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春節吃年夜飯,一些農村人喜歡用魚做菜,要整體的,代表什麼意思?為什麼?

農家樂786


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有這個風俗,我家那裡也不例外,每年的年夜飯還是正月裡的親戚來拜年,總會有一道菜,那就是魚,小時候聽媽媽說,魚是不能動的,吃了,就沒餘了,所以我們走親戚家,也是不吃魚的,時間過了這麼些年,現在的桌子上依然會有魚,但是大家也沒有那麼記得“餘”了,好吃的話都會盡興的吃了,時代變了,人們的生活步入了小康時代,再也不是當年吃了上頓沒下頓,一年吃不到幾次肉的社會了!加油中國!



勤勞的老農民


春節吃年夜飯,一些農村人桌上頭須有整體魚,代表什麼意思?為什麼?

中國人有用諧音講吉利話的傳統,象8說成發,86說成發祿,說4是喜,象魚諧音就為餘,這魚要講整條,不許吃就象儲蓄一樣不用不少。不只是春節,凡是人家辦喜酒,魚都要在第二天散客才能吃掉。這中國傳統就是迷信講大吉大利,家家都想老天保佑大發財,這傳統文化誰也不違背,誰和發財有仇?窮人都窮怕了!

兒時聽老人講了個魚的故事:這廟旁有個鄰居跟一和尚閒時就一起聊天,每次都藉機吃和尚的白食,這日久了,和尚不樂意。

大年夜,和尚煮了一盤魚,才準備吃,不好!鄰居在敲門,(窮人的鼻子特靈,魚味飄香把饞人引來了)和尚急中生智,順手把盤子往磬下一推,開門讓鄰居進來,和尚只聊天不提吃飯的事,可這魚香味早被鄰居聞到和看到了、

你說這饞人多有點子,他對著和尚的門對下聯反覆朗讀:人壽年豐慶有餘⋯⋯,這和尚一聽,今天又該他白吃這魚了,古語:魚有四兩各有主,該他吃怎麼藏也藏不住啊!😄!



兒時的故事不能失傳、謝謝你的閱讀🙏!


許科雲


連飯時吃魚,要留頭留尾,表達新年有頭有尾的祈願。

過年吃魚的寓意:

1.鯉魚代表大吉大利,取其“年年有餘”、“魚躍龍門”之意,增添喜慶氣氛。鯉魚同“禮”諧音,過年吃鯉魚大吉大利!

2.鯽魚代表大吉大利,過年吃鯽魚同“吉”諧音,鯉魚和鯽魚一起吃,就是大吉大利,河裡的鯽魚是春季食補的佳品。

3.鰱魚代表連年有餘,同“連”諧音,鰱魚味甘、性平而稍溫,入脾、胃經,有健脾補氣,烏髮養顏通乳化溼的功效。

4.鱖魚代表富貴有餘,所以鱖魚也是年菜的重要選擇之一。,鱖魚肉質細嫩豐滿,無膽少刺為春季淡水魚之上品。




南方小味


春節吃年夜飯,一些農村人喜歡用魚做菜,要整體的,代表什麼意思?為什麼?

春節,是中國人民的傳統節日,年三十這一天,無論大江南北還是長城內外,遼闊的海疆還是邊關,城市還是農村,人們燃放煙花爆竹,貼春聯,掛燈籠,準備豐盛的佳餚,全家老小圍座在一起吃年夜飯,歡天喜地過大年。

在農村過年,在豐盛的佳餚中,餐桌上少不了整體的魚這道菜,你知道是為什麼嗎?"魚"和"餘"諧音,除夕吃年夜飯有魚相伴,象徵著"年年有餘"之意。

過去,在我們皖南農村有這樣的規矩,三十年夜飯的魚,要有頭有尾,這道菜過了三十、初一才可以動筷子,也有的過了初五才可以吃魚。寓意:"去年有餘,今年有餘"。現在這種習俗被廢除了,三十年夜飯也可以吃魚了。

明天就是大年除夕了,你地農村過年,餐桌上有魚嗎?這道菜除夕能吃嗎?歡迎你留言評論。


安徽農村廣播聽評員


大年三十吃年夜飯,我們家鄉也有做年寶魚的習俗。

首先,選擇兩條約半斤左右的鰱魚(諧音年魚),一定是兩條,寓意好事成雙。年寶魚的清理,首先是去內臟和魚鰓,魚鱗保留,清洗乾淨後,不能切開,需要完好的整條魚。魚的擺放也有講究,需要魚腹對著魚腹,寓意年復一年(鰱腹一鰱)。將魚在瓷盤中擺放好,用適量的鹽醃製,然後用蔥薑蒜辣醬覆蓋在魚的上面,放在鍋裡蒸,不需要煮熟透,一般也就六成熟,這樣饞嘴的小饞貓們,就不會把年寶魚在年三十就風捲殘雲了。

年寶魚在正月初一的中午,不經加溫加熱,就會出現在餐桌上,然後就又收回冰箱中,一直到元宵節。期間會加溫防止變質。然後在元宵節的中午,又出現在豐盛的餐桌上。這時候是可以大快朵頤的,但現在生活水平這麼高,又存放了半個月之久,所以,兩條年寶魚會整整齊齊地撤下餐桌,過了正月十七,也就把魚倒掉了。

年寶魚從上年的年三十,一直存放到來年的正月十五以後,承載著人們的憧憬,寓意著:年年有餘(魚)!


老牛愛遛彎


春節吃年夜飯,一些農村人喜歡用魚做菜,這是為什麼呢?這點題主說的沒錯,我們當地農村吃年飯都必須有魚這道菜的。象徵著年年有餘,財富有餘的美好願望。

魚是我們大眾消費的重要食材,就是在平時我們農民也會經常買魚或者直接去家裡的魚池抓幾條吃。魚也是非常重要的能量儲存,營養補充的食物。最常見的魚有鯉魚、草魚、花鰱、鯽魚、黃骨魚等。這是農村農民常吃的淡水魚類。

其中過年年夜飯的魚菜,一般是鯉魚首選,在農村有鯉魚跳龍門的說法,寓意好,還年年有魚(餘)。其次會選擇大的鯽魚,鯽魚又稱為喜頭魚,喜頭,喜事的魚。第三會選草魚,三四斤的就可以了。

但是這個魚選好了可是有講究的。這些魚是不能去鱗,頭和尾部都不能動,只需要把內臟去掉就可以,要保持魚完整身體。其中鯉魚還是是油炸的,乾的,是不能吃的,一直要留到元宵節之後才能吃,其他的魚是可以吃的。

魚是很好吃,但是也要注意魚刺卡喉,小孩不要給魚吃,新年到,祝福大家年年有餘。


老村好農


吃魚不僅僅是因為它有一個好的寓意,它還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俗話說年年有餘,過年家家戶戶的年夜飯都會做一條魚,那麼你知道吃年夜飯吃魚表示什麼嗎?

吃年夜飯吃魚表示什麼

“無魚不成席”,中國人不分南北、傳統年夜飯上最不能缺少的菜就是魚,而且通常是全魚,象徵著“年年有餘”。

我國不同地區對魚的吃法各有講究:吃魚不吃頭尾,寓意“有頭有尾”;端上桌只看不吃,或者不吃光,剩下一點,寓意“年年有餘”;鯽魚與鯉魚同吃代表大吉(鯽)大利(鯉);吃鰱魚寓意著連子連孫。

年夜飯魚的寓意

我國八大菜系,都離不開魚菜名饌。在除夕年飯中,魚除了象徵年年憂鬱的吉祥意義外,還有隱秘的鎮邪意義。早在漢代畫師所繪門上的扣環,多有魚餙 作鎮邪物。唐代的屋門、櫃門、箱門等,都盛行魚形拉手,以示鎮邪的功能。這影響了後世除夕年飯的魚俗。看來,除夕的魚,在餐桌上是招財,餐桌外是鎮邪,只 是後一種功能其隱義,逐漸為人們所淡忘了。

過年吃魚有什麼講究

為了吃出連年有餘的好意頭,您可以除夕做兩條魚,年夜飯吃一條,大年初一吃一條,就是連年有餘。如果製作一條的話,年夜飯吃中端,大年初一吃頭尾,這樣就是連年有餘,有頭有尾。

年夜飯吃魚的由來

起源於原始崇拜魚。在除夕年飯中,魚除了象徵年年憂鬱的吉祥意義外,還有隱秘的鎮邪意義。早在漢代畫師所繪門上的扣環,多有魚餙作鎮邪物。唐代的屋門、櫃門、箱門等,都盛行魚形拉手,以示鎮邪的功能。這影響了後世除夕年飯的魚俗。看來,除夕的魚,在餐桌上是招財,餐桌外是鎮邪,只是後一種功能其隱義,逐漸為人們所淡忘了。

過年食魚的習俗,大江以南的不少區域,似乎有一個潛規則。魚是宴席上最後一道菜,端上桌基本上是不吃留下它,作為吉祥物,意味著“年年有餘”。有的地方,年飯時吃魚,要留頭留尾到明年(即年初),表達新年“有頭有尾”的祈願。擺魚也有講究:魚頭要對著貴賓或長輩,體現尊敬;來客是文人,將魚肚對著他,贊他肚裡有墨水,滿腹文章;來客是武將,講魚脊對著他,誇他剛武豪放,可作脊樑。還有魚端上桌時的擺放,魚頭對著誰、尾對誰,擺下後不可再端動。魚頭所對的人“剪綵“,魚尾所對的人“贊助”;先由二位對飲一杯酒,再由魚頭的人首動筷夾魚吃(所謂“剪綵”),隨後大家才可以動筷,熱鬧氣氛,歡語一片


麥穗的vlog


魚,現在是農民生活中的一道美味的家常菜。但在過去的農村,魚也是一道平常難得的美味佳餚,只有逢年過節,才會乾塘打魚,平常也只有招待貴客才會到集市割肉買魚。

春節,是農村一年中最重大的節日,所以過年的菜單裡一般都少不了魚這一系列的菜餚,比如紅燒魚,還有魚丸,魚糕,魚面等等。

許多農村的年夜飯喜歡用整條魚做菜,其主要原因是寓意“年年有餘,有頭有尾",是農民對新的一年最美好的願望和憧憬,願來年風調雨順,日子過得富足有餘,一家人幸福美滿,完美無缺。



在我們鄂東,以前多數是選一條一斤左右的鯉魚,寓意鯉魚跳龍門。現在一般都選擇合適的鯿魚。首先要將這條魚配上豬肉,整隻雞,湊成三牲,擺在堂前祭奠家神。以求神靈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然後將整條魚紅燒或清蒸。讓一家人共享美味,把酒話團圓。

最後,祝所有的農民兄弟2020年日子過得紅紅火火,遂心稱意,完美無缺。


村夫夜話


連飯時吃魚,要留頭留尾,表達新年有頭有尾的祈願。

過年吃魚的寓意:

1.鯉魚代表大吉大利,取其“年年有餘”、“魚躍龍門”之意,增添喜慶氣氛。鯉魚同“禮”諧音,過年吃鯉魚大吉大利!

2.鯽魚代表大吉大利,過年吃鯽魚同“吉”諧音,鯉魚和鯽魚一起吃,就是大吉大利,河裡的鯽魚是春季食補的佳品。

3.鰱魚代表連年有餘,同“連”諧音,鰱魚味甘、性平而稍溫,入脾、胃經,有健脾補氣,烏髮養顏通乳化溼的功效。

4.鱖魚代表富貴有餘,所以鱖魚也是年菜的重要選擇之一。,鱖魚肉質細嫩豐滿,無膽少刺為春季淡水魚之上品。


囦哥小毅


我來回答你的問題,

1.在農村過年時,家家都喜歡用一整條魚,做一個菜。魚即是餘的意思,這是農民對來年美好的祝福,希望來年是個豐收年,家有餘糧,生活有保障。這個寓意就是連年有餘。也是農民心中的美好願望。

2.以前科技水平落後,吃飯看天。生活不穩定,甚至是吃了上頓沒下頓,農民常為米糧擔憂。隨著農業科技的快速發展,糧食產量穩產高產,連年高產。但是農民兄弟的美好願望卻保留了下來。也有了寓意連年豐收的這道菜也流傳了下來。

歡迎朋友們評論,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