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9 支付生態崛起,聚合支付行業將又迎來春天?

近幾年,中國第三方支付行業飛速發展,便利、快捷的移動支付不斷加快覆蓋用戶生活的各個場景,深刻影響了中國消費者的行為和現有的商業形態。

但隨著監管加強,以及行業的高規模發展和越演越烈的競爭,第三方機構不得不尋求“支付”之外的破局,支付之戰的下半場正悄然展開。

自2016年起,央行就著手整治支付業務亂象。2017年,網聯成立,關於支付業的相關監管文件密集出臺,涉及備付金、斷直連、條碼支付、無證經營等多個方面。

支付生態崛起,聚合支付行業將又迎來春天?

一:支付行業下半場格局突顯

根據央行發佈的2018第一季度中國移動支付市場數據分析顯示,銀行業金融機構處理移動支付業務金額為70.82萬億元,同比增長16.76%,移動支付業務量穩定增長。對於行業未來的預期,業界仍舊認為移動支付將來的市場空間巨大。預計到2019年,中國移動支付市場將達到百萬億元規模。

值得注意的是,行業高規模增長之下,支付業務的亂象卻層出不窮。2018年第一季度,央行就對超過十家機構開出了支付業務違規的罰單。受監管加強的影響以及支付業務增長逐漸趨於穩定的狀態下,“支付+”的市場正在逐步被挖掘。

對於整個支付行業來說,十多年的發展既經歷了監管缺乏的“自由”時代,也經歷了引領全球移動支付水平的輝煌時期。如今強監管已至,“自由”不再,原本支付市場中的銀聯、銀行、第三方支付機構、聚合支付機構之間的既有關係正在打破重建。

為了防範和處理詐騙、洗錢、釣魚以及違規等風險,自2016年起,央行就著手整治支付業務亂象。2017年,網聯成立,關於支付業的相關監管文件密集出臺,涉及備付金、斷直連、條碼支付、無證經營等多個方面。2018年,監管細則還在繼續落地,市場格局與經營業態卻已悄然改變。

二:網聯的成立,支付行業重大洗牌

網聯成立之前,各家支付機構、銀行、用戶、商戶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監管缺失透露出巨大的隱患:所有資金規模、流向都不被央行掌握,洗錢、挪用備用金、欺詐、違規交易等風險並存,支付機構做了清算業務,商業銀行做了通道,行業亂象不斷,偏離了行業發展的初衷。因此監管部門適時出手,於2017年8月成立網聯,就是為了實現網絡支付資金清算的集中化、規範化、透明化運作。

今年以來,“二清跑路”的新聞層出不窮,被央行公佈為“被投訴王”的莫德支付公司因涉嫌給不具備支付資質的“二清”機構莫莫斯公司提供交易通道,而莫莫斯公司跑路後導致商家POS資金持續不到賬再次被投訴。

因此監管機構對移動支付行業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嚴厲打擊支付機構“二清”違規行為是勢在必行的,以往市場上存在的諸多低費率的惡性競爭、違規渠道、灰色通道等,將得到強有力的控制。2018年,對於那些一直以來走合法合規途徑、深度佈局市場的第三方支付機構,無疑將迎來發展的大好時光。

三:支付生態崛起,看誰能把握機會

我國移動支付蓬勃發展至今,基礎支付業務增長逐漸平穩,移動支付仍處於上升態勢,存在巨大的市場空間。並且規範監管後,支付機構危機感倍增,原本依仗的備付金利息收入被叫停,清算環節的成本增加,移動支付業務正在成為拓展現代商業的底層基礎服務,支付機構不得不從支付之外尋求新盈利點,謀求“支付+”的多元化發展成為越來越多機構的戰略選擇。

多元化的“支付+”生態更多體現在各個垂直細分領域,包括金融、教育、醫療、交通等行業基於支付業務來打通各個環節鏈條,也體現在一些消費場景的支付方式和渠道改造上。

螞蟻金服開放平臺推出了“生態合夥人”強化合作夥伴的話語權,使得合作伙伴與螞蟻金服共同制定開放和發展政策。移動支付領域另一巨頭微信支付,將小程序與微信支付在各領域相融相通,深耕商業能力,大力推動微信共贏生態的發展。

在支付行業下半場更為激烈的競爭中,無論是以電商為根基的支付寶,還是依託社交崛起的微信支付,都在努力向用戶展示自己的生態化價值。以“紅包大戰”為例,與以往不同的是,“發紅包”還被賦予了場景化的價值,近期微信“紅包店”、支付寶“掃碼領紅包”的推出,一方面為平臺爭奪用戶創造了新的營銷方式;另一個更重要的方面是,兩家支付巨頭都正藉此突破更為廣泛的用戶場景。

第三方支付機構的“支付+”生態圈構建,正在通過多元化的發展,不斷延伸擴大。雲息穀科技契合移動支付行業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和需求,以“支付+營銷”不斷延伸產品體系,推出全新的會員+營銷解決方案、娛樂+會員卡生態運營解決方案、智能酒店行業解決方案等三大場景化的新產品,以移動支付為入口,契合實際場景需求,為用戶帶來更多場景下高效、便捷的支付體驗。更多詳情點擊公司網址

http://www.yunxigukj.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