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貨大歷史:這個人自稱古今第一大才,臨死就惦記著他的美食祕訣

明末清初的鼎革之際,文學批評界出現了一位妙人兒,他對《水滸傳》、《西廂記》、《左傳》等書及杜甫諸家唐詩的評點對後世影響深遠,並且直接啟迪了曹雪芹對紅樓夢的創作。他就是金聖嘆。

吃貨大歷史:這個人自稱古今第一大才,臨死就惦記著他的美食秘訣

他高傲,但是宅心仁厚,他宣揚忠孝,又狂放不羈,蔑視道學。他入世,卻又心向田園。他是儒,是道,又是佛子。

金聖嘆是一個矛盾的綜合體,他就像許多中國古代士人的不同性格的集大成者,男人,不止一面。最重要的,他還是一個樂天的生活家,一個風趣幽默的逗比。

金聖嘆生於蘇州,九歲入讀私塾,刻苦勤奮,思想獨立,喜愛閱讀,尤其沉迷於《水滸傳》,成年後考取秀才,耗費無度,以致常處貧困,靠著設塾講學維生。

大概是實在缺錢缺得狠了,二十歲起,篤信神佛的金聖嘆開始幹起了跳大神的買賣,各處扶乩請靈,曾到葉紹袁、錢謙益、姚希孟、戴汝義等士大夫家中扶乩,寫出優美感人的篇章,往往說中事主的心思,受葉紹袁等人的崇信;錢謙益直言金聖嘆好像受某種神靈支配。

順便說一句,錢謙益是金聖嘆的舅舅。這位天啟崇禎年間的東林魁首,文壇領袖,平日裡忠君愛國之類的高調可沒少唱,結果順治二年,清軍逼近南京,被他忽悠瘸了的老婆柳如是拉著他一起投水殉國,丫試了試水說:太尼瑪涼了!感冒了怎麼辦!

吃貨大歷史:這個人自稱古今第一大才,臨死就惦記著他的美食秘訣

柳如是與錢謙益

於是順理成章,東林魁首錢謙益作為率領眾大臣降清的帶頭人,被任命為禮部侍郎。據史敦《慟餘雜記》記載,多鐸南下,下了剃頭令,所謂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南明民眾議論紛紛,在衣冠髮式的傳統和磨刀霍霍的現實面前不知所從,卻有一天,錢謙益突然撓著頭道:好癢好癢!來吧,造作吧,反正有,大把時光,啊----癢!然後就出門了,家裡人還以為他去用篦子梳頭去了,結果回來以後,漢家的滿頭青絲不見了,代之以滿人的老鼠尾辮子,亮閃閃的馬蓋子裸在前額。

以金聖嘆的個性自然是瞧不起這位言行不一的假道學舅舅,一次錢侍郎大壽,金聖嘆母命難為也前往祝壽。席間一位賓客起鬨架秧子,說錢侍郎的令甥可是江南才子,何不為舅舅撰聯一副?金聖嘆也不推辭,略略思量,寫下兩行大字

“一個文官小花臉;三朝元老大奸臣。”

刷刷點點寫完,這外甥倒是瀟灑,裝了個筆就走。把個錢侍郎氣的倒仰,一眾賓客無不尷尬。

吃貨大歷史:這個人自稱古今第一大才,臨死就惦記著他的美食秘訣

然而,這樣一個膽大妄為,叛逆十足的人,卻在聽說順治皇帝對自己的文筆另眼相看之後,“感而泣下,因向北叩首”。

或許這是矛盾的,卻不難理解。他雖然看不起舅舅錢謙益,卻也曾經想過走入仕途,達則兼濟天下,但是他自命“自古至今,止我一人是大材!”,開堂講學,評古論今,以炫耀才學為傲,卻在歲試中因為文筆怪誕,被罷去功名。

後來為了應試,他改名金人瑞,順著官家的路子作文,果然奪得第一。但是從此決意科場,只以讀書評述為樂。

吃貨大歷史:這個人自稱古今第一大才,臨死就惦記著他的美食秘訣

我今天回來,不是為了證明我行,而是要讓人知道,我失去的東西,我一定拿得回來!

這一叩首,是為了遠方朝堂之上的一個知己,是為了一場錯過的知遇之恩。

其實,在那個擰巴的年代,他和他討厭的舅舅又有什麼不同呢?

錢謙益也同樣是一個矛盾的,擰巴的多面人。身子投降了清朝,心裡卻在作著大明光復的夢,和抗清勢力不清不楚,也曾為反清鋃鐺入獄,也曾為復明運籌輸財,然而又怎麼樣呢?他的一生名譽在他嫌棄水涼的那一刻就已經決定了。老百姓視他為文壇敗類,乾隆帝把他列入貳臣傳,沒有死的壯烈,就註定了活的憋屈。

金聖嘆顯然不想做他舅舅那樣憋屈的人,他點評水滸,也特別討厭宋江這個大窩囊廢。他這樣一個古今第一大才,要把每天的生活都過得有滋有味。

雪夜閉門讀禁書,不亦快哉;

於書齋前多種芭蕉一二十本,不亦快哉;

子弟背誦書爛熟,如瓶中瀉水,不亦快哉;

夏日於硃紅盤中,自拔快刀,切綠沉西瓜,不亦快哉;

看人風箏斷,不亦快哉;

推紙窗放蜂出去,不亦快哉;

作縣官每日打退堂鼓時,不亦快哉;

存得三四癩瘡於私處,時呼熱湯關門澡之,不亦快哉;

還債畢,不亦快哉!

生活中有這麼多快哉的事情可以做,為什麼每天都活得那麼窩囊呢?人生不過一場大夢,如露水閃電,如白駒過隙,有過煩惱,有過失意,存天理,又何必滅人慾?

所以他點評水滸,把後五十回統統刪去,笑話羅貫中“橫添狗尾,徒見其醜也。”點評西廂,又斷言第五本絕非出自王實甫之手,只以驚夢一回為結尾。

然而有才任性膽大妄為的金聖嘆終究不是生活在烏托邦和永無鄉,順治十八年,吳縣縣令追繳欠稅,鞭打百姓,虧空漕糧,又趕上順治帝駕崩,金聖嘆以抗糧哭廟這種方式,為遠方的那位知己送上深情的悼念,卻正好被清朝抓了典型,押監問斬。

問斬的前夜,金聖嘆神神秘秘的叫獄卒附耳過來,傳授了一個美食家的不傳之秘:“花生米與豆乾同嚼,大有核桃之滋味。得此一技傳矣,死而無憾也!”

任誰也想不到,一代巨筆的臨終大事竟然是這樣一份美食秘籍,我本人嘗試過,卻沒有嚐出核桃的滋味,大概是在唬爛。

吃貨大歷史:這個人自稱古今第一大才,臨死就惦記著他的美食秘訣

斬首當天,金聖嘆泰然自若,向監斬要來美酒,邊喝邊說“割頭,痛事也;飲酒,快事也;割頭而先飲酒,痛快痛快!”

那蓮子心中苦,梨兒腹內酸的對聯,還有斬刑過後耳朵裡滾出的“好”疼兩個字團,臨死還能搞出這麼多花樣,果然是隻有一個金聖嘆!

金聖嘆一生沒有像蘇軾在美食方面有何發明建樹,也沒有像李漁、袁枚為美食著書立說,不過面臨死亡還記掛著吃,當得起終極吃貨的名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