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 车贷行业的“转折口”已至,未来在何方?

车贷行业的“转折口”已至,未来在何方?

备案延期后的网贷行业话题不多,但有一个话题近日备受关注——“车贷行业究竟怎么了?”有人甚至提出“汽车金融还有没有未来?”的问题。

车贷行业之所以持续引发关注,至少有三个背景原因凑在一起:一是不久前一家车贷平台沃时贷突然宣布清盘。清盘不奇怪,但值得注意的是,这家平台运营时间不短,4年多,是车贷行业的老平台了,线上交易额过20亿,其突然清盘在业内引起不小震动;二是因为2018年各地专项打黑,不少车贷平台的贷后催收受到影响,坏账飙升;三是一本财经梳理车贷行业近两年从鼎盛期到现在的平台数量,数据称,车贷行业从鼎盛1700多家至倒闭850家,折损过半。

事实上,这些搅动行业的变量近几年一直潜伏着,只是在强监管的态势下开始变得明显。而车贷实际情况究竟怎样,未来又将走向何方,平台又怎样应对?为此,本号自今日起特开启系列文章,聚焦车贷行业,试图在与多个车贷代表平台对话中寻求一些答案。

风控必从重贷后向重贷前转变

车贷因为有抵押,并且流动性高,在贷款类业务中一向是优质资产。前两年因为监管出台“限额令”,一时间大量平台纷纷转型车贷,行业迎来一个爆发期。而和纯线上的消费类信贷不同的是,车贷的风控需要线下看车况,以准确地评估车价。而在大量竞争者涌入的情况下,为了冲量,部分平台风控流程出现“只看车不看人”的情况,通常是有车就能贷。

即往往借款人车过来,车辆评估、办抵押手续、安装GPS,然后根据评估值给个六七成的额度,就算完事了。这些平台认为只要拥有了车辆的抵押权或质押了车辆,风险就在可控范围。因此风险把控重心往往过度偏向车辆,这在一些新杀入市场的中小平台、地域性平台尤其明显。

而小编发现,那些进入车贷行业较早的头部平台,因为涉入市场时间久,经历了各种风险点和业务周期后,对车贷业务中的风险却有另一番认识。他们普通都认为,即使像是车贷这样的业内相对优质资产,风控也需从重贷后向重贷前转变,而且这将成为行业未来的风控趋势。

风险并非越小越好

其中,专注P2P车贷六年的老平台人人聚财便是这么认为的。其首席风控官蔡明展来自台湾,曾在奔驰金融非洲及亚太总部、招商银行总部等企业负责风控业务。在他看来,“风险管理”比“风险控制”更适合于企业的目标,好的风险管理理念不是一味的追求低风险,而要讲求成本和效率之间的平衡。

“我不太喜欢‘风控’这个字眼,更喜欢‘风险管理’这个词。风控的‘控’,有一种管住、约束的意思,背后透露出的理念似乎是风险越小越好;‘风险管理’呢,是说先有一个目标,然后采用各种风险管理的手段来达成这个目标,它讲的是成本和效率之间的平衡。透过各种风险管理的手段,让公司收益最大化,我觉得这才是比较好的风险管理理念。”蔡明展表示。

他举例来说,并不是风控严格控到最后一天只进两件,这两件都是很优质的客户,你派重兵10个人盯着这两个客户,它不会出风险,但是你投入了太多的资源、花费的成本太高。“情况反过来也是一样,车贷业务属于强担保,但不能只看车不看人。第一你不见得会掌控抵押车辆的行踪,第二车辆容易损坏,价值会打折扣,第三出现拒绝还款的情况不一定能收回车辆作资产保全。纯粹只看车不看人的风险就在这里,正因为如此,人人聚财要求贷前审核既看车也看人。”

真实还款能力及意愿最重要

蔡明展解释道,所谓看人,即通过“数据+线下审核”的方式在贷前发力。一方面是用科技风控的数据与模型,评估借款人信用情况,另一方面,在车贷发展前中期数据积累还不充分的时候,平台借助面审,了解借款人真实的还款能力、还款意愿及稳定性,也是保证风控质量的必要手段。

他向小编介绍道,贷款类的金融业务,一般分为贷前、贷中、贷后,其要做的是在整个流程中衡量客户的还款意愿、还款能力、还款稳定性。他认为,在风控的变量里,如果非要排序的话,客户的还款意愿最重要。“我们把它分类,强、弱,这个指标在群体里头也是相对而言的。那通过什么去判断一个人的还款意愿强还是弱?就需要分析这个人的一些特质,而稳定性在某些方面也是在协助判定这个人的还款意愿。

“还款能力呢,一般会看他的职业、薪资单,证明他的收入状况。比如,他是蓝领或者白领,那么他每个月的收入是否能覆盖月供;他是包工头,现金流是项目制的,就需要另外的方式判断。”

在如何判断一个客户的还款意愿及还款能力,蔡明展认为,还需要有一些增信的具体举措。就是担保的概念。“先说人保,如有名人愿意给你提供担保,假如你说马云是你爸爸,你每个月收入只有1万,也可以借你1000万;然后是物保,财产方面比如房子、车子、珠宝,这些都是增信的手段。具体看这些资产,珠宝价值不稳定,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属于非标产品,而且珠宝不够普及、流动性差;房子、车子相对更能起到增信的作用。”

科技风控是未来

与此同时,为了提高效率,人人聚财认为,未来科技风控的比重将越来越大。

小编了解到,车贷领域几家头部平台,至少从去年就开始完善数据。蔡明展介绍,通常看法是体量大的公司做大数据占优势,但实际上还是要结合平台业务具体的风险点。他举例,三方数据可以分成两个层面,一种是客户的数量很多,但是数据采集面很窄,典型的是信用卡;另外一种是客户数量少,但是采集的数据维度很多,典型的是银行对公业务,一些中型、大型企业,放贷金额会比较大。“车贷数据同样有自己的特点,人人聚财开发的评分模型即包含了对用户基础信息、申请信息、车辆信息、资产负债信息等数据的分析和加工,并转化成为用户画像,对用户进行综合评估。”

金融科技的发展集中在效能的提升。据他介绍,人人聚财的科技赋能部去年就正式成立,工作小组包括产品、开发、测试。该部门一方面要满足各个业务部门的效率化需求,支持现有业务流程功能的模块化、标准化,另一方面会加大对于新技术的研发、搜寻与应用,比如市场上出现一个很好的生物识别,会去研究考虑这些新科技是不是能够助力现有的流程上。

“总的来说从风险管理角度,头部平台的科技车贷尝试已经早就启动了。”蔡明展说。

行业现分化,看谁笑到最后

人人聚财确实早已开始行动,但不止风险管理方面。

人人聚财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许建文介绍,因车贷资产的特性,车贷行业的线下会存在较长时间,但在金融科技的帮助下,平台可以大幅提高效能、降低成本。他判断,未来门店的作用会逐步淡化,车贷的模式将转向“前端客户经理”加“中央器械库”的结构。

据其透露,人人聚财从去年开始正试图改造车贷业务流程。具体来说,就是前端客户经理手持移动端APP出去获客、服务、收集信息,而中后台的支持系统,相当于器械库,装配人脸识别、声纹识别、评分卡系统、远程车辆评估系统、GPS预警系统、模块化运营工具等涵盖整个业务流程的工具。

这样一来,便可以通过全国性的车辆、信用数据积累,流程标准化,平台能够为一线人员赋能,发挥实时支持的作用。客户经理带着移动端APP,相当于给了士兵武器,他就可以一个人出去获客,单兵作战的能力大大提升。他还提到,在这个模式升级的规划中,一个地区只需要在车管所附近设一个工作点,客户经理录完单子后就可以让客户把车就近开到工作点作车辆检查、评估,然后办抵押。这样线下流程就会逐步削减,效率提升、成本压缩。

“总而言之,从经营层面,如果以往还有小平台的生存空间,那么近期政策趋严和竞争加剧叠加起来形成了不小的压力。压力的效果是分化的,头部平台规模大、布局广、金融科技投入大,加上风控体系健全,风险承受能力更强;而一些资产、风控实力不稳的中小平台损失会比较明显,同时也会挤出一些不正规的投机平台。”许建文说。

目前车贷行业的局面是马太效应已经形成,前三四家平台的交易量占到行业五六成,预计今年下半年头部平台和中小平台的差距还会加大,行业的集中度还会上升。未来车贷市场很有可能形成两极化格局,多个巨头+少量差异化平台。

- END -

「 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理财需谨慎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