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3 「传统文化」除夕丨辞旧岁,迎新春,祝你新年快乐

「传统文化」除夕丨辞旧岁,迎新春,祝你新年快乐

关注「诗词九州」每天品读经典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复而周始,今天又到一年除夕时,这是生活的一个自然周期。年则是大的自然周期,一年中分若干小段叫节,年是众节之首。如果没有年,各个节就是群龙无首。岁末(除夕)年初是辞旧迎新、正是“天增岁月人增寿”之时,所以辞旧迎新始终是过年最重要的主题、是过年习俗的核心要素。

过年是庆享过去一年的成果、规划新年生活、燃起新的期望之时。此时会布置一些仪式、载体和年俗活动。年复一年的仪式、载体、年俗活动,积累成“过年”习俗,不断积累文化内涵,形成年俗文化,反映出人们的生活愿景。这其中充满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理想和心理祈求,积淀着民族文化、民族心理、民族精神、民族情感。这就蕴含着我们中华文化的价值取向、价值观。

「传统文化」除夕丨辞旧岁,迎新春,祝你新年快乐

如果失去“年”的概念,那么一切年俗就失去了中心和灵魂。连绵几千年的中华年俗文化所积淀的民族心理祈愿、价值取向、价值观是很丰富的。简单来讲,物质文化方面基本的愿景是丰衣足食。这在习俗上表现为穿新衣、备年货,吃年夜饭要年年有鱼(余),鸡是“吉利”,豆腐是“福”、“富”,葱是“聪”,芹菜是“勤”,苹果是“平安”,正月初一要吃年糕(高)。祈望年年富裕有余,一年更比一年高。“民丰”的基础是国泰——国家富强。这就是我们今天提倡的价值观之一。

「传统文化」除夕丨辞旧岁,迎新春,祝你新年快乐

春联的横批常用“国泰民安”,有一副这种横批的春联写得好:“天增岁月人增寿,地满祥和福满门。”这就进一步表现了精神文化方面的愿景:在天人和谐中祈福迎祥,就是祈求幸福,期望和谐、友善。这又是我们今天提倡的价值观之一。

贴门神、放炮仗是祈望驱妖免祸保安康,赠压岁钱是为辟祟驱邪保护儿童成长,贴“福”字和吉祥图案是祈福迎祥,贴春联、剪窗花、挂红灯笼都是营造喜庆祥和的环境。逛庙会、赏花灯、看演出,“和谐乾坤福满天”,充盈着普天同乐、天人和谐的气氛。合家团圆吃年夜饭、守岁,尽享天伦之乐。拜年氛围中的人际和谐关系:尊老爱幼,彬彬有礼,互致祝贺,团结和睦,洋溢着亲情、友情、温馨,一扫粗野、嫌恶、仇怨。

「传统文化」除夕丨辞旧岁,迎新春,祝你新年快乐

中华年俗承载着中华文化的血脉和精华,已经成为民族生活、民族灵魂、民族根基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是培育民族精神和价值观、弘扬中华文化所不可或缺的。

我们的过年习俗从我们孩时提知事开始,就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地不断受濡染熏陶,而且是寓教于乐,在欢欢喜喜高高兴兴中接受浸润,在弥漫于全社会的过年氛围中,在生活气息浓郁的群体性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受到陶冶。

「传统文化」除夕丨辞旧岁,迎新春,祝你新年快乐

中华年俗虽未必强烈震撼人,但却深深嵌入生活,浸入情感,沁入心田,对人的精神和心理产生潜移默化却是刻骨铭心、难以磨灭的影响。成人尤其是老人,许多往事已经如烟,而儿时过年的温馨仍珍藏心底,历久不磨。这成为中国人的精神之根、民族的集体记忆。

我们要维护这种铸造中华魂的文化记忆。所以,过年时决不光是过吃喝,而应重在过文化,过精神,过情感;要注入情感,要营造表达情感的环境、气氛和载体!

“天增岁月人增寿,地满祥和福满门。”,横幅“国泰民安”。


除夕之夜,祝大家团团圆圆,阖家幸福!守岁恭迎我们新年的到来!

关注「诗词九州」每天坚持更新更多经典内容,除夕快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