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農業農村部等八部門聯合發文認定:涼山州為中國桑蠶繭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2月26日,農業農村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科技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水利部八部委聯合發文,《關於認定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第三批)的通知》,我州被認定為中國桑蠶繭特色農產品優勢區。這是我州蠶桑繭絲行業繼寧南“中國蠶桑之鄉”、德昌“中國果桑之鄉”、涼山“中國繭絲之都”之後獲得的又一“國”字號榮譽稱號,也是涼山州特色農產品中唯一一個、全省蠶桑繭絲行業第一個獲此殊榮的農產品。

蠶桑繭絲是我州的傳統優勢產業,多年來,我州堅持把蠶桑產業作為重要特色支柱產業培育發展。尤其是抓住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戰略機遇期,大力承接東部蠶桑繭絲西移,蠶桑繭絲產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全州基地規模全省第一。桑葚佔全省總產量的48.33%,佔全國總產量的35%,位居全國第一,蠶繭產量佔全省總產量的30%,連續17年位居全省第一。優質絲產量佔全國高品位生絲生產總量50%以上,繭絲質量連續多年排名全國第一。

多年持續的發展,我州摸索出了適合涼山特色的蠶桑繭絲髮展路徑。

建基地,築牢產業基礎。全州上下堅定蠶業發展信心不動搖,堅持助農增收不放鬆,以基地建設、大戶培育為突破口;以提質增效、穩產增收為切入點,全州桑樹基礎和養蠶基礎不斷夯實,發展模式不斷創新,“一季多批”養蠶和“集約化、專業化、規模化”養蠶取得新進展,“6215”間作套種桑園和“果葉兼用”桑園擴面增量,蠶桑家庭農場、種養大戶加快推進,土地流轉、反租倒包、規模經營步伐加快。

搞園區,提升蠶業水平。按照“要素集聚、功能完善、統一規劃、分步推進”的創建原則,通過規劃引領,龍頭帶動,產業支撐,三產融合,全方位展示,全產業鏈開發,啟動並實施了一批以蠶桑為主導產業的國、省、州、縣四級現代農業園區培育和打造。目前,全州已完成2個縣級、2個州級、1個省級星級園區考評認定,還有一批現代要素集聚、產業優勢突出、示範帶動力強的省、州、縣三級現代農業蠶桑園區加快推進,一業為主,多元發展的蠶桑產業融合發展格局正在形成。

抓扶貧,助力脫貧攻堅。按照“以桑養民、以繭富民”的產業扶貧工作思路,引導貧困地區發揮特色產業“造血”功能,大力發展蠶桑特色產業。全州發展蠶桑產業的179個貧困村、5883戶貧困戶、23034人貧困人口已實現全部退出。

強協作,維護良好秩序。我州蠶桑產業之所以能保持健康有序發展,得益於始終把富民惠民作為根本目標、始終把協調服務作為根本任務,建立並完善了川滇蠶區蠶業經濟協作機制。協調機制框架內川滇兩省三地10多個縣市,20多個蠶業管理部門、繭絲經營企業本著深化合作,交流互信,平等協商,互利共贏的原則,通過定期召開協作會議,共商蠶業發展大計,共享蠶業發展經驗,共謀蠶業發展路徑。

創品牌,增強競爭實力。創建了以“錦繡緣”蠶繭、“南絲路”繭絲、“陽光味道”桑葚為主體的四川名、特、優品牌,“涼山桑蠶繭”獲國家地標保護產品和四川特色農產品優勢區認定,“中國繭絲之都”、“中國蠶桑之鄉”、“中國果桑之鄉”先後落戶涼山,全國蠶種生產經營交流會、中國果桑產業發展大會暨桑蠶絲綢產業發展論壇等重要性會議在涼山成功舉辦,擴大了涼山蠶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按照“構建新型產業體系,打造百億產業集群”的總體要求,我州將紮實推進“一區(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兩園(繭絲工業園、現代農業蠶桑產業園)、三帶(繭絲產業帶、桑葚產業帶、千里桑園觀光帶)、四基地(優質蠶種基地、優質蠶繭基地、優質生絲基地、優質桑葚基地)”建設,力爭到2030年實現“四個100目標”:桑園面積100萬畝、優質蠶種100萬盒、優質蠶繭100萬擔、綜合產值100億元,把涼山州蠶桑繭絲產業打造成為產業優勢突出,產業化水平高,產業鏈完整,市場競爭力強的百億產業集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