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9 人生緣何不快活,只因未讀金聖嘆

他的歷史使命是驚世駭俗!

亂世中,他最達觀;濁世裡,他最清醒。

他是清醒的酒鬼,玩世不恭的才子;

他是精通哲學的神棍,惡毒的文藝批評家;

他是視規則為狗屎的學者,

他是反禮教的孝子慈父。

他屬於中國歷史文化中最有趣、最任性而又精神分裂的稀有物種!

人生緣何不快活,只因未讀金聖嘆

人生緣何不快活,只因未讀金聖嘆

清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蘇州吳縣縣衙的死囚大牢裡,

一票死囚犯愁眉苦臉,惶惶不可終日。

唯有個乾癟老頭,神情卻泰然自若。

只見他手捏一張皺巴紙,嘴銜一杆殘破筆,眯起一對渾濁眼,正盯著墨跡未乾的字句嬉皮笑臉。

獄友們有點蒙圈了,其中一位好事者,“噌”得奪過那張紙。

定睛一看,原來上面是首詩:

四四方方一間房,

有兵有馬有君王。

親生父子不同姓,

恩愛夫妻未共床。

“啥意思?”獄友們更暈了。

乾癟老頭卻不緊不慢,反問道:“你們能從這四句話猜到一個東西嗎?”

眾人面面相覷,怎麼也猜不出來。

乾癟老頭笑笑,蹲下來用筆桿在地上寫出兩個大字——“戲臺”。

“你們看,這牢房和戲臺有什麼不同之處,都是房,四面都是牆,裡面都是人。

要我說,四框裡一個‘人’,不念‘囚’,而念‘戲’。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嗎!

眾人聽了,無不掩面痛哭。

而乾癟老頭卻哈哈大笑,笑得前仰後合......

這個在死囚牢裡還幽默了獄友一把的人不是別人,正是明清第一怪才——金聖嘆。

人生緣何不快活,只因未讀金聖嘆

說起金聖嘆的出生地,藏龍臥虎的蘇州城,歷來不缺“風流才子”,

不要提什麼愛奇裝異服的張幼予和劉子威,只說那個舉止放蕩、風流不羈的唐伯虎,就足夠讓世人大跌眼鏡了。

然而,他們碰到金聖嘆,也只能俯首作揖,慨嘆一句:

天下多奇人,但無人比他高才;天下多才子,卻無人比他更特立獨行。

人生緣何不快活,只因未讀金聖嘆

蘇州園林

這個“天才式”的人物,與生俱來一副讀書的慧根。

金聖嘆小時候,就是家長們口中“別人家的孩子”。他五歲就能熟背唐詩宋詞,八歲就開始篡改經典,

比如家喻戶曉的《詩經》首篇《關雎[jū]》,原文是: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金聖嘆卻大筆一揮,改成:

關關雎鳩,在湖泥鰍。

左右遊遊,哧溜哧溜。

老師看了,鼻子都氣歪了。

人生緣何不快活,只因未讀金聖嘆

有一天,老師發現這孩子居然偷偷地在課堂上看《西廂記》。當時,《西廂記》是公認的“淫書”。

好呀,老師質問金聖嘆:“為何要看這種‘淫書’?

金聖嘆卻振振有詞:

“古往今來,男女相愛是天經地義的事情,《關雎》尚且歌唱‘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為何獨獨避諱一部《西廂記》呢?”

老師聽了,啞口無言,一時竟找不出話來駁斥這個“怪小孩兒”。

人生緣何不快活,只因未讀金聖嘆

明朝天啟三年(公元1623年),十五歲的金聖嘆到了參加童試的年紀,

什麼是“童試”?簡單解釋就是考“秀才”。

與金聖嘆一起參試的還有一名叫俞緒嘉的老童生,考了幾十年,一直考不中,如今已是年過半百的老人了。

人生緣何不快活,只因未讀金聖嘆

科考閱卷

十五歲的金聖嘆和五十歲的俞緒嘉一同趕考,走著走著,俞緒嘉看到一個卦攤,便去給自己算了一卦。


“高中”,俞老爺子看到是吉卦,不由得喜出望外,竟一下子昏倒在地不省人事。

金聖嘆趕緊猛掐人中,俞老爺子才慢慢甦醒過來,可當二人趕到考場,卻遺憾得錯過了入場時間。

本來這種考試,金聖嘆沒多少興趣,只是家命難違,可俞老爺子受不了,

“咯兒”的一聲又昏倒了,甦醒後就是嚎啕大哭。

金聖嘆沒轍,只好硬著頭皮去求考官。考官見這一老一小,一個瘦骨嶙峋,一個弱不禁風,便動了惻隱之心,說道:

“這樣吧,我出個對子,對上了你們就進去。對不上,我也愛莫能助。”

“大人,您請講吧。”金聖嘆恭敬地說。

開關(指關口)早,關關遲,放過客過關。”疊字連用,貌似簡單,實則微妙。

金聖嘆略加思考:

出對易,對對難,請先生先對。

考官大驚,好工整的下聯,這孩子真是高才,於是便放這一老一少進入考場。

可這一考不得了,金聖嘆就在童試中拔得頭籌。

人生緣何不快活,只因未讀金聖嘆

翌年,金聖嘆報考拔貢。

什麼是“拔貢”?如果把“童試”比作是考高中,那麼“拔貢”就是考大學了。

但我只能遺憾地告訴你,“秀才”是這個才高八斗的精彩人物一生的最高學歷,

而他在接下來的考試中卻屢屢“筆出驚人”、大出風頭,令世人瞠目結舌。

考場之上,金聖嘆打開考卷一看,題目是:如此則心動否乎?

其他考生開始緊鎖眉頭、苦思冥想,而金聖嘆卻連思考的時間也不給自己,

起筆,

疾書,

搞定,

交卷!

人生緣何不快活,只因未讀金聖嘆

主考官正拿起打火機,準備點根菸,“交卷?”他差點沒把煙從嘴裡掉下來,

扯過卷子一看,傻了,只見蒼白白的卷子上龍飛鳳舞地寫道:

“空山窮谷之中,黃金萬兩;露白葭[jiā]蒼(露水結霜)而外,有美一人,試問夫子動心否?

曰:動動動動動動動......”

啥意思?

簡言之,無人看管的黃金和荒郊野外的美女放在面前,請問孟子老先生,動不動心,孟子說: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

主考官一數,不多不少正好三十九個“動”字,I 服了 you,

“這個同學,過......過來,給我說說你這寫得是啥?”

原來,金聖嘆寫這三十九個“動”字是有來歷的,因為,孟子曾說:“吾四十而不動心。”

三十九個“動”字表示未到“四十”歲,所以說明對於黃金和美女,動心,而且非常之動心。

“大膽!居然調侃聖人!”盛怒之下的主考官硃筆一圈,“零蛋,滾!”

人生緣何不快活,只因未讀金聖嘆

過了一年,金聖嘆又來了,主考官看到他,就想趕緊找人給自己按摩下大腦袋。

這次的題目是:孟子將朝王

開考後,主考官又拿起打火機,準備點根菸放鬆下,心想這傢伙不會又搞事情吧?

“交卷!”

我的天那!主考官差點沒把煙吃了,衝過去,奪過試卷一看,不禁瞠目結舌。

只見蒼白白的試卷四角各只寫了一個“籲”字,

“說!什麼意思?”

原來,四書之一的《孟子》裡,“孟子”二字出現的頻率實在太高,僅《孟子·梁惠王》一章就出現多達四十次,故而“孟子”二字就不必作了。

至於“朝王”,梁惠王、梁襄王、齊宣王,七七八八的王,左右都是王,橫豎沒區別,還有什麼可抒發的呢?

這樣,“孟子將朝王”五字裡就只剩下一個“將”字可做文章,

王將(將要)上朝,總有四個扛小旗的侍衛先出場,站在大堂四角,異口同聲地喊“籲”,以造其勢,壯其威。

所以就在試卷的四角各寫一個“籲”字。

聽了解釋,這次主考官沒發怒,只是用硃筆在試卷上慢慢地圈了個圈,“零蛋,你走吧!”

看著金聖嘆漸漸遠去的背影,主考官長嘆一聲,開始懷疑人生......

人生緣何不快活,只因未讀金聖嘆

答卷怪誕,金聖嘆從此聲名遠播,荒誕、滑稽,孺子不可教也。

其實,金聖嘆並非不懂禮法,而是有意為之。

一方面,他天生一種叛逆的精神,終其一生未向傳統和權威低頭,才華不能向制度妥協,考也要考出“真性情”。

另一方面,金聖嘆曾將“洞房花燭夜”與“金榜題名時”視為人生至樂,

而“洞房花燭夜”也許一生只能體驗一次,而“金榜題名時”卻可以一而再再而三的體驗,

所以他多次戲謔嚴肅的科考,可能也是放不下這極樂快感吧!

可惜,不久後他的“肆意妄為”終不得禮教森嚴的社會所容忍,“秀才”的學歷也被剝奪了。

不過,金聖嘆可能已經爽夠了,他不急不惱,自己刻了一枚“六等秀才”印章,到處蓋印。

人生緣何不快活,只因未讀金聖嘆

清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八旗軍揮師下南下,風雨飄搖的大明王朝終於土崩瓦解。

抬頭仰望天空,晴朗澄澈不變,但看天的人,心境卻變了。

如果金聖嘆以前視科考為遊戲,現在,面對改朝換代的大清王朝,是否繼續科考就成了氣節問題。

人生緣何不快活,只因未讀金聖嘆

但金聖嘆終究只是一介書生,力挽狂瀾這樣的事他沒有勇氣去做,也沒有能力做到,

他能做的就是絕不為清王朝出仕,“絕意仕進”就是例證。

然而,這一決定卻成就了這位曠世奇才,“六才子書”驚世而出。

說起《莊子》、《離騷》、《史記》、《杜詩》(杜甫詩集)、《水滸傳》、還有《西廂記》六部經典名著,

當今的中國人即使沒看過,也沒幾個不知道書名的。

而金聖嘆不僅讀了,而且讀出了水平,讀出了情懷,讀出了真諦,心血來潮時竟開始刪改評註,“金批”系列合稱“六才子書”。

特別是他的“金批《水滸傳》”一經問世,便造成了轟動效應——“一時學者,愛讀聖嘆書,幾於家置一編......”

人生緣何不快活,只因未讀金聖嘆

金批《水滸傳》舊版

用現在的話來解釋:

當時那個年代,“金批《水滸傳》”就是當之無愧的年度暢銷書,五年度暢銷書,十年度暢銷書。

《水滸傳》是一部爭議非常大的奇書。它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在等級森嚴的封建時代,為世人畏懼與不屑的綠林草莽說話,

把他們描述得有情有義,有血有肉。曾一度被統治階級定為禁書。

而一部驚世駭俗的《水滸傳》,一位驚世駭俗的金聖嘆,歷史的暗合將他們聯繫在了一起。

金聖嘆的年代還沒有曹雪芹和《紅樓夢》,所以那時人們口中只有三大名著《水滸傳》、《三國演義》和《西遊記》。

關於書名,金聖嘆讚揚《水滸傳》最好。

因為,所謂“水滸”,就是離“王土之濱”相去甚遠的地方,是一個烏托邦式的理想所在,抽象地講就是:

自由不受傳統約束與階級束縛的沃土。

金聖嘆還說,《水滸傳》是天下文章的最高水平。即使《史記》和《三國演義》、《西遊記》都無法與它爭輝。

他認為《水滸傳》奇絕之處在於,一百零八人,寫出一百零八樣,每個人物就是一篇列傳。

一百零八人中,金聖嘆最推崇李逵,最痛恨宋江,他說:

李逵忽然有假,宋江到底無真。”大罵宋江貌似儒雅,實則是假道學。

人生緣何不快活,只因未讀金聖嘆

金批《水滸傳》舊版

《水滸傳》批到最後,金聖嘆怒了,大筆一揮,把羅貫中續寫的後三十回直接刪了,只留施耐庵所著前七十回。

他認為後三十回是“狗尾續貂”,這段寫招安,他最反對招安,他認為招安是危害國家法制。

大明王朝在後期正是在對起義軍圍剿和招安策略上的舉棋不定,才導致了國家滅亡。

金聖嘆“腰斬”水滸傳,以盧俊義的夢作為結尾,是為了表現天下太平的願望,帶著他獨有的思想和性情。

怎麼看,怎麼寫,褒也好,貶也罷,最難得是開闢了一個潮流,

金聖嘆之前,沒有人這麼看書、讀書、評書,

金聖嘆之後,所有人都學他,儘管不乏嬉笑怒罵之作,卻無人能及他揮灑自如,暢快淋漓。

時至今日,《水滸傳》只有金聖嘆授權是正版,其餘全部為盜版。

拒絕盜版,讀“才子書”,違者必究!

人生緣何不快活,只因未讀金聖嘆

“金批系列”對於金聖嘆來說,不是做學問,而是肆意性情的揮灑,意趣盎然的戲謔,了得禪意的快事。

然而,金聖嘆的“快事”不只如此,尚有“快事”若干,名曰《不亦快哉三十三則》。

人生緣何不快活,只因未讀金聖嘆

金聖嘆字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而人生痛快之事無可定論。

如果此時你處在“藍瘦香菇”的狀態,讀讀金聖嘆的三十三則快事,定當放顏一笑,

然後,不覺自慚形穢:

生逢亂世、懷才不遇、一生寂寥的金聖嘆尚且如此,我們自己現在生活得這麼好,還有什麼理由不快樂呢?

現擷取幾則,供你我與金聖嘆先生同樂:

1>

十年不見的老友,突然來訪,顧不得問他行程,也顧不得請他坐下,趕緊衝到裡屋,低聲下氣的請求夫人:

“你能不能給我們一斗酒喝呀?”

夫人欣然拔下金簪交給我,這支金簪夠我們喝三天的了。真是快哉!

2>

深夜和朋友痛飲到半醉,昏昏乎乎,這時有個小孩送來一堆炮仗,大家一起出去點炮仗,硫磺的香味撲鼻而來,渾身舒爽!

人生緣何不快活,只因未讀金聖嘆

3>

飯後無事,翻箱倒櫃,見新舊借條不下數十張,那些簽下字的人不是死了就是不知所蹤,總之還不了了。

一把火將它們悉數燒盡,仰頭看藍天,蕭然無雲,天氣真是好!

4>

寒冬臘月,瑟瑟發抖,臥床不起。忽聞眾鳥齊鳴,伸手拉開窗簾,推開窗子,日光明媚,林木如洗,心情一下子大好!

人生緣何不快活,只因未讀金聖嘆

5>

一輩子想盡辦法籌措錢物,無非為了個房子,而又一直不得屋子住,本來已經安然認命。

忽然有一天得了閒錢,新房落成,刷牆掃地,友人來賀,感嘆人生真好!

6>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夜裡自己手淫,早上醒來羞愧不已。

人做了錯事,只要不肆意隱瞞,就可以懺悔。

於是坦蕩將這事告訴眾人,心裡立刻沒了負擔,嘿嘿!

7>

聽子侄把書背得滾瓜爛熟,頗有我當年風範,好!

大夏天,自己拔刀切綠西瓜吃,大塊朵頤,爽!

私部長瘡,關門用熱水泡洗,真爽!

看人寫大字,好歡樂!

看人放風箏,突然線斷了,暗笑!

想象自己當縣令,每日打退堂鼓時的場景,有趣!

人生快樂事不盡相同,平凡中也有真快樂,

不被世俗的煩惱所累,而是享受世俗中的逍遙,

把酒臨風,浩蕩本色,人生不過如此。

人生緣何不快活,只因未讀金聖嘆

清順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金聖嘆的家鄉調任一名新知縣,叫任維初。

這傢伙飛揚跋扈、目中無人,每每去同僚家,都讓轎伕把他抬進去。

被同僚罵了,回來就拿轎伕出氣,竟然將轎伕在大堂上當場杖斃。

不僅如此,他還到處搜刮民脂民膏,時常有繳不齊賦稅的百姓冤死在他的杖下。

任維初的惡行傳到金聖嘆的耳朵裡,他便合上書,寫了一幅對聯貼在縣衙門口:

“此之謂,惡在其。”

衙役把對聯拿給任維初,任維初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還是師爺明白其中深意,將對聯補齊:

上聯:此之謂民之父母矣

下聯:惡在其於民父母耶

任維初聽了,差點昏倒,自此,便與金聖嘆結下了樑子。

一年後,那個不愛江山愛美人的清順治帝得天花駕崩了,

任維初的惡行劣跡已令吳縣人民忍無可忍,恰逢順治帝駕崩,蘇州各地官員都要親臨當地“哭廟”,

吳縣諸生商議要趁這個機會告發任維初,金聖嘆也在其中。

人生緣何不快活,只因未讀金聖嘆

可官官相護,任維初的頂頭上司——江南巡撫朱國治和他穿一條褲子,

兩人將計就計,大炒“哭廟鬧事”,給金聖嘆等一票諸生扣上“聚眾鬧事,震驚先帝之靈”的帽子,

判秋後處斬,讓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文人“永遠閉嘴”。

遙想當年順治帝讀金聖嘆的文章,稱讚道:

此是古文高手,莫以時文眼看他。

而今卻要因順治帝的歸天,葬送了自己的性命,真是莫大的諷刺。

人生緣何不快活,只因未讀金聖嘆

法場上,金聖嘆的兒子趕來敬酒餞行,

想到父親負屈含冤,即將身首異處、生死兩茫,不由悲從心生、涕淚橫流。

然而,金聖嘆卻慈祥地看著兒子,勸慰道:

“兒子,別哭了,我出個上聯,你對對呀。”他吟出上聯:

蓮子心中苦。

可兒子早已泣不成聲,哪兒有心情對對子,金聖嘆長嘆一聲,吟出下聯:

梨兒腹內酸。

“蓮”與“憐”諧音,是說看兒子悲慼之狀深感可憐;

“梨”與“離”諧音,意說與兒子絕別,內心酸楚萬分。

唉!古往今來,天下慈父之心也不過如此吧。

人生緣何不快活,只因未讀金聖嘆

說罷,大碗烈酒一飲而盡,“割頭,痛事也,飲酒,快事也,割頭而先飲酒,痛快!痛快!

此時此刻,監斬官已開始宣讀判決書了,而跪在那的金聖嘆卻扭過頭,對手持鬼頭刀的劊子手說:

“小胖哥,先砍我唄?”又是那副嬉皮笑臉。

啥?劊子手有點崩潰了,殺過那麼多人,從沒見過提這種要求的,準是瘋了。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小胖哥,你先砍我,”金聖嘆壓低聲音,“我身上有寶物,先砍我,都是你的!

聽聞此言,劊子手眼睛一亮,那就成全你,到了那邊可別怪老子。

只見寒光一閃,手起刀落,金聖嘆人頭落地,咕嚕嚕滾出去老遠。與此同時,頭顱的兩隻耳朵裡卻滾出兩個紙團。

劊子手先把金聖嘆全身上下摸了遍,也沒搜出什麼寶物,便把眼光集中在那兩個紙團上。

一個健步衝過去,打開一看,一張上面寫著“好”,另一張上面寫著“疼”。

連起來一讀,“好疼!

我了個去,真不愧是天下第一怪才,死了還不忘詼諧一把!

......

人生緣何不快活,只因未讀金聖嘆

對於金聖嘆的死,清末著名學者梁啟超慨嘆道:“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杳。”惋惜之情溢於言表。

這個驚才絕豔、放誕怪異的金聖嘆,幾百年來身負“狂人”的“聖”名,時至今日,仍令我輩側目:

他甘冒天下之大不韙,將那些被世人奉為至尊的經典吊在房梁下大批特批,

《離騷》、《莊子》、《史記》、《杜詩》、《水滸傳》,還有《西廂記》,無不被他妄斷優劣,甚至篡改閹割得面目全非,

囂張大膽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他身逢亂世,親歷大明王朝的頹廢荒涼、沒落腐敗,眼見滿清入關的生靈塗炭、民不聊生,

卻以升斗小民之軀為民請命,雖人微卻身巨,雖言輕卻義重。

他不忍見同鄉先自己而死,靈機一動,臨死之前,把人性的貪婪玩到極致。

他的“好疼”不是譁眾取寵,標新立異,而是以其專屬的“金氏”幽默向當權者和那個“吃人”的社會做最後的示威。

他一生寂寥,懷才不遇,生活在既蔑世又傲世的孤獨之中。

但他卻嬉笑怒罵,不端權貴,不屑功名,把自己關在揮灑筆墨的黃金屋裡逍遙快活,樂在其中,悠然自得。

如果,我們問金聖嘆:“您老人家還有啥話木有說完?”

他可能會說:

“拜拜了您嘞!凡夫俗子如何?聖賢帝王如何?老子不陪你們玩兒了,也懶得和你們計較。

我從來處來,亦歸來處去,青山我獨行,不必相送!

真是“契闊生死君莫問,不負如來不負卿”,金聖嘆到底是明白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