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孙传庭,大明王朝最后十年的擎天巨柱,传庭死大明亡(十)

<strong>【自媒体/北踏寒城天暮雪】

经典:孙传庭,大明王朝最后十年的擎天巨柱,传庭死大明亡(十)

民为水,君为舟

然而崇祯皇帝仁爱之心发作,他自诩是一个圣明之君,他也知道,百姓对于国家有多么重要,儒家学说里也提到<strong>“民为水,君为舟,水亦能载舟,又能覆舟”,所以他不想后世给自己留下一个暴君的称呼。

他的想法很不错,但是非常时期非常做法,他的恻隐之心并没有带给他任何的回报,也许在他眼中看来,这些流民都是大明的百姓,都是朕的子民,他们也只是为了生计,被逼从贼造反,所以采取以安抚为主。

于是好了,这些流民并没有记住他的好,他们很多人已经尝到了造反的好处,很多农民都是底层的贫苦百姓,对剥削他们的官员和地主都有深深的仇恨,从造反后,他们杀进了这些高不可攀的老爷家里,抢夺他们的金银珠宝,霸占他们的女人,内心已经从安分守己的百姓,转换成无恶不作的暴民,此时再让他们从善,回到以前的生活,已经是很难了。

待到了李自成张献忠等人再次复起,这群人一呼百应,崇祯将很快为自己的昏招付出代价。

国家的事,没有一件是小事,这不是游戏,哪怕一个决策错了,都会要了这个国家的命。

经典:孙传庭,大明王朝最后十年的擎天巨柱,传庭死大明亡(十)

君子群而不党

崇祯从在位时就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上台的第一件事就是铲除了魏忠贤为首的阉党,而阉党倒了,这并不是一件好事,与之抗争的东林党再无牵制,这群自诩为清流的君子们,开始一家独大,朝廷大权全掌握在自己人手里,而崇祯本人对东林党还是比较信任的,但底下的那群清流,却没有一个省油的灯。

从他们掌权之后,比起天启年间政局还要混乱的多,他们一上来就开始一系列的报复行为, 随着阉党被处理,大批之前站队阉党的官员全部倒了大霉,运气好的丢了饭碗,运气不好的,甚至丢了人头,也不管里面是有作为的还是没作为的,全部都拉下了台,不为别的,只怪你站错了队。

第二就是废除魏忠贤在位时颁发的一切政策,其实魏忠贤在位时,还是有不少对民间有好处的政策,至少天启年间很少有为缺银子缺粮食而忧虑的事,反正这群东林党人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是这个太监颁发的一概废除。

魏公公,虽然人品不怎么样,但他对皇室还是比较忠心的,对国家的控制还是有的,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动乱,辽东战局上面也比较稳定,魏忠贤出身于劳苦大众,知道民间的疾苦,自然也知道民间与朝廷的矛盾是什么,因此也颁布了不少缓和阶级矛盾的政策,所以天启皇帝在临终时,才会嘱咐崇祯要善待他。

连天启都看透的事,年轻气盛的崇祯却没有看透,他太过于信任东林党的清流们,若干年后,他发出愤怒的哀嚎:百官误我。才真正看透这群人的本质。

东林党这群人,这些人怎么说呢,就是四肢不勤,五谷不分,大多以文人为主,充满了空想救国主义,书生治国,一天到晚只会抨击朝政,真正遇到事能推就推,能躲就躲,而且东林党大多代表的是当时的大地主阶级,土地兼并越发严重。

魏忠贤在世时,还没有这么严重,自从东林党掌权之后,这股热潮空前巨大,于是社会矛盾更加尖锐,不仅是朝堂上,连民间对东林党的不满也日益增加,到了后期东林党内部争权内讦的情况也愈发严重,更是出了几个祸国殃民的奸臣。

所以王安石所说的<strong>君子群而不党,小人党而不群,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经典:孙传庭,大明王朝最后十年的擎天巨柱,传庭死大明亡(十)

君子慎独

还有一点值得说一下,崇祯上台以后,还干了一件大昏招,他为了节省开支,居然想到裁撤全国的驿站,这是缺钱到了什么地步了,只要他能想到的,没有什么用处,又耗费钱财的他全部撤销。

精兵简政这点没有错,但是你不能乱来,驿站这么久都没有撤销,自然有它存在的意义,其他皇帝都没有动它,结果你一上台咔嚓一下给裁撤了,你有没有想到过,以此为生的全国成千上万的小吏们。

他们本来就处于温饱的水平,好歹也是国家的公用人员,因为这被逼的走投无路,失业下岗,从而走上了不归之路,这其中就包括最有名的李自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