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8 別光獎勵孩子,學會鼓勵他,才是給他最好的教育

小外甥明明已經上幼兒園中班了,小男孩虎頭虎腦,十分聰明,並且熱愛勞動,經常會在家裡幫助爸爸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比如扔垃圾,洗碗,幫忙收衣服等。

媽媽感到很欣慰,同時也很苦惱:因為孩子做這些都要有“條件”的,也就是說刷一次碗,要給孩子5元錢,丟一次垃圾要給孩子3元錢,甚至有時候孩子還會要求漲價,必須給10元錢才肯刷碗。

漸漸的,明明有了句口頭禪:有錢嗎?沒錢我就不幹。

明明媽媽很發愁,本來是想用“物質獎勵”來激勵孩子的,沒想到現在孩子竟然學會了討價還價。

孩子總是先要獎勵後做事,跟大人平時不正確的獎勵方式有關。

別光獎勵孩子,學會鼓勵他,才是給他最好的教育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有些大人喜歡用物質獎勵孩子,為啥?見效快啊。

比如孩子早上一肚子起床氣,又哭又鬧,奶奶一句“你乖乖去上學,放學後我帶你去吃肯德基……”“把飯吃完,就可以吃巧克力”“把玩具收拾好,獎勵糖果”“幫媽媽擦桌子,媽媽獎勵你5元錢”孩子一週都沒有尿褲子,獎勵他買一個新玩具……

還別說,這招開始的時候超級好用,效果立竿見影。孩子高興,父母也開心,因為這個方法既省事,見效又快。

可這不是一個一勞永逸的法子啊!隨著孩子年紀變大,慾望也隨著增長。長期使用物質手段獎勵孩子,會造成很多隱患。首當其衝的就是,聰明孩子會發現,糟糕的表現是獲得獎勵的捷徑,比如不好好吃飯就能有糖吃。

另外,孩子會錯誤地把獎勵作為自己做事的目的,而忘記自己的興趣與初衷,表現為先要獎勵後做事,不見獎勵不行動。而且,長此以往,還會讓他變得越來越勢力。

因為靠獎勵激發起來的行為,就必須靠不斷升級的獎勵來維持前進。孩子的胃口會越來越大,對物質的要求就會越來越高,長大後很可能形成“一切向錢看”的錯誤價值觀。

別光獎勵孩子,學會鼓勵他,才是給他最好的教育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其實,孩子至少要到3歲才能明白獎勵的意義。

物質獎勵是外部獎勵,而外部獎勵會影響內在動機。

什麼是內在動機?內在動機是指學生的學習目的是指向學習活動本身的,學習活動本身能使學生得到情緒上的滿足,從而產生成功感。內在動機提供了一個促進學習和發展的自然力量,它在沒有外在獎賞和壓力的情況下,可以激發行為。

內在動機有多重要?咱們先聽一個故事:

一群小孩每天都到一塊草坪上踢球, 吵吵鬧鬧, 讓住在旁邊的一位老人不堪其擾。一天,老人告訴孩子們,如果明天他們再來踢球, 每人會得到一元錢。

第二天, 孩子們如約而至, 玩得很開心,,並拿到一元錢。

第三天, 老人告訴孩子們,只能給 5 角錢。孩子們有些失望,但還是踢完了球,並領到 5 角錢。

第四天,老人說,今後只能給 5 分錢了。孩子們不屑地離去,再也不來草坪踢球了。

似乎,當對到草坪踢球本身的興趣逐漸被對物質報酬的興趣取代之後, 前一種興趣有可能遭受侵蝕, 乃至完全消失。

別光獎勵孩子,學會鼓勵他,才是給他最好的教育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這就是作為父母所關心的, 使用物質獎勵有沒有可能造成內在興趣的喪失?

結論顯而易見,會。使用外界獎勵會使孩子內部興趣降低。

父母想要孩子有好的表現,杜絕不好的行為,這是初衷。但是孩子很容易把“做好”和“獲得獎勵”聯繫在一起。有獎勵,我就做。沒獎勵,我就不做。原本有的興趣也會因為物質獎勵給漸漸扼殺了。

曾經有一項研究,研究者向學齡前兒童呈現了一項有趣的畫畫活動。孩子們被分為3 組,每組被試均須使用水彩筆完成一幅畫。

期望獎勵組中的孩子在繪畫前就得到許諾,一旦完成作品將會得到獎勵;意外獎勵組的孩子在完成作品後不期而遇地得到獎勵;控制組孩子則未獲得任何關於獎勵的信息。

1周後,在無獎勵也無任務要求的條件下,再次發給孩子們水彩筆,同時觀察孩子們的作畫時間。結果表明,期望獎勵組被試作畫的時間要低於其他兩組,內在動機降低。

當孩子完全沒有內在動機時,外部獎勵的效果非常顯著。但是,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自發的動機才是最持久有效的動力。物質的獎勵在這個漫長的學習過程中是非常脆弱的,並且會極大地消磨求知的樂趣。那麼這種獎勵就變成了以犧牲興趣為代價換取短期的自律,非常不好。

即使看起來依靠物質獎勵的孩子短期內讓父母很滿意,能夠達到父母的要求,但是很難有更高的追求和發展。因為這樣孩子只想完成最低的要求,拿到獎勵就夠了。 而只有讓孩子發自內心地想要去完成一件事情、達到一個目標時,他們才有追求成功的強烈願望。

別光獎勵孩子,學會鼓勵他,才是給他最好的教育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既然物質獎勵並不好,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做呢?

別光獎勵孩子,學會鼓勵他,才是給他最好的教育

1

巧用精神鼓勵

比如孩子用積木搭了一座房子,得意地讓你“參觀”時, “哇!寶寶搭了好大的一座城堡啊,能告訴我每間房間都是給誰住的嗎?”無疑是他這個時候最希望聽到的讚賞,因為這是對他努力和結果的充分肯定。

如果你能耐心聆聽孩子的心聲,引導他跟你分享更多創作過程中的快樂,獎勵的效果就會更充分!

除此之外,一個賞識的眼神、一個溫暖的擁抱、一次熱烈的鼓掌等,看似簡單,都有可能讓孩子銘記一輩子。因為它除了鼓勵,還能帶給孩子情感上的滿足,讓他感受到爸爸媽媽的愛。

“進步”、“成就感”、“優秀”、“成為更好的孩子”等等都是自我驅動力。美國心理學家Edward Deci建議過:想要刺激孩子的“內在驅動力”,就是讓孩子覺得“我能做到”。

別光獎勵孩子,學會鼓勵他,才是給他最好的教育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別光獎勵孩子,學會鼓勵他,才是給他最好的教育

2

用慶祝來代替獎勵

你絕對想不到,慶祝也是一種不錯的形式。

比如說,孩子最近都按時去幼兒園,家長不要說“為了獎勵你,我帶你去遊樂園玩”。

而是換一個說法:寶寶最近都按時去幼兒園,拿到了全勤獎,所以我們去遊樂園慶祝下吧。

這樣,孩子就會有這樣的認知:努力、付出就會有收穫,慶祝也是一種很好的感受。

這樣就會形成一種良好的循環。

別光獎勵孩子,學會鼓勵他,才是給他最好的教育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3

給孩子驚喜獎勵

好的行為需要強化,不要總是等孩子出現壞行為的時候才想著用獎勵去改變。

當孩子平時表現不錯的時候,家長也要及時肯定啊。這時送上驚喜獎勵可以有效強化孩子的正面行為。驚喜獎勵即使是物質的,也不存在外部驅動的問題,反而可以增強內在驅動。

別光獎勵孩子,學會鼓勵他,才是給他最好的教育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4

當孩子不願意做某事時,不要“賄賂”他

當孩子不願意做某件事時,也不要試圖用零花錢或零食等物質獎勵賄賂他,而要尋找其他的辦法。

比如寶寶早晨不想起床,媽媽就可以通過小遊戲緩解他的起床氣:親親小腿,說:“天亮了,腿醒啦!”,再親親小手,說:“太陽出來啦,手醒啦!”最後親親臉蛋,說:“美好的一天開始啦,寶貝醒啦!”然後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短短三分鐘,孩子就會陰轉晴,心情愉悅地開始穿衣洗漱啦。

別光獎勵孩子,學會鼓勵他,才是給他最好的教育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其實,對於孩子來說,最好的獎勵絕對不是物質。孩子的世界單純又簡單,初始以來,孩子們需要的絕不是父母的錢或父母給買的玩具零食,而是父母發自內心的接納、認可和讚賞。

希望看完這篇文章,你能學會如何正確的鼓勵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