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什么是好的教育?

活动中心17653708


好的教育首先是育,其次是教。育的时间长,从出生开始父母的一言一行,言传身教,孩子耳濡目染,慢慢的会潜意识中形成印象。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经历与同伴玩乐,与成人的互动,以及自身的砺练,挫折与失败,成功与快乐等等,不断地形成孩子的性格,价值观,做人做事的原则。这些往往需要高人引导,所以培养一代贵族要几代人积累。当然如果有机构从幼儿一岁开始系统培育最好,只要持续十年到十二岁足以。

接下来谈教,教主要培养能力为先,A,1岁开始语言听说思维能力培养,从2岁开始加入视觉符号识别能力培养,尤其文字符号。B,想象能力培养从3岁开始,让孩子想象描述他想象,构造过程的故事及结果。C,3岁开始逻辑思维能为培养,对数字的想象,逻辑运算。D,4岁开始动手制作,试验能力培养,把想的做出来。E,到5岁可以教自主阅读故事和百科全书,F,3岁开始运动,艺术培养,喜欢画画,弹琴,体育运动等。总之以上内容可以持续到六七岁,之后由学校教育为主,家庭为辅。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到七岁已奠定了人生教育基础,之后只要不走偏,并且尽可能走在学校知识教育前,别人被教,而你的孩子必须自学,并在课堂上积极展现自己学习的成果,并与老师和同学探讨更高深的课外知识,展现自己的兴趣爱好。


五峰新私塾


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是一名初中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我认为好的教育是教育孩子先成人,再成才。

现在的孩子很多都是留守儿童,远离父母,教育缺少,要教给他们为人处世的道理。

在我之前带过的一个班里,光单亲家庭就十一个。孩子没有追求,自卑心重。我带领他们去各种地方进行各种活动对他们进行情感培养。比如利用周末不上课的时候去新华书店,领着全班同学一起看书;领着他们去公园,举行朗诵、队列比赛等活动,也寓教于乐,模仿电视组织他们进行撕名牌、奇葩说演讲赛等。孩子们在无比轻松的环境中感受生活的美好,抒发心情的郁闷。

其次对他们进行奋斗目标人生理想的教育。人类因梦想而伟大,人生因拼搏而精彩!鼓励他们树立自己理想,对他们进行职业体验,找到自己人生的理想职业。

再次,让孩子们学会感恩和善良,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有人说,别人夸自己善良会生气,我不敢苟同。奇葩说这个节目里也曾经进行过辩论。我认为善良是一个人最高贵的名片。孩子心存善念,会幸福一生快乐一辈子的。

感恩社会,感恩所得。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不单单是教育孩子回家给父母洗洗脚,干干家务活,更应该培养孩子具有博大胸怀,宽容大度。

最后说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这个时代变化太快,快的还没有走出学校大门,学会的东西就已经被淘汰了。这就需要人们活到老学到老,而读书是最直接的学习方法。

总之,好的教育是让孩子受益终生的教育。





玉儿万水千山


有什么标准来衡量教育的好坏呢?首先我们可以问问被教育的孩子和同学。“都学到了什么呢?”只有学生给的答案才是教育好坏的答案。能适应社会还是改变社会。我看改变社会的寥寥无几,一出校门就能适应社会的也凤毛麟角。记得我的父亲曾经不止一次的问过我上学都学到了啥!我侃侃而谈,数理化。后来认真读了几本书,才懂得其中道理。


自己文章


我认为好的教育就是在教育中让孩子得到全面的发展。孩子不仅学到了知识和技能,同时孩子在身体和心理方面都得到健康的成长和发展,为孩子以后的成功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好的教育更应该注重培养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

孩子的人格是在父母的的长期的影响和作用下逐渐积累形成的。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孩子的榜样。不娇惯孩子,不对孩子做无原则的让步。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和情绪,学会与同龄人友好相处。凡是孩子能做的事家长不要包办代替。培养孩子认识犯了错误不能逃避,要勇敢的面对错误,要有敢于认错的勇气。

二、注重培养孩子的思想品德

孩子的思想品德是孩子做人的根本,是决定孩子以后人生道路的关键。所以,凡事要从正面教育孩子,帮助孩子学会辨别是非、善恶,学会宽容、学会独立思考,要有同情心。做事客观公正,遵守各种规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孩子终身受益。

三、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信

自信心是孩子以后走上人生成功的基石,当孩子有了进步,取得了好成绩时,都应该及时的鼓励和给以认可。不能嘲笑和挖苦孩子,不能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相比,这样会严重伤害孩子的尊严和自信。孩子犯了错误,不要一味的打击、责怪,要正确的引导孩子,认识犯错误不要紧,要有敢于认错的勇气。

四、注重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

常说“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大脑会思考,双手会创造”,让孩子多做实验和手工制作,学会手脑并用。这样不仅学到了书本知识,还把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既培养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还为孩子以后的学习兴趣爱好发展提供实践经验。这样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这样的人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五、培养孩子学会感恩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感恩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情感。要让孩子知道感恩,善待身边的人和事。只要有人曾经帮助过自己,就应该心存感激。不管在什么时候得到了什么样的帮助,都不要忘了说感激的话。不要认为别人帮助我们是应该的,我理所当然的,别人没有权利和义务帮助我们,只有让孩子知道了感恩,常怀感恩之心,这个世界才会变得更加美丽。








其正色


你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这个问题有点大,本人仅从自己自己的角度来回答您这一问题。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因此好的教育对我来说也是新时代教师正确的教学理念,对语文教学核心宗旨的把握,以及对语文教学本质任务的明晰。

语文教师只有弄明白语文课真正的任务,知道语文课应该教什么,以及如何去教,才能真正理解当代所提倡的“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还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内涵,给孩子好的教育。

《礼记•学记》有言曰:“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这段话是说,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费力小,而学生收到的效果却很大,还要归功于老师教导有方,不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费力大,而学生的收获却很小,学生并且还会因此埋怨老师。这里的“善学者”和“不善学者”表面看说的是学生,但细究起来,也是在说老师。 “善学者”身后有个善教的老师,“不善学者”身后有个不善教的老师。善教的老师教的是阅读和表达的方法,使学生会学;不善教的老师教的是知识点,使学生学会。

因此,“会学的学生之所以会学,是因为他有个专教方法的老师;学会的学生之所以学会,是因为他有个只给答案的老师。就例如对语文课例的学习指导,善教者会把作者使用的表达技法进行拆解,让学生看清楚,并且在拆解过程中掌握相关技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启发,学生才会学得,学生学得了才能转化为语文能力,学生掌握了方法,有了能力,才能够举一而反三,自主运用到阅读以及写作当中,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

因此,好的教育是教师要有正确的教学理念作指导,即教方法,真正做到教是为了不教,还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当然由于本人的专业知识有限,在论述上难免存在不当与缺失之处,还请诸位专家与老师不吝赐教。





善蕥莙兰


什么是好的教育?个人觉得,好的教育包括很多方面。我不赞同夸夸其谈,认同言传身教,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从小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他们教会了我很多。爷爷喜欢读书,涉及广泛,教我们饭桌礼仪、为人处事、沟通能力,而奶奶作为女流之辈,更多的是待客之道,生存之本。当然,他们老一辈,自然也有很多缺点,譬如,爷爷脾气倔犟,性格固执。奶奶过于节俭,生病不敢说,不懂得爱护自己。但他们的精华远远影响着我,或许就是一辈子……

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他的《什么是教育》中写道:“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

为什么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因为我们可以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成为真正的财富。在物质丰富的时代,精神层面也需要跟上。

好的教育,就是从书中,从为人处世中,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成为家庭的中坚力量与榜样,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燕语世界


无论是幼儿教育还是成人教育,最好的教育必须从“心”开始。

一个教师的课程如果不能走心,内容讲得再好,教育的结果也是波澜不惊。

如何让学习的兴趣扎根在受教育者的心里,才是一个教育者最硬实的功底。无论什么级别的教育者,都躲不开“入心”的关口。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连一年级的小学生都知道挑课挑老师,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因为那个老师懂他,那个老师的话能入他的心。

所以,所有站在台上的人,都应该知道一个道理,讲别人需要的,不是白活自己喜欢的。

因此说:能捕获人心的教育,才是好教育。



羽中健尔


山安说,教育关乎我们一生的幸福。到底什么是好的教育?让哲学家,教育家给我们的答案吧!

一、对于教育哲学家如是说

  •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一个人从小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导,能决定他后来往哪里走。
  • 印度哲学家菩德曼说:播种一个行为,你会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获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你会收获一个命运。
  • 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二、对于教育教育家如是说

  • 教育家卢梭说: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
  •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教育首先要引导孩子走独立的路,这是我们教育关键性的问题。
  •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林姆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人格才能形成人格。
  • 我国著名教育家张伯岑说: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们不禁要教会学生知识,教会学生锻炼身体,更你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简而言之,最好的教育是让受教育者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身体能够很好适应这个变化无常的社会!


山安说


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在蛙妹看来,教育无论对受教者还是施教者来言,都只能是生活的一部分。而生活,的终极意义就是幸福!

教育,不是由目的倒推过来完成的一个过程。任何一种教育,只要把一个职位或者一种谋生方式当作终点,就绝不是好的教育。

教育,应该来源于我们对真、善、美的渴求,应该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个性,而不是让孩子处在对优胜劣汰、残酷竞争的焦虑和不安全感之中。

教育的宗旨,是要让每一个人,既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机会,也同时在教育的过程中逐渐找到自己的价值。

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我们人为地把教育和生活隔离,同时,又把教育分为若干个阶段。似乎,教育的内容就是学习知识,而踢球、游戏、看小说、画画,甚至发呆等,都是和“教育”无关的东西。

教育的成功,就是有一天一个孩子来到你的面前,充满信心地对你说:“我知道我以后想做什么了。”生命最精彩之处,在于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度过自己的一生。

好的教育,它是通往幸福生活的;它是符合自然发展规律的;它是正常而健康的;它是遵循自己兴趣的;它是追求自己个性的;它是适用于每个人的;最为重要的是,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令人愉悦和充满幸福的。





井蛙妹妹


什么是好的教育?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个人认为:适合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有的孩子,平时学习或者做作业时,心浮气躁,无法冷静思考。一有风吹草动,心都跟着飞了;有的孩子,上课也听,也能独立思考,但线条太粗,而且浅尝辄止,不愿意沉下心来巩固知识、训练能力。可是,这些孩子做他(她)喜欢做的事时,为什么不出现这些问题呢?估计这是很多家长和老师一个很大的疑惑。看课外书、看电视、玩手机、做游戏……,没有说累的,也没有不专注的。只到我看到了一个小视频,才恍然大悟。

“我爱学习!学习使我妈快乐!我妈快乐,全家快乐!”

这是绝大多数孩子的真实想法。学习是给妈妈学的,是给爸爸学的,是给老师学的。那孩子的学习,只是给大家帮忙。出现了上述问题,就好理解了。一周五天,从早到晚,课上课下……帮忙的事儿,做到这个程度就可以了。这样一想,道理也就说通了。

其实,问题的症结在哪呢?

归根结底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理想教育、责任教育、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缺失!我们让孩子学习、让孩子做事,但没告诉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或者没有说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所以,到孩子这儿,自己的学习变成了给大人帮忙了。

基于这一点,我们非常有必要调整一下教育思路,不仅在学校的层面,而且在家庭的层面。家庭和学校一定要联合起来,做好这件事儿:教会孩子做一个有理想的人,教会孩子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孩子的成长,需要不断地激励、不断地打鸡血;犯了错,也需要断地批评、不断地矫正,千万不能顾此失彼。就像把小树苖培养成栋梁之材一样,要不断地施肥浇水,也要不断地修枝剪叶。有了正确方向的引领,奔跑才不会南辕北辙,努力才不会适得其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