博物館展出的“螢火蟲”驗證模型機

大家都知道美國是最早研製隱身戰鬥機的,在上世紀70年代中期就開始研製F-117。但很少有人知道,同一時期德國也開展了隱身戰鬥機的研製工作,還造出了驗證機。但該項目被美國知道後,立刻就被叫停了。

“螢火蟲”隱身戰鬥機

上世紀70年代,為謀求在未來戰爭中突破蘇軍嚴密的防空體系,美國開始研製隱身技術,而且為確保這一“獨門秘訣”不被傳說中神出鬼沒的蘇聯間諜獲取,更是為了保持對所有國家(包括德國等西歐盟國)的技術優勢,項目被嚴格保密。

雖然美國採取了嚴密的技術封鎖,不過憑藉對前沿技術的敏銳嗅覺,從1975年開始,一部分德國航空技術人員也展開了隱身技術的理論研究。這些研究引起了聯邦德國國防部的興趣,1981年,聯邦德國國防部授予當時德國航空業領頭羊的梅塞施密特-波爾克-布羅姆公司一份研製合同,要求研製一款具有一定隱身性能,同時兼顧中距攔截和近距格鬥的新型戰鬥機。為此,梅塞施密特-波爾克-布羅姆公司集中資源,展開了代號為“螢火蟲”的隱身戰鬥機概念機研製工作。

德國秘密研製的這款飛機,竟然被美國強制叫停

圖注:“螢火蟲”隱身驗證機三視線圖

在總結了以往的一系列理論成果後,務實的德國人為概念機制定的隱身性能指標為正面對X波段雷達的雷達反射截面積在20~30分貝/平方米。考慮到當時聯邦德國對吸波塗料的研究有可能落後於驗證機研發進度,因此技術人員把研究重點放在了外形上。在兼顧良好氣動佈局的前提下采用了獨特的多面體外形和鋸齒狀的機體結構,使防空雷達在照射該機時得不到足夠的連續回波信號而難以對其鎖定,從而實現雷達隱身。

因此整機外觀被設計的稜角分明,機體截面積近似於一個三角形,機翼展弦比較大,後緣採用前掠設計,最大限度避開傳統的直角和曲面等有可能增強反射的設計存在。此外,包括座艙蓋接縫等開口處邊緣的線條也做了修改,以便在開合過程中最大限度減少被發現幾率,就連進氣道和這個雷達反射重點區域也通過採用S型彎曲進氣道進行了優化。稍顯美中不足的是,“螢火蟲”採用了單垂尾設計,相比起F-117的傾斜雙垂尾設計增大了雷達反射截面積。

被美國方面強制叫停

由於當時的計算機仿真技術還不成熟,為對整機的氣動佈局進行檢驗,設計人員製造了一系列縮比模型進行風洞試驗。測試結果顯示,雖然該機的多面體設計確實對飛行品質造成了一系列不良影響,但總體結果還是很令人滿意的。受到鼓舞的德國人再接再厲,製作了一個大比例模型,大到座艙可以容納一名飛行員,甚至可以在座艙內對模型的各個操作面進行控制。在風洞試驗的同時,設計人員還對該機的雷達反射截面積進行了暗室測試,得出的測試結果表明,該機的電磁特徵比傳統飛機降低了一個數量級。

德國秘密研製的這款飛機,竟然被美國強制叫停

圖注:在低速風洞中進行測試的“螢火蟲”縮比模型

就在一切進展順利的情況下,一位美國空軍軍官在德國交流時得知了這個消息,並想方設法在梅塞施密特·波爾克·布羅姆公司工廠看到了“螢火蟲”的廬山真面目。雖然他並不清楚本國當時正在推進的隱身戰機發展(著名的F-117隱身戰鬥機和B-2隱身轟炸機直至1988年才首次對外公開),但是出於對技術的敏感性依然意識到這架飛機的潛在價值,立刻將這一發現上報國內。

德國秘密研製的這款飛機,竟然被美國強制叫停

圖注:風洞內的“螢火蟲”大比例模型,“飛行員”正坐在機艙旁

很快,“螢火蟲”項目就宣告下馬,所有資料都被封存。下馬原因雖然並未對外公開,但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德國畢竟是戰敗國,雖然出於對抗紅色陣營的目的,美國允許德國研製武器,但這僅限於常規兵器,隱身戰鬥機這種能改變空戰格局的東西,顯然不在此列。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兵工科技微信公眾號(微信ID:binggongkej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