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車孟義:抓捕犯罪分子過程中光榮犧牲


英烈事蹟|車孟義:抓捕犯罪分子過程中光榮犧牲


車孟義,1969年3月出生於山東省榮成市(原榮成縣)泊於鄉松徐家村一個農民家庭裡。兄弟三人,他排行老二。父親車吉山,常年在海上打魚,多年的搏風擊浪造就了他吃苦耐勞和憨厚剛強的性格,母親劉翠玉是一位善良勤勞的農村婦女,父母的優良品德,薰陶影響著孩子們的心靈。車孟義從孩提時代就很懂事,他每天去幫年邁的爺爺奶奶提水、掃院子;父親從海上歸來,他總是默默地為患關節炎的父親捶腿、捶腰;有好吃的,他自覺地留給弟弟;鄰居家有困難,他也爭著幫忙。上學以後,車孟義事事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好學上進,尊敬師長,團結同學,熱愛集體,助人為樂,一直擔任班裡的幹部,年年被評為三好學生。1984年6月,他光榮地加入了共青團。他在入團志願書上寫道:“我要把自己的一點一滴光亮獻給人間。”數年來,車孟義自覺用行動履行著自己的誓言。


1986年春,學校開展了“戰士在我心中”的學習活動,車孟義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祖國南疆受到侵犯的怒火在他胸中燃燒著,新一代最可愛的人像磁石般吸引著他,他當兵的願望越來越強烈。當年冬季徵兵時,他興沖沖地跑到鄉武裝部報名,因年齡不夠,未能如願,為此,他還哭了一場。1987年徵兵開始,他聽說後,沒顧得回家告訴父母,就一口氣跑到鄉政府報上名。


1987年10月17日,車孟義滿載著家鄉人民的重託,懷著一顆赤子之心,來到經濟繁榮的廣州,成為一名威武的武警戰士。新兵連裡,大家都佩服車孟義能吃苦的拼搏精神。在訓練場上,他總是一絲不苟地做好每一個動作。有幾次訓練射擊瞄準時,他的手腕、膝蓋磨得紅腫流血,班長勸他休息,他總是憨然一笑,又接著練。為了增加耐力,他給自己下達“命令”,每天負重長跑30公里。練功時,他自動增加了多於他人數倍的“任務”。為了練好掌上的功力,他堅持每天砍磚100下。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強化訓練使車孟義進步很快,實彈射擊五發子彈中了46環,武裝越野名列前茅,各項訓練成績均優秀,受到部隊的嘉獎。三個月的新兵連生活結束後。1988年1月,車孟義以優異成績,被分配到“尖子中隊”——武警二支隊四中隊三班。這個中隊擔負著廣東省廣播電視廳的警衛任務,挑選的都是思想過硬、技術過硬的戰士。戰友們心裡都清楚:車孟義能走進這個中隊,正是他勤學苦練、積極進步的結果。


1988年5月22日星期天。南國廣州的中午,陽光灼人,廣交會門前大街上車水馬龍,遊人如織。這時,從流花郵局裡走出了兩名武警戰士,他們是武警廣東總隊二支隊四中隊的戰士車孟義和曾憲銀。他倆剛在郵局裡發完信,車孟義還給同學寄了書,兩人準備返回營房。走到廣州對外貿易中心二號門前兩側的時候,看見人行道上有三名青年正在拉攏群眾聚賭,不少行人駐足觀看,影響了市容與交通。戰士的神聖職責和正義感使車孟義和曾憲銀走上前去制止:“你們不能在這兒賭博,這是違法的!”那幾個賭徒見他倆赤手空拳,非但不聽勸告,反而仗著人多勢眾,拔出了彈簧刀,把他倆圍了起來,意欲逞兇。面對蠻不講理的窮兇極惡的歹徒,車孟義、曾憲銀二人毫無懼色,赤手與歹徒周旋搏鬥。當車孟義看到戰友被兩個歹徒圍打,一個歹徒兇相畢露,正揮刀向戰友刺去時,他怒目圓睜,撥開身邊的歹徒,一個箭步跨上前,將曾憲銀一把推開。但此時,惡徒朱子錢手裡的刀趁勢兇狠地刺進了車孟義的右大腿,並殘忍地就勢一擰,頓時,熱血噴湧而出。車孟義學過戰地救護常識,他知道要是自己坐下來包紮一下,會少流些血,也不會危及生命,但是他首先想到的是捉拿歹徒。他不顧自己的傷痛,以驚人的毅力,向畏罪而逃的歹徒追去。壯士的鮮血殷殷而灑,在路上留下了一條長的血痕,1米,2米,3米……122米!車孟義終於倒下了,倒在了血泊之中,這時,路經此地的玉門油田器材處駐廣州代表蘇喜武等同志,在飛鷹車隊出租汽車司機陳鐵峰的配合下,迅即將車孟義送往廣州軍區總醫院搶救。但終因車孟義失血過多,搶救無效,壯烈犧牲,年僅19歲的車孟義用他那短暫的生命為人間譜寫了一曲正氣歌。


當天下午(5月22日)3時半,廣州市公安局流花分局接到武警二支隊四中隊報案後,組織警力,全力緝捕,於24日上午8點20分,將殺害車孟義的九名歹徒全部抓獲歸案。


《人民日報》、《解放軍報》、《中國青年報》、《法制日報》、《人民武警報》、《羊城晚報》等10多家報刊分別刊登了車孟義的事蹟。國務委員、公安部長兼武警部隊第一政委王芳,武警部隊司令員李連秀、政委張秀夫聯合簽署命令:授予車孟義烈士“羊城護法英雄”榮譽稱號;武警廣東總隊黨委追認車孟義為中共黨員;共青團廣東省團委授予車孟義“南粵青年護法楷模”光榮稱號,並號召廣大青年、團員、公安幹警向車孟義學習。


中共廣東省委、省政府,中共廣州市委、市政府,廣大武警官兵和羊城人民,為車孟義烈士召開了隆重的追悼大會。他們懷著悲痛的心情送走了烈士的英靈。車孟義雖然離開了我們,但是他的鮮血沒有白流。他的浩然正氣,必將長留人間,成為千百萬人勇於維護正義的強大力量。


溫馨提示: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中華英烈網(ID:zhonghuayingliewang)

投稿須知:投稿請將作品以附件形式(建議將郵件主題命名為“作品形式+標題+投稿人姓名/單位/地址/聯繫方式(手機/QQ/微信)”)發送至郵箱[email protected],詳情請點擊 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