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2 样式雷:200年皇家园林的设计师,流传于世的图稿只换了2个肉饼

一、

在《延禧攻略》中,我们看到皇室华美的衣服、嫔妃们层出不穷的心机、精美的饰品,但我们可曾注意到:

磅礴大气的紫禁城、美妙绝伦的圆明园?

而这些至今成为国人心中永恒骄傲的建筑,都出自服务于皇室200年的“样式雷。”

所谓“样式雷”,

就是清朝200多年间,雷氏家族的8代人全部供职于皇家建筑设计机构“样式房”,设计并主持修建了紫禁城、圆明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一系列皇家建筑。

至今中国五分之一世界遗产的建筑设计,都出自这个传奇的家族。

由于质量过硬、口碑很好,所以被行业内尊称为“样式雷。”

样式雷:200年皇家园林的设计师,流传于世的图稿只换了2个肉饼

从元朝开始,雷氏就是江西的大家族,此后400年一直是耕读传家的书香门第。直到明末,为了躲避农民起义的战乱,雷玉成带着儿子躲到南京,才侥幸活了下来。

可人的命运就是这么神奇,祸福的降临、偶然的关键点,都是由不可抗拒的外力决定的。

自从举家迁徙到南京后,由于失去了土地,雷玉成就不得不带着儿子做起了木工艺人。

他们勤勤恳恳的工作、小心谨慎的揣摩技术,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康熙年间,雷氏已经成为南京很有名气的木工艺人。

1683年,为了修补紫禁城,朝廷面向全国招募能工巧匠。

雷玉成的孙子雷发达,就带着满身的绝技走上了北漂之路。在玄武湖边,雷发达怎么都不会想到:

“原本只是去进城务工,没想到牛大发了,一不小心就成了‘样式雷’。”

样式雷:200年皇家园林的设计师,流传于世的图稿只换了2个肉饼

二、

来到北京没多久,雷发达就凭借高超的技艺,很快就从众多工匠中脱颖而出,成为小头目——营造所长班。

当时紫禁城有句话:“上有鲁班,下有长班。”大家都拿他跟祖师爷鲁班老师比,可见雷发达的手艺有多么炉火纯青。

但真正使“样式雷”声名鹊起的,却是雷发达的儿子雷金玉。

在雷发达去世后,雷金玉靠着青出于蓝的手艺,接任营造所长班的职务。

他觉得这样还不足以在北京立足,就带着全家的人口和财产,投充到八旗中,自愿成为包衣。从此以后,雷金玉有一流的手艺、二流的身份,成为值得皇帝信任的一员。

雷氏家族的辉煌,也就此开始。

有一年,康熙要重修太和殿。

在工程将近结尾的时候,康熙带着文武百官前来观看木料上梁,这种形式,我们俗称“剪彩。”

正在关键时刻,大木料却怎么也合不上榫,急坏了在场的工匠和官员。

这时候雷金玉走出人群,快速爬到房梁上,拿出斧子“啪啪啪”修正了合榫的位置。再一试,“轰”的一声,大木料安稳的落在梁上。

在紧急关头,雷金玉靠着高超的技艺,保全了朝廷和皇帝的面子,被康熙“赐内务府七品官、食七品俸。”

能够长年累月的静心磨练技艺,将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为常人所不能为,就是雷金玉的“工匠精神。”

样式雷:200年皇家园林的设计师,流传于世的图稿只换了2个肉饼

康熙皇帝在平三藩、定台湾后,需要进一步与汉族大臣加强沟通,就想修建一座皇家园林,希望能够以不太严肃的身份,与汉族大臣们讨论诗词、学问和治国之道。

于是,他命令在如今的北京大学那里,修建畅春园。

为畅春园做设计工作的,就是雷金玉。

雷金玉实在太厉害了,他的高超技艺在畅春园随处都能体现:

一道门的设计、一道走廊的意义、甚至房间内的空间流通处理,都让康熙赞不绝口。

他在《畅春园记》中,还对雷金玉点赞:“他很厉害啊,我至今都不能忘记雷金玉。”

在中国古代房子的空旷厅堂中,会由碧纱橱、花罩栏轩、屏风、博古架等隔出大大小小的空间,供生活起居之用。

所以很多人觉得中国古代的空间划分是呆板的,空间流通是从现代从国外建筑大师那里学来的,甚至很多人在书上都写道:

“数风流人物,还看密斯.凡德罗。”

可实际上,在“样式雷”的图样上画得清清楚楚,空间流通的概念在清朝时候,就用在了畅春园、圆明园、颐和园中。

这种空间流通处理方式,不仅满足功能上的需求,还是一种艺术美的享受。

不自卑、不气馁,用高超的技艺为自己赢得地位,用绝伦的技术为国家挣得尊严,就是畅春园的“工匠精神。”

样式雷:200年皇家园林的设计师,流传于世的图稿只换了2个肉饼

三、

雍正继位后,将圆明园视为龙潜之地。

为了显示其特殊地位,雍正命雷金玉为圆明园设计扩建图样。圆明园,就此拉开“万园之园”的序幕。

圆明园最大的特点是平地造园。

但是在雷金玉的设计下,玉泉山的水源从西北角被引入到园中,汇合挖掘的地下水形成湖泊,再将挖出的泥土堆积成昆仑等山脉,

形成“天倾西北、地陷东南”的构造,与中国的地势结构完全吻合,正所谓“天人合一。”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日后的“圆明园四十景。”

九州清宴、曲院风荷、长春仙馆、武陵春色......中国各地最有名的建筑,都被复制到这里,亭台楼阁与山水相连,放佛像是天上的仙境坐落到凡间。

永远不拘泥于过往的成例,不断推陈出新,创新与经验并举,就是圆明园的“工匠精神。”

样式雷:200年皇家园林的设计师,流传于世的图稿只换了2个肉饼

可雷金玉毕竟老了,只来得及为圆明园打下地基,就撒手人寰。

1729年11月,雍正特命内务府赐黄金100两,并派沿途的驿站护送雷金玉的灵柩回乡。凭借高超技艺赢得皇帝的尊重,雷金玉是古往今来的第一人。

在护送灵柩回乡的路上,雷金玉的儿子声沛、声清、声洋都一路相随,回到家族发迹的起点——南京。

只有六夫人张氏抱着刚出生三天的雷声懲,跪在工部门口声诉,才争取到雷声懲成年后重新执掌样式房的资格。

在长大成年后后,雷声懲赶上了一个机会。

1750年,乾隆为庆祝太后第二年的六十大寿,让“样式雷”负责清漪园的工程设计。

原本的设计是在园中心建一座9层宝塔,结果建到第8层的时候,风水先生向乾隆报告:“北京的西北方向不适合建塔啊。”

没办法,乾隆只好下令拆掉。

拆掉以后,如何让废墟重塑新生?

“样式雷”的负责人雷声懲想出一个办法:依照武汉黄鹤楼的样式,重建一座阁楼。这座阁楼,就是现在颐和园的佛香阁。

能够化腐朽为神奇,想常人所不能想而出奇制胜,就是颐和园的“工匠精神。”

样式雷:200年皇家园林的设计师,流传于世的图稿只换了2个肉饼

四、

在大兴土木的乾隆初年,“样式雷”的名气与实力,更加传扬四方。

在雷声懲之后,继续扛起“样式雷”大旗的,是他的三个儿子:雷家玺、雷家玮、雷家瑞。大清园林最灿烂的明珠,也将由雷氏三兄弟亲手镶嵌。

“海宴堂”是圆明园内最大的一处欧式景观。它的名字出自唐朝郑锡的《日中有王字赋》:“河清海宴,时和岁丰。”

在海宴堂主建筑前的水池旁,呈八字形排有十二生肖的兽首人身铜像。

每隔一个时辰,铜像的嘴里便喷水一次,每当正午时分十二生肖同时喷水,那时候犹若山洪暴发,蔚为壮观,这在当时被称为“水力钟。”

而这座“海宴堂”,被乾隆赐给他的异域宠妃——香妃。

雷氏三兄弟还设计了承德避暑山庄的扩建。

承德避暑山庄最大的特点就是:园林与寺庙的完美结合,成为帝王园林的典范之作。

在造园上,它继承了“以人为美入自然”的传统风格,让皇帝在园内修身养性、处理政务。

在园外却选取了天下名寺的精华,成为连接汉、满、蒙、藏思想信仰的枢纽,造就了承德避暑山庄“移缩天地在君怀”的独特主旨。

海纳百川而不妄自尊大,一边坚守自己的文化,一边融汇外来的文明。纳天下精华为一炉,就是海晏堂和承德避暑山庄的“工匠精神。”

样式雷:200年皇家园林的设计师,流传于世的图稿只换了2个肉饼

五、

“样式雷”的掌舵人雷家玺在61岁时,骤然去世。

当时,他的儿子雷景修只有22岁。虽然雷景修从小就跟随父亲学习技艺,但他还是觉得儿子不能胜任样式房的工作,所以就在去世前,把样式房交给同伴郭九。

雷景修也知道父亲的用意,于是更加潜心学习、刻苦揣摩,终于在28年后郭九去世后,以高超的技艺重新夺回样式房的职位。

可这时候的大清,早已不是“康乾盛世”的繁华盛景,而是1852年的咸丰年间了。

第二年,太平天国就攻破南京,从此大清的国运就江河日下,再也不可能有供匠人展示的宏大舞台了。

既然不能像祖辈们一样,用高超的技艺设计出辉煌的建筑,但他做了一件不逊于先辈的事业伟大:

将先辈们为“三山五园”等伟大建筑做的设计图,全部收集起来,并且买了一座四合院来,专门存放这些珍贵资料。

在“样式雷”的8代传人中,雷景修的作品最少,但我却觉得他是最伟大的一代“样式雷。”

国家的命运有起有伏,这原本是常态,但文化、技艺不应该就此断绝。只要能够留下一丝火种,说不定将来就会有大才出世,重整旧山河。

存亡继绝,为后世保存先辈的辉煌,不使后辈子孙无根可寻,抬头就能看见祖先所走过的路,这就是雷景修的“工匠精神。”

样式雷:200年皇家园林的设计师,流传于世的图稿只换了2个肉饼

“样式雷”留下来各种珍贵的图档,仅仅是国家图书馆就收藏了两万多张。

不仅数量多,范围也极其广泛:正立面、侧立面、旋转图、等高线图......工程的每个细节,结构的每个尺寸,“样式雷”的图档中全部都有记载。

一直以来基本没人能说清楚:中国古代的建筑是如何完成的?

所以外国的很多专家就臆测:中国根本不需要设计图,更不需要施工图,只要工匠们口耳相传的经验就行了。

“样式雷”留存下来的图档被发现后,就彻底推翻了这种说法。

事实证明,中国古代的建筑水平不输给任何外国,甚至工艺的精妙,远远超出同时期的欧洲。

2007年,“样式雷”建筑图档经过评选,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五个世界记忆遗产项目。

我们在为中国的成绩骄傲鼓掌的时候,不能忘记为这一切做出巨大贡献的“样式雷”传人:

雷景修。

样式雷:200年皇家园林的设计师,流传于世的图稿只换了2个肉饼

六、

在太平天国、英法联军的摧残下,大清的国势一落千丈,不仅经济凋敝、政治萎靡,就连首都也被攻占、圆明园被焚毁,其中的艺术珍品更是被抢劫一空。

时光悠悠而过。

1873年的一个温暖的午后,坐在紫禁城里的慈禧太后,回忆起年轻时在圆明园里的甜蜜时光,不禁突发奇想:“要不把圆明园重新修建一下吧。”

对于这项提议,同治一开始是极力反对的,但是招架不住慈禧太后的压力,只好同意。

重绘图样并且制作烫样的重任,就这样压在雷思起、雷廷昌父子的身上。

时间很紧促:绘图样、制烫样的时间只有一个月,施工的时间只有一年。于是在“样式雷”图档中出现了很多“赶紧办”、“赶紧烫样”等加急催促的字眼。

雷思起、雷廷昌父子只好没日没夜的赶工,找出雷景修收藏的图样,然后再和亲王、官员、风水师一起实地查看,最终重新画好图样,进程慈禧御览。

经过一个月,父子二人终于完成任务,交给慈禧的图样、烫样全部通过。

样式雷:200年皇家园林的设计师,流传于世的图稿只换了2个肉饼

“画样”首先要确定中轴线,叫“万法不离中。”

具体的方法,就是在一片开阔的土地上,先以罗盘定出方位,确立中轴线的位置。再用野墩子订在中线的终点处,作为标志物。

这样由远及近,方便旁顾左右而考虑全局的谋划。

先画出地盘样图,然后再画出分定格局的细图,最后还有房屋、门窗、转角等细节的局部图。这样一目了然,看一眼就知道大概是什么样子。

但是“样式雷”除了画样,还有“烫样。”

如果说画样是在纸上的平面图,那么烫样就是模型版的立体物。

在画样通过之后,“样式雷”就会按照1:100的比例,将纸板、木头等简易的原材料,用剪子、烙铁等工具制作定性,将图纸上的设计做成建筑小模型。

这样纸上的设计用立体的方式呈现出来,给人的感觉会更加直观,不仅可以做效果展示,还可以做施工参考。

而且所有烫样都可以层层拆卸。

打开屋顶,就能看见房梁、柱子的结构,每件结构上面还帖子标签:尺寸、材料、施工注意事项等无所不包。

所以有的建筑专家说:“一家样式雷,半部古建史。”

而流传在现在的“样式雷”烫样,基本都是雷氏父子在为慈禧重建圆明园时做的。

将图上设计变为实地建筑之前,以匠心独具的智慧,先制成品模型并模拟施工,有备无患中保障万无一失,就是雷思起、雷廷昌父子的“工匠精神。”

样式雷:200年皇家园林的设计师,流传于世的图稿只换了2个肉饼

七、

大清的国势沦落到如此地步,慈禧太后重修圆明园的美梦当然没有实现。

在那个人人欺凌的晚清,“样式雷”能做的只是一些修缮工作:重建颐和园、三海,甚至是为王公大臣们设计府邸。

虽然被朝廷赏赐了二品顶戴,但作为一个工匠世家,却再也找不回当年的辉煌了。

1911年,辛亥革命的一声枪响,大清朝轰然倒塌,末代“样式雷”的掌舵人雷献彩也彻底失了业。

当初雷思起、雷廷昌父子吸鸦片,积累的家业被败掉不少,再加上子孙们失业后不思进取,坐吃山空后,竟然将祖辈积攒的“样式雷”图样,拿到市场上去叫卖。

这可是当年给皇室做的设计图样,一拿到市场上,就被疯抢。

幸亏这些图样引起朱启钤的注意。

于是,他急忙向文化基金会提出购买建议,文化基金会转而委托北平图书馆进行收购。最终在1930年,雷家以4500大洋的价格,将大部分的“样式雷”图档卖给北平图书馆。

这些卖出去的图档有多少呢?据说,足足装了10卡车。

1964年,又有两个雷家人,将剩下的两大包图档卖给北京市政府,市领导开了一张收据后,又请他们吃了一顿肉烙饼。

一个辉煌200多年的建筑世家“样式雷”,随着这一顿肉烙饼,彻底终结了他们的历史。

样式雷:200年皇家园林的设计师,流传于世的图稿只换了2个肉饼

八、

有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

“为什么我们的国家,经历过如此多的苦难,依然能够不屈不挠的站起来。”

或许,“样式雷”的故事能够告诉你答案。

我们曾经默默无闻的活着,

我们曾经辛苦耕耘的奋斗,

我们曾经雄姿勃发的激进,

我们曾经飞龙在天的昂扬,

我们曾经低头哈腰的苟且,

我们曾经烂在泥里的卑贱。

但我们的血液中有一种“工匠精神”在奔腾,只要给我们一点机会,我们就能化腐朽为神奇,创造出辉煌的历史。

就像“样式雷”一样,虽然雷氏家族没落了。

但他们的作品和“工匠精神”,依然挺立在广袤的天地之间,向我们诉说着发生过的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