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9 林則徐虎門銷煙,銷煙工人耍了一個“心眼”,結果很多人成了富翁

歷史從來都不是一面,也不是完全對立的兩面,而是呈現出複雜詭譎的多面。有時候,我們所獲知的歷史真相,只是我們願意看到的那樣。

林則徐虎門銷煙,銷煙工人耍了一個“心眼”,結果很多人成了富翁

很多人都知道虎門銷煙的故事。十九世紀二三十年代,英國貿易入侵,向中國輸入鴉片,美國、俄國等國家紛紛效仿,鴉片之毒流於中國。一時間,國人身體被腐蝕,朝廷大量白銀外流。道光帝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關防,全國禁止吸菸。林則徐克服了重重阻力,先是禁菸,後又繳煙,最後在虎門公開銷煙。

林則徐虎門銷煙,銷煙工人耍了一個“心眼”,結果很多人成了富翁

林則徐虎門銷煙嘗試用了很多方法。比較傳統的是“煙土拌桐油焚燬法”,顧名思義就是用桐油澆在煙土上焚燒,但燃燒之後,膏餘會滲入地下,吸毒者掘地取土,最後仍能得到部分,從結果來看銷燬地並不徹底;緊接著,林則徐又嘗試第二種方法“海水浸化法”,“於海灘高處,挑挖兩池,輪流浸化”。怎麼浸化呢?就是海邊挖兩池,池底鋪石,放入鹽水,然後將煙土浸泡,半日後,再投入石灰,水很快沸騰,煙土就此溶解。

林則徐虎門銷煙,銷煙工人耍了一個“心眼”,結果很多人成了富翁

這種方法很是奏效,幾乎殘渣不留。但在銷燬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不好的現象。石灰溶解煙土,煙土量大,需要人工不時攪拌。這給一些求財心切的工人以可乘之機。

林則徐虎門銷煙,銷煙工人耍了一個“心眼”,結果很多人成了富翁

工人攪拌鴉片用竹竿,他們利用一些方法將竹竿中的竹節打通,在攪拌中使勁用竹竿戳入池中,這樣一些未能銷燬的鴉片便裝進了竹筒。裝滿一竿,工人們再換一個,如此反覆,儘管銷煙現場監督很嚴,但還是有人通過竹竿將鴉片帶出了現場。銷煙結束後,鴉片價格飛漲,工人們將運出的鴉片在市場上進行交易,大發其財,甚至成了富翁。

林則徐虎門銷煙,銷煙工人耍了一個“心眼”,結果很多人成了富翁

工人們只是耍了一個心眼,便收穫頗豐。這個細節常常被人忽視,但也客觀存在,清人吳趼人在《禁鴉片遺事三則 》中如上寫道:

諸役相約,預去槓中竹節,挑撥時力故譸之,則土盡入竹槓中,一槓滿,復易一槓。事後鴉片價驟昂,凡私售者,皆十倍取值,群役盡成富。

銷煙為期二十多天,銷燬鴉片19187箱、2119袋,銷煙工人通過竹竿運的數量定然不會太少,而這部分流出的鴉片,依然流行市場,荼毒國人。

林則徐虎門銷煙,銷煙工人耍了一個“心眼”,結果很多人成了富翁

有人說,這只是特定條件下的發生偶然現象,部分工人在利益面前並未完全覺醒;但也有人毫不避諱這種現象存在的必然性,因為類似事情至今依然存在。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