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为何唐朝李治要顶住天下人的压力娶武则天?


武则天能成长为一代女皇,她身后的男人李治功不可没。比如说黜废中宫立武氏为后,“宽仁孝友”的李治为什么会那么坚持、坚决、坚定呢?

有人说因为李治爱媚娘啊!呵呵,这算一个原因吧。李治肯定是喜欢武氏的,否则怎么会“于寺见之,复召入宫,拜昭仪。“而且,在皇后王氏、良娣萧氏与武氏争宠时,李治也是维护武氏的。

然而,能让李治冲破重重阻力决心改立皇后,绝不应该只因为“爱”这么简单。事情发生在李治继位的第六年,李治提出,结婚多年了皇后都没孩子,武氏贤惠又生了儿子,我觉得更适合当皇后。理由很充分,语气很婉转,因为李治做不了主,需要和人商量。

28岁的帝国皇帝连自己的事情都不能做主,这是不可想象的事情。然而这就是李治当时面临的政治局面。他还清楚记得贞观十七年两仪殿中的情景。刚经历了太子承乾谋逆事件的太宗无比痛心,甚至拔出佩刀想要自杀,是长孙无忌无忌、褚遂良等拦了下来。无忌便问太宗想立何人为太子,太宗说晋王李治。无忌答应了。”汝舅许汝,宜拜谢”这句话对李治来说言犹在耳。但是,如今李治已经是皇帝了,事事还要与这些老臣们商量,他们不同意就行不通。



长孙无忌、褚遂良已经从李治的保护伞变成了头上的紧箍咒。果然,李治黜废中宫的提议招致了长孙无忌、褚遂良的强烈反对。褚遂良甚至“致笏于殿陛”“解巾叩头流血。”这么过激的行为是不给李治留一点情面啊!

李治又矮下身子求助无忌,“密遣使赐无忌金银宝器各一车、绫锦十车,以悦其意。”除了用金钱财物讨好外还找人当说客。结果,无忌就是不同意,还把说情的人骂了回去。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对李治来说就不是换媳妇这么简单了,是谁说了算的问题,是顾命大臣大还是我帝国皇帝大!这时礼部尚书许敬宗等人看清了形势,坚决支持立武氏为后。最终,李治取得了胜利。之后,他立刻提拔了该事件中的赞成者,褚遂良被贬官通州。其实,事情并没有到此结束。



仅过了四年,许敬宗就查出上报“监察御史李巢与无忌交通谋反”。李治听了是什么态度呢?很痛心很痛心,但是"帝竟不亲问无忌谋反所由,惟听敬宗诬构之说”,也就是说李治始终没有给无忌申诉的机会,最后“遂去其官爵,流黔州,仍遣使发次州府兵援送至流所。其子秘书监、驸马都尉冲等并除名,流于岭外”,并且很快“逼令自缢而死”。褚遂良也被许敬宗说成“通谋”“遣使杀之”。这才是黜废中宫立武氏为后的最终结果。

尽管史书中说,是武氏因为立后的事情对长孙无忌怀恨在心才和许敬宗“构陷”无忌,但是,真得是这样吗?

《旧唐书》中许敬宗有一段话“无忌与先朝谋取天,众人服其智,作宰相三十年,百姓畏其威,可谓威能服物,智能动众”可怕啊,长孙无忌的威望和号召力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怎么可能再留着呢?这恐怕才是真正的原因,立后之争只是个开始,或许也是李治给长孙无忌最后的机会。但是谁又能正真了解龙袍下面那深不可测的帝心呢。

最近在看唐史相关书籍,慷慨良多,不得善终的功臣良将太多了,唏嘘。


俳语杂说


说到武则天,想必大家对她都有所了解,毕竟她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女性当上皇帝在男权社会中是十分罕见的。武则天能登上帝位离不开一个人,那就是李治。可以说没有李治,就没有武则天。那么,武则天作为李世民的妃子,为什么李治要娶武则天?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李治喜爱武则天,为什么这么说呢?这要从唐太宗时期说起,武则天在十四岁时被李世民召入宫中,但武则天并未得到李世民的宠爱,做了十二年的才人,地位始终没有得到提高。转机出现在那李世民病重期间,李治作为太子自然是陪在李世民旁边,而武则天也在李世民旁边服侍。两个人当时都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年龄相仿的他们肯定比其他人更聊的来,这样慢慢的两个人就产生了感情,不过两人关系出于伦理是不合规矩的。李世民驾崩后,武则天依例与部分没有子女的嫔妃们一起入长安感业寺为尼,而李治在为祭奠李世民周年忌日而入感业寺进香时,又与武则天相遇。这可把两个人激动的,相拥而泣,互道相思之情。此时已经没有了李世民的阻碍,李治当然乐意迎娶自己心爱的女人。况且后宫里面王皇后与萧淑妃争宠把他头都搞大了,李治对她们也没有感情,因为都是政治婚姻,而武则天是他心爱之人,所以一定要迎娶武则天。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借此打压长孙无忌等老旧势力。长孙无忌作为李世民的托命大臣,权势十分大,李治也受他摆布。李治心里自然是不满,想要找机会打压长孙无忌猖獗的气焰,而迎娶武则天恰是一个好机会,因为长孙无忌肯定会以不符合伦理而理由而否决。李治坚持娶武则天,可以给长孙无忌透露出了个信号,就是李治他自己所做的决定不允许别人干涉。

要是李治知道自己一直想娶的武则天,后来会把唐王朝搞个天翻地覆,不知道他还会不会娶她。


历史百家争鸣


我觉得李治娶武则天压力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毕竟唐朝是非常开放的朝代。唐朝的时候,科举制度刚刚实行,传统的儒家思想并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门阀在政治中影响巨大。这是与后面的朝代不一样的。比如明朝的万历皇帝要立自己心爱的妃子为皇后,大臣不愿意;他要立自己喜欢的儿子为太子,大臣还是死活不愿意。

唐朝的时候社会是非常开放的,男女之间交往也相对随意一些。同时,唐朝受北方游牧婚俗的影响,女性以制夫为夫德,以能妒为女工,畏妻成为了一种风气。在唐代,即使皇帝也有很多是惧内的,比如唐高宗怕武则天,唐中宗怕韦氏。即使杨贵妃这样贤惠,也经常会妒忌别人。特别是唐朝的公主更加不拘礼法,骄横泼悍,很多名门世家都不敢娶公主为妻。

很多贵族妇女将改嫁视为常事,民间百姓再嫁也非常普遍。甚至男女之间婚姻连辈分的限制都能够打破。除了李治娶庶母武则天,唐玄宗娶儿媳杨玉环以外,还有很多事例。比如高祖两女桂阳、安平公主分布嫁于杨师道、杨思敬叔侄;中宗娶赵氏,而赵氏之母是高祖安乐公主,即中宗娶父之中表姊妹等等。皇族婚嫁是不伦辈分,并且社会上不同辈分的人结婚屡禁不止。


历史是什么


长孙皇后

每一位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位非常有远见的女人。唐太宗李世民也不例外,李治的母亲长孙皇后是一个非常有政治远见的人,她作为李世民的贤内助,帮助李世民做过很多正确的决策。唐太宗年轻气盛受不了魏征在朝堂之上驳回他的面子,有时候急火攻心甚至产生了想要杀掉魏征的念头。正是在长孙皇后的规劝之下,唐太宗才抹杀了这个念头,逐步接受魏征的犀利风格的建议。纵观整个封建时代后宫很少出现这样一个风华绝代而且头脑清晰的女性。

一旦母亲强势孩子就很容易养成依赖的性格,这无可厚非。武则天对于唐高宗来讲就是那个能够取代长孙皇后的人。由于对武则天的信任和依赖,朝中的大全开始慢慢的转移到了她的手中,高宗逐渐被架空。唐高宗在位时期,完全可以废后,但由于依赖和懦弱,他一直在权衡得失,错失了除掉武则天的最好机会。李唐江山江山拱手送人。

唐高宗李治晚期在权力被架空之后,一度有废后的念头,曾找到上官仪起草废武后诏书。武则天当时的爪牙已经可以遍布整个宫廷,她第一时间得到消息就去找了皇帝,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唐高宗把所有废除皇后的责任全都推给上官仪。本来只是负责起草诏书的上官仪成了整个事件中最大的牺牲品。结局异常悲惨,被武则天满门抄斩,只留下妇孺进宫为奴。从此以后,朝堂之上再也没有人提过废后这件事情。

武则天身为女性,政治敏感程度和管理国家能力不输任何一位皇帝。武则天上位之后,并没有将唐高宗时期的所有政权推翻重组。只是将反对的声音压下去,保证了权利的顺利交接,控制了整个国家政权。


四十五度历史


笔者觉得,李治娶武则天可能没有压力,或者说并没有来自伦理上的压力。而压力仅仅是来自长孙无忌等元老重臣的反对,而这一反对的理由关于伦理方面并不在重要之列。

因为,我们理解到的家庭伦理(鄙视儿子娶老子的妾)其实是在宋朝程朱理学形成以后的一种观念。

唐朝的社会风气本质上是承袭了南北朝的伦理和习俗的,不论是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兄弟相残,还是李治娶武则天以及后来武则天称帝后物色面首,都是南北朝的历史习惯的延续。

南北朝时期皇权易代中发生的兄弟相杀、父子相残实在是平常不过,宫廷内外,饮食男女,集体淫乱乃至到母子之间、兄妹之间都存在。

从南北朝形成的关陇集团的统治力量一直然延续到唐朝,你说他能改变多少。幸亏,武则天起用寒族,进一步完善科举,才把关陇集团打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