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东德M56头盔和同时期世界上其它型号的头盔相比,有何优势?

缤汇


  二战德军的标志性M35钢盔,以期冷峻威武的轮廓、流畅洒脱的曲线成为世界无数军迷心中永恒的经典绝响,不可撼动。不过,今天我要告诉你一个小秘密,M35并不是最好,它还是在防弹性能方面有瑕疵的,它本来还是有一个比它更优秀的弟弟,无论防弹性能还是制造工艺都比他更胜一筹,可惜它的外形太“另类、奇特”,以至于许多“不识货”的眼光中它简直算得上是“怪诞丑陋”。虽然诞生也很早,可是一开始就不得希特勒欢心,结果被无情雪藏。一直熬过十几年,才重新被人赏识,成为冷战时代东方社会主义阵营中一道闪亮的风景。没错,这就是前东德军队的M56式钢盔。

  

  【也许是M35钢盔太过经典,以至于大家会想当然的以为质量最佳的桂冠也一定属于它,其实,它还有更好的兄弟姊妹】

  早在德国即将发动战争的前夕,德国帝国钢铁特别研究院还在研发更好的钢盔,他们测试了当时世界上主要的几种钢盔性能,结果发现英国的园碟型的“托尼”钢盔最差,德国M35算较好。但在防弹性能方面依然不够理想,尤其是制造工艺复杂,成本大。尽管有了改进版的M40、42版,但成本依旧是问题。这样就的的确确有必要另辟蹊径再研发出来更好的产品。研究所的确做到了,他们首先从弹道学角度出发,研究测试不同角度对弹道的防御性能,研发出来4种新型钢盔样板。分别命名为A、B、BⅡ以及C型,结果发现60度角,堪称最完美的“跳弹黄金角度”,最能使弹道发生反弹。具此新研发的4款中具有前所未有的“缓丘”形状的型号就是B型和BⅡ型,它不仅防御力远胜过当时世界上所有钢盔,而且难能可贵的是制造工艺也比所有德国现有钢盔简单。能够极大降低成本。BⅡ被德国科研人员给予厚望。

  

  【早在世界大战没有爆发时,德国国防科技人员就开始研发出更好的钢盔型号,可惜没有被采纳】

  

  【与BⅡ一起被研发出来的A型钢盔,同样性能要优于M35,但都是外形不如前者威风而落选】

  

  【BⅡ型以其纯60度黄金跳弹角度,成为凯夫拉诞生之前最好的钢盔,可惜,赏识的眼光太少】

  当科研人员拿着新产品向希特勒展示时,自诩“艺术鉴赏力”不凡的希特勒却对BⅡ“怪模怪样”的外形十分讨厌,觉得无法衬托德军的威武气概,新产品就这样被无情否决。不过,这种钢盔还是被德国统帅部少数慧眼识珠的人看中,偷偷的生产了一小批成品。二战进入尾声时,当苏军与德军最后鏖战柏林之时,苏军发现德军中竟然有个别头戴一种奇形怪状钢盔的军人,起先还以为是德军的什么傀儡部队,后来才发现是一种德军未大量配备的钢盔试验品。这恐怕是BⅡ型在二战中的唯一闪现。

  

  【东德人民军有幸采纳了这种纳粹看不入眼的宝物,成为冷战时期一道奇特的风景】

  战后,东德西德都建立武装,面临军服研发问题,东德被苏联严格要求研发出与纳粹截然不同的制服与钢盔。参与研发的人员恰好有当年BⅡ钢盔的设计人员,在他们的力主推荐下,这种被雪藏十几年的优秀作品终于获得认可。1956年被批准正式成为东德人民军的标准制式钢盔,因此命名为“M56”式钢盔。

  

  

  【越南战争中越军佩戴的M56式钢盔】

  

  【安哥拉战争时期M56式钢盔】

  

  【中东战争时期的M56式钢盔】

  

  【乌兹别克斯坦士兵】

  

  

  【土耳其军队也钟爱这种实用的钢盔】

  M56一亮相,顿时引起不同的争议,有不少人像希特勒一样讥笑它怪诞丑陋,也有内行人一眼就觉得M56卓尔不凡。测试结果让世人对它刮目相看,它那与当时流行的坦克流线型外观异曲同工之妙的设计,使得它具有当时最好的防御性。堪称凯夫拉钢盔出现之前,世界上最好的钢盔。结果,这种怪模怪样的钢盔,顶着外行人无数嘲讽,出人意外的走入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装备行列。尤其战火纷飞的世界各地战场,如号称“万日战争”的越南战争、“永不休止”的中东战争……都能看到它的身影。甚至直到先进国家战盔已经进入“全息智能化”的今天,M56依然在一些国家继续它的使命。

请支持本团队制作的《战争特典》《铁血文库》系列实体图文书!独立专业 有种有料!


战争史


阙兴明

头部是人体最重要的一个部位。在战场上,一个士兵如果头部被击中,或许在霎那间就会丧失战斗力甚至丢掉性命。因此,世界各国都非常注重于头盔的研发和生产,为自己的士兵提供最好的头部防护。
东德(也称民主德国)原产的M56型头盔在对士兵头部保护方面真是没话说。当时刚刚研发出来之时,就跟一系列同期被研发的头盔一起作过测试。测试结果显示,M56要明显优于其它头盔。测试时很严格,是在15米的距离用11.5mm手枪弹进行射击的方式进行的。其它几款头盔都有被击穿甚至被击中出现了裂痕,而独有M56仅仅只是被击出了凹陷而已。
M56头盔的防护性能之所以如此出众,得益于两个方面。其一是由于用了上好的材质,研制M56是在1939年末,当时的冶金工业并不像如今这么发达。然而,设计这款头盔的工程师们还是为之倾注了许多匠心,用的是一种兼具高强度与高韧性的特种合金钢材。

如果用于头盔的钢材只讲究材料的强度而忽视韧性,那么被击中后,头盔就会被震裂,而且士兵也会因为受到子弹的强烈撞击而被震伤;如果只求韧性而强度不够,则很容易被击穿。因此,M56的优势就在这里被体现出来了,除了不被击穿之外,头盔的凹陷还会吸收一定的由子弹射来而产生动能,不会被震伤。

另一个方面,就是M56的设计相当合理。这款头盔自盔顶而下都呈60°的夹角,这个斜面能让射来的子弹产生跳弹的效果,即不会正面承受子弹的冲击力。
然而,M56虽然防护性能如此出众,但在二战却被希特勒弃用。原因有两个,一是造价太贵,制造M56所要用的这种合金钢生产工艺太复杂,无法大量供应,就算生产出来也单价太高;二是希特勒认为这款头盔看起来不够英风飒爽。希特勒其实是一个颇具艺术家气质的政治家与军事家,据说当时德军的军服就是他自己设计的,受到官兵们的一致好评。因此,M56因其并不美观的外形就难入希特勒的法眼了。
然而,从防护性能上来说,M56就放在当今世界都算是质量一流的头盔。

环球快资讯


安静觉得存在即合理,每个东西的存在都有它合理的理由,所以东德M56头盔和同时期其他头盔相比,肯定有它的优势让其被选择。


东德M56头盔


东德M56头盔,它的样子让我真心觉得惨不忍睹,确实如楼主所说的,非主流的代表。它是于1956年五一劳动节的仪式上被东德人民军仪仗队佩戴着正式亮相世界,当时的M56型钢盔采用了石灰色涂装并在钢盔右侧饰有黑、红、金三色的盾形徽章,维利.史多芬将军最终将其正式定为东德人民军制式钢盔,并对其经过一系列的改进,让它更适合运用于实战中。


同期的美苏头盔


美国:M1956型头盔,是由M1钢盔改良而成,在美军参加1956年的韩战及1968年的越战时使用,和M1钢盔区别主要在于钢盔的高度减少了0.8CM,重量重了0.14kg。


苏联:SSH-40头盔,是一个结构很简单的钢盔,内衬悬挂是三块人造皮革。头围大小可以通过头顶穿过三块皮的一个束带调整。在1960年开始被SSH-60取代,然后是SSH-68。


对比来说,这三款头盔,在外观上,东德M56头盔是完败了,那么性能呢?头盔最重要的是保护人的头部不受伤害,而东德M56头盔很多军迷都说是史上最强的钢盔,防御性能杠杠的,也有外国军迷对其的防御性做了个实验,让我们来看下吧:


设计上


子弹撞击到头盔上时,力度是集中在弹头的那一端点,这个弧线的外形能很好的把力泄开,加上头盔内部的缓冲带更加有效的缓冲了撞击力度,从而减轻了配戴者头部和劲稚所受到的冲击。

实战运用上


通过战争数据表明,德国士兵死亡的原因比较少是因为头盔问题导致头部受伤,经过测试,使用9mm拉派卢姆弹和7.62mm手枪弹在15米距离上进行的射击,也都无法击穿这一款头盔,也无裂缝。


战场上,穿戴的再丑,只要能保命,那就是开挂式的存在,所以东德M56头盔虽然非主流了点,但安静觉得它不愧是历史名盔,对德国士兵的安全起到了不可缺少的作用,你们认为呢?


安静的小文艺,小萌新一枚,如有错误,欢迎各位大佬们指教。


安静的小文艺


实际战术上讲,东德M56头盔较同时期气他头盔型号,防弹性能好;宏观战略上讲,该头盔造价低廉,性价比高,生产技术难度低。

(头戴M56头盔的东德战士)

实际上,说道同期,恐怕直到美国PASGT凯夫拉盔,和瑞典的钛盔发明服役前,该款头盔在单纯的防弹性能上都强于同期世界上的其它头盔。而该盔的诞生,在二战末期。德军陆军兵器部为了节省头盔生产时间和原料,同时保证良好的防护性能,借鉴坦克倾斜装甲的防护原理,采取了大弧线斜面设计,同时以小牛皮制作盔内衬垫和系带。即通过大弧线外形核头盔内部优良的缓冲层,巧妙地将弹头的撞击动能分散到头盔的各个方向上去,继而实现减轻子弹的穿透。

(M56头盔虽然看起来简陋,但其在拥有良好防弹性能的同时,还具有非常人性化的内衬设计)

在国外对M56头盔的射击实验中,15米内使用9mm鲁格手枪弹和7.62mm手枪弹的射击,这在那个时代,已经是非常优异的防护性能了。

(M56头盔防弹性能试验后的结果展示)

更令人称奇的是,与美军凯夫拉PASGT头盔,苏军钛合金头盔这些运用了高科技材料的“高富帅”不同。M56由于其特殊的出生年代,其头盔主体为常见的钢材,而这也正是英军“汤米”头盔,美军M1头盔这些“老家伙”的主要材料。M56,作为一个二战“老兵”,单凭巧妙的设计,而非高级的材料技术,取得了不输于“后辈”们的防弹性能,实在是难能可贵。

(头戴M56头盔的土耳其军队)

同样,因为材料优势,M56的价格较低,生产难度小,适合大规模装备,在战略后勤上,不失为亚非拉国家军队头盔的学习对象。事实上冷战期间,出于“社会主义国际援助”的需要,东德曾向越南等国支援了大量头盔。而冷战后,随着东德人民军装备的大量外销,在世界的冲突地区,仍然能够看到这位“老兵”的英姿。

军情君是悟空问答的签约作者,希望亲们点波关注,以方便给大家普及更多军武知识!谢谢!


区域拒止


说起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东德)的M56头盔,倒还是有些牛皮可以吹吹的。某国外军友对M56钢盔进行了实际射击试验,使用9MM拉派卢姆弹和7.62MM手枪弹在15米距离上进行的射击,结果无击穿,无裂缝。甚至有传闻国内有人用M56钢盔来砸59式坦克的100毫米榴弹的弹头,结果弹头被砸瘪了,而M56钢盔就几道划痕。因此,在美国凯夫拉头盔出现前,民德M56型钢盔的防护性能超过任何一种别国军队列装的钢盔。

但论起M56钢盔的渊源,就不能不提及M35型钢盔。

早在1939年,德国军工部门针对包括德军M35型在内的各国军队的制式钢盔进行轻武器及破片射击测试。结果没有哪支军队装备的钢盔拥有无懈可击的防护性能,包括M35型。

抗日战争时期头戴德制M35钢盔的国民党军队

因此,纳粹德国军工部门立即开始新头盔的设计。1942年末,设计及生产测试工作结束,陆军兵器部甚至将其型号都定为了M45。可奇怪的是希特勒却表示不看好这顶头盔。原因居然是,如此丑陋的头盔有损第三帝国军人的形象,能担此大任的只能是M35头盔。因此,新型头盔并未批量生产投入现役使用。然而,从首批试戴使用的多布利茨步兵学院学员反馈的信息显示,新头盔的防护性及佩戴舒适性远优于后者。

这就是M45钢盔

随着战后德国的分裂,苏联支持下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开始组建军队。1956年初,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家人民军正式组建。与此同时改进后的M45钢盔开始批量生产并被正式命名为M-1956型(简称M56型)钢盔。其从1956年诞生至今,一共有四种演变,主要区别是内衬和铆钉的不同:1型盔外可以看到三个铆钉,内衬有八片皮舌;2型与1型一样,盔外可以看到三个铆钉,内衬是新设计的,有六片皮舌;3型盔外看不到铆钉,内衬与2型一样;4型与3型基本一样,只是盔顶比3型要平,倒放时可以稳定。

M56做工优良,连下巴带都是小牛皮的,穿戴非常舒适。其大弧线形斜面设计,与坦克上的倾斜装甲有异曲同工之妙, 大弧线的外形和头盔内部的缓冲带可以有效把弹头的撞击动能分散到头盔各个方向上去,从而减轻了配戴者头部和劲稚所受到的冲击。

可以说M56丑归丑,质量倒是非常不错的。



联合防务


上图为1956年2月东德《德国青年(German Youth)》杂志上刊发的一张照片。人们正是通过这张照片第一次见到东德的M56头盔,大多数人第一眼看到就一个字“丑”。一点不错,希特勒1944年看到它时也觉得它丑,所以就把这款头盔否定了。当年二战刚刚打响,德陆军兵器部就交给研究部门一个任务,研制新型头盔。其实德军当时的M35头盔性能已经逆天了,大大领先美苏英法等其他国家头盔。

然而陆军兵器部对M35头盔仍不满意,最终1944年最新圆弧设计的M45头盔(就是后来东德的M56头盔)在通过了近乎变态的各种测试之后,陆军兵器部总算对这个新设计的M45头盔满意了。于是献宝一般的将M45头盔呈献到希特勒的面前,审美独特的希特勒看到新设计的M45头盔大发雷霆,这次他和普通人审美一样,认为M45头盔太丑陋了,佩戴这种头盔简直有辱德国军人的形象。希特勒能把头盔上升到德国军人形象这个高度是陆军兵器部这帮头头们事先没有想到的。这款使用9mm手枪弹和7.62mm步枪弹在15米距离都无法击穿、防护性能领先二战所有国家,甚至到二战后美帝M88凯芙拉头盔面世之前,一直是世界上防护性能最好的头盔就这样被希特勒给枪毙了。

好在二战结束后,东德陆军装备部门又想起了这个M45头盔,笔者这里感觉是当年二战德军“陆军兵器部”的头头们以及M45头盔的设计师们“阴魂不散”啊!于是东德军方对M45头盔简单测试就发现的确防护能力超强,所以最终东德装备这款M56头盔也就毫不意外了。


水镜晓先生


东德M56头盔是一种非常丑陋的军用头盔,但是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的PASGT凯夫拉材料防弹头盔和苏联的K-6系列钛合金防弹头盔出现之前,M56头盔的防护性能是当时全世界所有军用头盔中最好的。

M56的防弹性能优秀和这款头盔的丑陋是分不开的。钢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防护材料,但是钢的比强度却并不是太高。如果要想达到足够的防弹性能,那么钢盔的重量显然会重到无法接受。所以M56钢盔就选择了大倾角来提高防弹性能,原理上和坦克的倾斜装甲是一样的,另一方面,头盔采用的是具有一定韧性的特种钢,所以即使在被近距离发射的11.45mm手枪弹命中后凹陷62.5px,仍然无裂痕。当然了,这样一来,虽然防弹性能很好,但是钢盔就不免很丑陋了。

M56头盔的发展可追溯到二战。早在1939年入侵波兰时,德国人就开始对钢盔的防弹性能进行研究,结果是当时的德国M35/40/42式钢盔虽然防弹性能相比同期的英美军队的钢盔更好,但是总体性能仍有不足。

1942年,几种新型钢盔被送往德国陆军装备部进行测试。这批新型钢盔分为4种型号,A,B,B2,C。其中,B和B2两型头盔通过了测试,防弹性能大大提高。然而整个二战中,新型头盔都没有量产。

(计划中的M45盔,也就是B和B2型,两者区别不大)

战后,民主德国需要一种头盔:他既要在外形上二战中的德国M35系列不能相似,又不能和苏联钢盔相似,于是他们便找到了二战中试验的B2型钢盔,经过一些小改进之后便诞生了著名的M56钢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