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為什麼白天困得要死,到了晚上反而特別精神不想睡了?

本文由公眾號 “把科學帶回家” 提供

給孩子最好的科學教育

为什么白天困得要死,到了晚上反而特别精神不想睡了?

我們之前講過,為什麼剛起床的時候腦袋昏昏沉沉,還有起床氣。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這樣的一種經歷:白天,特別是下午困得要死,到了天黑以後,反而特別精神不想睡了,這是怎麼回事?

20世紀80年代時,許多研究者就發現,那些要倒晚班的工人明知道第二天要早起而早早上床睡覺,卻怎麼也睡不著。

為什麼在睡覺前的一段時間裡這麼興奮總也睡不著呢?這並不是因為你是夜行性動物,而是因為你進入了睡眠禁區(forbidden zone of sleep)。

为什么白天困得要死,到了晚上反而特别精神不想睡了?6-10點的睡眠禁區,和早上8-11點的覺醒區,是你很難睡著的時間段。

顧名思義,睡眠禁區指的是在正常睡覺前無法入睡的一段時間。對於成年人來說,睡眠禁區一般發生在晚上6-10點左右。即使是對於那些很長時間沒有睡覺的人來說,也有睡眠禁區。

有不少研究指出,人一天中最清醒的時刻就發生在睡眠禁區的這幾個小時裡,而且在這段期間裡,人的感官會變得異常敏銳。

为什么白天困得要死,到了晚上反而特别精神不想睡了?

為什麼會有睡眠禁區這種奇怪的設定呢?

至於為什麼會有睡眠禁區這樣奇葩的存在,現在學術界還沒有定論,但它看起來是2股控制睡眠的力量交鋒的結果。

決定我們什麼時候睡覺的主要有2種力量,一個是晝夜節律,一個是恆定睡眠驅力(homeostatic sleep drive)。

幾乎所有生物都有晝夜節律,它相當於我們體內的時鐘,可以告訴我們什麼時候該吃飯啦,什麼時候該睡覺啦,什麼時候該醒啦,和天黑天亮的時間差不多能對應上。晝夜節律讓你在凌晨3-6點的時候最困。

第二個神秘力量——恆定睡眠驅力就像一個睡眠力沙漏,它和白天或者晚上沒有關係,只要你醒著的時間越長,你就越想睡覺,就是它乾的。

恆定睡眠驅力在兒童和青少年身上非常明顯。這就是為什麼小孩子玩累了以後,不管是白天還是晚上,不管是在車上還是課上,馬上就能倒頭睡著的一個重要原因。

为什么白天困得要死,到了晚上反而特别精神不想睡了?

這兩種生理過程有時會相互抑制。很明顯,它們的對立在天黑不久的時候達到最大化。

因為在剛剛入夜的時候,晝夜節律告訴你現在還不是睡覺的時候,但是恆定睡眠驅力卻說你已經醒著太久了,是時候去問候一下床單了。

但奇怪的是,現在還沒有人能說清楚,為什麼在這兩股力量在此時的戰鬥中,總是晝夜節律勝出。

關於這一點,有人提出,睡眠禁區或許有進化意義,它能保證你在睡覺之前精神地查看清楚附近的情況,不至於在睡著了以後被黃老虎叼走。畢竟,睡眠禁區不是人類獨有的,許多動物,像是果蠅也有,而且也是在一天快結束的時候發生。

为什么白天困得要死,到了晚上反而特别精神不想睡了?

當然了,不僅成年人有睡眠禁區,小孩子也有,而且小孩子的睡眠禁區發生時間比成年人早一些。

3-4個月之前的嬰兒在晚上該睡的時候不睡,也可能是因為睡眠禁區。對於嬰兒來說,睡眠禁區發生在晚上5-8點間。家長想在這個時候把小孩哄睡著那可以說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了,還不如乘此機會給他們朗誦一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为什么白天困得要死,到了晚上反而特别精神不想睡了?

兒童和青少年也有睡眠禁區。

由於睡眠禁區總是發生在自然睡眠之前的1-2小時內,因此許多小學生在睡覺前總是特別亢奮,無法入眠,發出“生前何必久睡”的感嘆。

晝夜節律在青春期會發生變化,從大約13歲開始,小孩們會更晚睡,更晚起,到了15-16歲,他們會睡得更晚。布朗大學的睡眠學者 Mary Carskadon 發現,青少年的睡眠禁區大概是在晚上9-10點之間。恰好就是家長認為他們該上床睡覺的時候,他們特別興奮睡不著,想玩手機刷“創造101”。

为什么白天困得要死,到了晚上反而特别精神不想睡了?

不過,這種睡眠禁區反應不會一直持續下去。

睡眠禁區大概持續2-3小時,在睡眠禁區結束時會突然出現睡眠之門(sleep gate)。睡眠之門打開時,就是褪色素大量分泌的時期,你會感到異常疲倦想睡覺。這個睡眠之門一般發生在晚上9點到凌晨4點間。

所以啊,簡單來說,睡眠禁區就相當於精神狀態放大招的時間段。

为什么白天困得要死,到了晚上反而特别精神不想睡了?

放完必須要掛機一晚上,技能冷卻一個白天,第二天才能繼續使用。

为什么白天困得要死,到了晚上反而特别精神不想睡了?

好評圖書

不過癮,請戳

生病的時候沒有胃口竟然不是為了餓死病菌?那是為了什麼?

為什麼腦科學說:你不給孩子講故事唱兒歌,孩子長大後多半就會忘了你?

为什么白天困得要死,到了晚上反而特别精神不想睡了?

把科學帶回家

ID:steamforkids

給孩子最好的科學教育

轉載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giphy, theconversation

Acebo, C., Sadeh, A., Seifer, R., Tzischinsky, O., Wolfson, A. R., Hafer, A., & Carskadon, M. A. (1999). Estimating sleep patterns with activity monitoring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how many nights are necessary for reliable measures?. Sleep, 22(1), 95-103.

Carskadon, M. A., Labyak, S. E., Acebo, C., & Seifer, R. (1999). Intrinsic circadian period of adolescent humans measured in conditions of forced desynchrony. Neuroscience letters, 260(2), 129-132.

Dronkers, N. F., & Baldo, J. V. (2009). Encyclopedia of neuroscience. L. R. Squire (Ed.). Elsevier.

Folkard, S., & BARTON, J. (1993). Does the ‘forbidden zone’for sleep onset influence morning shift sleep duration?. Ergonomics, 36(1-3), 85-91.

Lavie, P. (1986). Ultrashort sleep-waking schedule. III.‘Gates’ and ‘forbidden zones’ for sleep. Clinical Neurophysiology, 63(5), 414-425.

Sedgwick, P. M. (1998). Disorders of the sleep-wake cycle in adults. Postgraduate medical journal, 74(869), 134-138.

Sheldon, S. H., Kryger, M. H., Ferber, R., & Gozal, D. (2014).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Pediatric Sleep Medicine E-Book. Elsevier Health Sciences.

Strogatz, S. H., Kronauer, R. E., & Czeisler, C. A. (1987). Circadian pacemaker interferes with sleep onset at specific times each day: role in insomnia.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Regulatory, Integrative and Comparative Physiology, 253(1), R172-R178.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60131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