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4 唐太宗的徐贤妃徐惠,竟是这样死的

太宗的一生,有很多女人,与他深情不渝的也有好几位,除却几位史书刻意略过,不好评价不愿多提的那几位,最确凿无疑的是长孙皇后和徐贤妃。

《武媚娘传奇》剧情再无稽,关于长孙皇后的评价倒是切中要害。说她是个可怜的女人。古往今来的皇后有几个不可怜呢?那表面的荣光之下掩藏着无所不在,防不胜防的危机和长夜孤灯,夜夜难眠的心酸。

唐太宗的徐贤妃徐惠,竟是这样死的

作为正妻,长孙皇后是凭着自己的出身高贵,深明大义而获得太宗的终身尊重,在她殁后让他追思不已。而徐惠,作为出身寻常的后起之秀,能够在太宗晚年的宫闱里独树一帜,凭借的是美貌与才华。

温婉懂事的徐惠与唐太宗之间的感情,并不是一味的低眉顺眼,这也是很有意思的。某次唐太宗诏她去见面时,她迟迟未至,太宗问她原因,她回答的很巧妙:“千金始一笑,一诏讵能来?”太宗闻言大悦,不再怪罪。男女之间的识情解意是值得欣赏和体味的。

唐太宗的徐贤妃徐惠,竟是这样死的

与武媚娘的审时度势一心二用不同,徐惠是真心爱慕着这个比自己年长,举世无双的男人,幸运的是,在李世民那里,她也得到类似爱情的回馈。对于一个单纯的女人而言,这无疑是值得庆幸的。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太宗驾崩,徐惠哀慕成疾,不肯服药,于永徽元年(公元650年)病逝,年仅二十四,被高宗追封为贤妃,陪葬昭陵石室。

长孙皇后和徐贤妃无疑符合男人不同阶段的不同需要。在他创业之初,他需要一个家世显赫,贤良大度的女人作为助力,当他功成名就之后,他更需要温柔体贴,又不失聪慧有趣的小女人作为心理补偿。

唐太宗的徐贤妃徐惠,竟是这样死的

当我读到太宗的《咏烛》时,我不禁洋溢着八卦之心:

焰听风来动,花开不待春。

镇下千行泪,非是为思人。

“长安月下,一壶清酒,一树桃花,心如烛光,渴望在幻想中点亮。”每次听到这首“长相守”我都会想起太宗的这首小诗。尘世间,有多少人守望着心中这份小小的暖意。有所思,有所念。情之一字,最是让人欲罢不能。即使贵为帝王,也免不了一点相思。每个人,都有寂寞的时候。心有微澜,莫不是因为你?迫不及待,似乎春意已经到来。那流下的烛泪,无非是因为心(芯)有思念……

不知这首诗是他有感而发,意有所指,还是随意写就。

唐太宗的徐贤妃徐惠,竟是这样死的

我在知与不知之间徘徊,就这样意犹未尽,有一点点留白想象刚刚好。

无情未必真豪杰,帝王的小情诗,千载之下,读来仍让我等小民兴致勃勃啊!

红尘千殇,你来我往,免不了相互欺哄,彼此辜负,却一定会有值得珍赏的感情存在,只看你有没有那份沙里淘金的坚定。有了这份坚定坦然,就不怕付出,无惧失望。纵然良辰短少,依旧有花好月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