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北京曹雪芹”很可能是《红楼梦》作者,不能完全否定


“北京曹雪芹”很可能是《红楼梦》作者,不能完全否定

在《红楼梦》作者是曹寅之孙曹雪芹的传统红学结论受到严重质疑之后,许多红学爱好者提出了许多别的作者,现在已经多达65个之多,其中包括洪升、吴梅村、冒辟疆、顾景星、袁枚等等,但都难于得到公认。

这些作者之所以难于得到公认,共同的原因是虽然绕过了作为曹寅之孙的曹雪芹的困境,但他们提出的作者却完全不顾《红楼梦》文本和脂批中关于作者的明确提示。

应该说,《红楼梦》和脂批中明确提示有原稿作者,有编撰成书的曹雪芹、而且开头和结尾两次提到曹雪芹,有参与编撰评点的脂砚斋、畸笏叟等人,这是不能绕开的。甚至应该说,这是《红楼梦》作者必须的条件。我们可以把这条件概括为三点。

一,《红楼梦》的原稿和成书不可能是一个人完成的;二,以曹雪芹之名编撰此书;三,这个曹雪芹是和脂砚斋畸笏叟等人是有联系的。

这三条中有一点可以变得是,曹雪芹虽然不是实名,但这个实名人在编撰《石头记》(《红楼梦》)成稿流传之后,其虚拟之名反而为人们所称道,于是曹雪芹便成为他被世人所传之名。正如现在许多作家以笔名著名一样。

如果这种情况属实,那么传统红学考证的“北京曹雪芹”就还是可以考虑的。只要撇清他是曹寅之孙而又无实证的臆断,支持这个曹雪芹为《红楼梦》作者的史料是最充分而且可靠的,不能轻易否定。

“北京曹雪芹”很可能是《红楼梦》作者,不能完全否定


传统红学提出的关于“北京曹雪芹”的史料主要包括:袁枚的《随园笔记》、敦诚敦敏的《四松堂集》、《懋斎诗钞》,明义的《绿烟锁窗集》《题红楼梦》,永忠的《延芬室稿》,裕瑞《枣窗闲笔》和张宜泉的《春柳堂诗搞》等。

这里面除张宜泉是一个不见经传的穷文人,而且颇受质疑外,其他都是满清宗室,不但实有其人而且和曹雪芹有交往,其诗文所记载的和曹雪芹的名号、生活情境及其死亡追悼,应该是真实的,而且还有这个曹雪芹唯一留下的两句诗“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有人还考察出曹雪芹的佚著《废艺斎集稿》。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冯其庸等对这些史料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参照脂评论证出曹雪芹的生平。

70年代以后又有一些人在北京郊区偶然发现曹雪芹西山住址题壁、书箱和通州墓碑等,这些令人惊喜却又颇受争议的发现,似乎和上述史料中记载的曹雪芹是同一的,红学界称之为“北京曹雪芹”。

这个“北京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史料,是明义的《绿烟锁窗集》有《题红楼梦》组诗二十首、永忠《延芬室稿》有《因墨香得观〈红楼梦〉小说吊雪芹三绝句姓曹》等。而张宜泉在《伤芹溪居士》等挽诗中郑重介绍曹雪芹:“其人素性放达,好饮,又善诗画”,“其人工诗善画”。敦诚、敦敏兄弟和曹雪芹的交往记载也在诗中明确提到他著书黄花村。

这个“北京曹雪芹”和脂砚斋等人有关联的史料是裕瑞《枣窗闲笔》。据说这个裕瑞的亲舅舅明琳是同曹雪芹关系密切的朋友,是了解曹家底细甚至知道曹雪芹长相的清人,他说:“《石头记》,不知为何人之笔。曹雪芹得之,以是书所传叙者,与其家之事迹略同,因借题发挥,将此书删改至五次……愈出愈奇。曾见抄本卷额,本本有其叔脂砚斋批语,引其当年事甚确,易其名曰《红楼梦》”。

按裕瑞的记载,这个曹雪芹似乎可以说就是“批阅十载,增删五次……”使《红楼梦》“愈出愈奇”的批阅增删者。


“北京曹雪芹”很可能是《红楼梦》作者,不能完全否定

当然,要坐实“北京曹雪芹”就是批阅十载的曹雪芹,还需要更多的实证。除了他编撰《石头记》以及和脂砚斋等人关系的证据外,他“哭成此书”的情感经历到底是什么?最重要的是,他为什么具备那样强烈深刻的反封建(包括反满清)思想?他为什么具有如此丰厚的文化学识和如此超前的写实小说技能?

这也许是难解之谜,甚至有可能永远是个谜,那也是可以理解的。试想,在那样黑暗的年代,居然有人超群觉醒、能以在政治文化人伦上全面反封建的思想、写出如此深刻的社会悲剧,能以领先世界的现实主义手法塑造出贾宝玉、林黛玉等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典型人物,这实在太神奇了,太难以理喻了,难道他(们)不应该成为难解之谜吗?这不仅是中国文学难解之谜,也是世界文学难解之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