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民進黨當局“大南方計劃”真相與前景

作者 王建民

選前,蔡英文提出“大南方計劃”,並沒有引起外界太大與太多關注。那麼,“大南方計劃”主要內容為何,是選舉考慮還是經濟發展考慮,有無新意,發展前景如何,則很少有人分析與討論。

在“大選”前關鍵時刻,蔡英文於2019年12月24日在高雄市宣佈下一個四年“大南方、大發展計劃”,提出四大發展策略,強調臺灣須均衡發展,不能只有北部繁榮,南部也需轉型發展。同時,臺“政務委員”張景森表示,過去臺灣每年投資總額約4萬億元(新臺幣,下同),大多集中在中北部,未來至少一半吸引到濁水溪以南地區(又講“至少5000億元要在濁水溪以南投資”),新增的海內外投資也會優先引導到南部。“大南方計劃”以目前雲林縣以南規劃22處“亮點聚落”為重點,包括雲林縣西螺冷鏈物流中心、嘉義縣布袋沿海水產精品加工、臺南市南科園區、高雄港亞洲新灣區、屏東縣農業生技園區升級等。

隨後,臺有關部門積極配合“大南方計劃”。2010年1月1日,臺“行政院”官員宣佈將研究制訂特別條例草案,選擇22個產業聚落,通過租稅優惠等政策措施,引導產業投資中南部。“政務委員”張景森估計,未來4年通過一般預算加“前瞻特別預算”可提供經費8000-9000元。其中,高雄港亞洲新灣區將打造成國際金融產業聚落,並發展成為“體感科技”及新南向基地。1月4日,臺“行政院工業技術研究院”在臺南市舉辦“南臺灣產業大進擊創新論壇”。院長劉文雄強調,南臺灣產業轉型是帶動經濟成長不可或缺的力量,工研院呼應政府區域經濟平衡發展政策,長期以來重視南部產業。工研院將以三大策略推動南臺灣產業全面升級。首先“推動數位科技轉型”,協助南部產業走向智慧化,如協助塑膠射出機械大廠富強鑫導入模穴壓力感測器,協助螺絲大廠世豐公司導入生產管理系統,提升產品達交率超過九成以上;其次“發揮在地優勢”,針對南部現有優勢關鍵聚落如紡織、新農業、綠能等,以創新理念結合新科技與產業界共同合作;第三“注入創新活水”,替南臺灣育才留才,鏈結產官學研資源,協助在地年輕人推動創新創業 。

這一“大南方計劃”的提出在島內只有數日的熱度與關注,很快就淹沒在競爭激烈的大選浪潮中,也很快被外界忘記。不過,這一“大南方計劃”的提出還是值得關注與討論的。首要問題是,2018年“九合一選舉”國民黨取得高雄市執政之前,民進黨在南臺灣執政數十年,在高雄縣、市合計執政超過30年,特別是蔡英文於2016年上臺執政後,為何一直沒有提出“大南方計劃”,而在2020年“大選”前關鍵時刻拋出這一個重大計劃?而且還定位為四年發展計劃,而不是一個長期計劃?顯然選舉考慮太過明顯,就是要改變民進黨在2018年選舉中失去高雄市的被動局面,並儘早終結國民黨韓國瑜在高雄市的執政權。民進黨對失去綠色大本營高雄市政權耿耿於懷,無論如何都不能讓國民黨長期執政高雄市的執政。另外,在選舉過程中,民進黨一則“給臺灣的一封信”影片廣告,民進黨“立委”竟然提出“高雄人對不起民進黨”,意指高雄人投票給韓國瑜是錯的,對不起長期執政的民進黨,引起輿論大譁,進而引發“是誰對不起高雄人”的一場爭論。民進黨高層與蔡英文對此失言不得不紛紛道謙。在這樣的背景下,蔡英文拋出“大南方計劃”,就是希望給包括高雄市的南臺灣民眾信心,重振民進黨在南臺灣的選舉士氣。同時,蔡英文將“大南方計劃”選擇在高雄市宣佈, 而不是南臺灣中心地帶來臺南市,就更有針對性,也是有意對沖韓國瑜當選高雄市長後提出的一系列高雄市發展政策理念。顯然,蔡英文憑藉執政優勢,讓多部門配合演出,提出的“大南方計劃”經濟發展方案,當然比韓國瑜個人關於高雄市發展的狂想曲要高明不少,也更具可感招力。

事實上,蔡英文提出的“大南方計劃”政策思路並不新穎,也不振奮人心,才未在同間受到多少關注與討論。早在國民黨執政時就取得出不少區域均衡發展理念,特別是陳水扁執政後就大幅調整區域發展政策,開始由“重北輕南”向“重南輕北”轉化,修改地方財政劃分辦法,將經濟資源向南部傾斜,其中在中南部設立了兩個工業科學園區。但由於經濟重心北移是一個歷史發展過程,“重南輕北”戰略並沒有徹底改變南臺灣經濟發展現狀與地位,高雄市也沒有實現振興。“大南方計劃”的主要內容與有關部門提出的產業聚落,其實也都是正在推動的既有規劃與產業園區,是新瓶裝舊酒,並沒有真正多少新的、更具發展前景的規劃內容。

不過就政治效果看,“大南方計劃”還是收到了很好的選舉效果。“大陸方計劃”的提出,加上選舉的多種因素相互影響,蔡英文與民進黨在這場大選中取得大勝,在南臺灣更是狂勝,蔡英文不僅取得創紀錄的817萬選票,在高雄市得票數較2018年民進黨候選人在“九合一”選票增加了約35萬票,民進黨更是獲得南臺灣所有區域“立委”席次,國民黨在南部“完敗”,區域“立委”顆粒無收。

然而,選後不久,臺“行政院”召開“大南方、大發展、南臺灣發展計劃”跨部會會議,初步設想是以草擬中的“臺灣南部(濁水溪以南)國土區域發展特別條例”為主軸,初步年內編列8000-9000億預算進行推動。“用聚落帶動發展”,整合各部門資源規劃配套措施,全面整合聚落產業空間、生活與文化休閒等機能,以吸引產業投資、青年迴流,帶動中南部整體發展,核心政策措施是通過租稅優惠。不過,租稅優惠政策有爭議 ,仍未定案,就整體規劃內容看,仍不具體,大多仍是既有發展產業與政策方向,沒有太多新意,對其功效與發展前景並不看好。未來如何推動,臺灣經濟的重心依然在北部,新竹科學園區的高科技地位與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等經濟重心是不易取代的。現任高雄市長韓國瑜一旦被罷免(可能性很高),韓國瑜推動約兩年時間的高雄市發展規劃與政策可能就被迫改玄更張,另起爐灶,並不利高雄市的發展。這是臺灣政黨輪替的通常現象。特別是蔡英文連任後,推行更為強烈的“反中抗中脫中仇中”政策與“臺獨”分裂活動,兩岸關係形勢更加嚴峻,新冠軍肺炎情的發展與蔓延,臺灣經濟發展面臨新的變局,“大南方計劃”更是充滿充數,前景不樂觀,而且還有進一步持續衰落的可能。民進黨長期南臺灣執政已證明了這一點,並將繼續證明。(作者 王建民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