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4 明代崇祯过度的自信与孙传庭的悲惨结局!

《大明劫》是一部近年来难得的国产电影,可惜好评如潮的口碑并没有带来盆满钵满的票房,就如同影片中的孙传庭,骁勇善战并没有为他带来加官进爵,反被多疑的崇祯猜忌而打入天牢。

明代崇祯过度的自信与孙传庭的悲惨结局!

崇祯15年,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包围了河南境内最后一座孤城--开封。如果开封陷落,则整个中原地区将全部落入李自成之手。在此危急关头,生性多疑的崇祯不得不重新启用已是阶下囚的孙传庭。

重见天日的孙传庭临危受命,率领大明朝最后一批精部队督师开封。此时,一位名为吴又可的游医也来到了开封。吴又可原本是大明朝的高级御医,因为受不了太医院领导的弄权,辞官而去,成为一名江湖游医。

明代崇祯过度的自信与孙传庭的悲惨结局!

当时的开封,瘟疫横行。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的孙传庭对此束手无策,而吴又可此时的治瘟则稍见成效。然而,在疫情并未彻底解除的时候,崇祯的圣旨接连来到开封,催促孙传庭出战。

剿匪心切的崇祯并非对前线的情况一无所知,只不过自信的他认为孙传庭可一战而灭李自成。崇祯的自信并非痴人说梦,因为孙传庭是名将,而且是李自成的克星。在孙传庭被下狱之前,就与李自成有过多次交手,并曾一度全歼李自成部,逼得李自成仅率十七骑狼狈逃脱。

明代崇祯过度的自信与孙传庭的悲惨结局!

然而,自信的崇祯不知道的是,孙传庭入狱三年之后的形势已然大变,李自成不但东山再起,而且已成大势。在李自成凌厉的攻势下,官军已是节节败退。当孙传庭督师开封的时候,他面临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大败局。

为了迎战李自成,孙传庭首先斩将立威,处决了拥兵自重的陕西总兵贺人龙。此后,孙传庭一面整顿军纪、打造器械,一面镇压地方豪强,补充军饷。突如其来的瘟疫让孙传庭雪上加霜,面对日益紧逼的战事和不断恶化的疫情,孙传庭铁血治军,铁腕防疫--杀部下、杀豪强、杀医生、杀染病士兵。

明代崇祯过度的自信与孙传庭的悲惨结局!

最后,在崇祯的一再催促下,孙传庭被迫仓促出关迎敌,结果战败身死。他死后,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在起义军的怒吼中覆亡。

纵观全片,有几处亮点非常精彩,尤其是孙传庭与吴又可的两处讨论更是引人深思,堪称神来之笔。

因为军饷不足,孙传庭向潼关当地豪强募捐,但是却遭到豪强的万般推诿。无可奈何的孙传庭只好用侵占军田的罪名将这三十多家豪强悉数处斩,并没收其家产充公。

在行刑前,面对跪地求饶的豪强,孙传庭慷慨陈词地说道:"你们都是害国之贼。天下糜烂,百姓从贼,皆因饥饿,百姓饥饿,皆因无地可耕。得人心者得天下,你们知道什么是人心吗?人心,就是粮食,就是源源不断的后备兵源。这就是为什么他李自成可以输个十回八回,而我孙传庭连一回都输不起。"

孙传庭的这一番话很值得深思。他知道,所谓的闯贼其实是百姓,百姓之所以变成了闯贼,是因为活不下去,之所以活不下去,是因为没有田地可耕,之所以没有田地可耕,是因为田地都被豪强和官吏所侵占和剥夺。

在当时的农业社会里,土地是唯一也是最大的生产资料,而这个唯一的生产资料却被豪强所霸占,百姓无地可耕,成为流民就是唯一的活路,当流民达到一定的数量,揭竿而起就顺理成章。简言之,反贼之所以造反,乃是官逼民反,百姓从贼,是绝望中的铤而走险。

孙传庭说,"得人心者得天下"。在他看来,正是因为大明朝失掉了人心,所以才没有了赋税(粮食)和兵源,因而官军只许胜不许败,而得人心的李自成却可以在大败之后东山再起。

败不起的孙传庭深知自己已经走上了一条不能回头的绝路,要么绝处逢生,要么万劫不复。所以,为了目的他可以不择手段,为了战场上的胜利,他可以抛弃任何人,包括身染瘟疫的部属和伤残的士兵。

明代崇祯过度的自信与孙传庭的悲惨结局!

在最后决战的前夕,孙传庭与名医吴又可有一段尤为精彩的对话。

面对危急的局势,孙传庭对吴又可悲壮地说道:"为臣者,别无选择,唯有马革裹尸。"然后,他又以一种近乎哀叹的语气问道,"又可兄,你觉得大明朝气数已尽了吗?"

吴又可没有正面回答孙传庭的问题,引用《黄帝内经》中的话说道:"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历朝历代,皆是始兴终衰,其中道理,皆是重驭世之术而轻经世之道,我朝积弊已久,非一味猛药可以痊愈。"

听完吴又可的回答,孙传庭默然良久。其实,作为一名儒将,饱读史书的孙传庭何尝不知其中道理。不治已乱治未乱固然是最佳良方,然而如今已是天下大乱,人心尽失,整个大明王朝的统治根基已经松动,明帝国开始摇摇欲坠。面对这样的局势,他孙传庭就是再有能耐,也是独木难支大厦将倾,大明帝国的悲歌早就在农民失去土地的时候就已敲响。

明代崇祯过度的自信与孙传庭的悲惨结局!

在乱世之中,如果说能打仗的孙传庭是位英雄,那么也只能是一个悲剧英雄。他对手有很多,昏庸的皇帝,贪婪的官吏,废弛的军纪,失散的民心,这些对手的杀伤力远胜于吞噬士兵生命的瘟疫和摧枯拉朽的义军。对于孙传庭而言,前者才是导致大明王国和他本人战身死的根本原因。

正如孙传庭所言,"得人心者得天下"。大明失掉了人心,所以淳朴的百姓百姓变成了凶悍的反贼,官军的剿匪也才越剿越多。此时的孙传庭,面对的不再是李自成一个人,而是数以亿万计饥饿且愤怒的百姓。至此,明王朝已是穷途末路,孙传庭更是困兽之斗,任何人已是无力回天。

一代名将孙传庭的命运最后以悲剧收场,励精图治的崇祯没过多久也落得个自缢煤山的结局。悲剧往往只能用更大的悲剧来终结,所以骁勇的孙传庭独木难支明帝国将倾的大厦,自信的崇祯帝无力挽回大明朝的末日悲歌。

《大明劫》是一部历史题材的电影,也是一个充满悲壮情绪的故事。孙传庭的慷慨陈词,吴又可的一语道破天机,都是我们民族用苦难抒写的悲壮历史,这历史不但警示着后世的历代之君,而且告诫着当世的有权之人--民心,是帝国的基石,更是共和国的目的。

明代崇祯过度的自信与孙传庭的悲惨结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