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8 “我孩子不是不會做題,只是有點粗心”

“我孩子不是不會做題,只是有點粗心”

我記得小時候考試沒考好,只要老師說一句:“孩子挺聰明的,不是學不好,就是有點粗心”,我爸的怒氣值就會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下降。畢竟“孩子粗心”,比“孩子笨”要好接受太多了。

然而這麼多年過去,我現在每次放假回到家,聽到家裡長輩抱怨的也還是那句話“老師說孩子不是不聰明,不是不會做題,就是粗心”。——這彷彿成了孩子們的通病,而家長們對此的態度也依然是“問題不大”。

在以前生活條件沒有現在好,孩子們的發育也沒那麼好的時候,“聰明”確實是一個孩子難得的優點。加上當時孩子面臨的誘惑、選擇比較少,做到“專注、細心”也並非什麼難事。

到了現在,無論從孕育條件、發育條件或是成長條件來看,現在的孩子都百倍優於過去,每個孩子都很聰明,思維敏捷,但能做到“不粗心”的孩子卻越來越少。

“我孩子不是不會做題,只是有點粗心”

01 粗心是錯誤

“粗心”一般被解釋為“不謹慎,不細心”;在成績分析時,“粗心”是一個典型的非智力因素。我們經常說一道題,做錯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不會做”,另一個就是“粗心”。

父母在指導孩子學習的時候,往往對孩子因錯因一造成的錯誤更嚴厲,並選擇寬容孩子因錯因二造成的失誤——這種做法也恰恰讓孩子放鬆對“粗心”的警惕。

盧梭有句話很精闢:“人之所以犯錯誤,不是因為他不懂,而是因為他們自以為什麼都懂”。——孩子之所以老因為粗心丟分,也是因為他們自以為學好了這類題。

而實際上,孩子會在做題時因為“粗心”丟分也是因為孩子對這類題目的理解不夠透徹,不夠深入,導致不能夠正確地答題。而這其實就是“不會做”的表現。

就像一個人愛發脾氣是缺點,但發了脾氣就打人,這是一種錯誤;孩子粗心是缺點,但老因為粗心丟分,粗心就變成了錯誤。

“我孩子不是不會做題,只是有點粗心”

02 粗心的後果

一個概念,從無知到有知的改變是很容易的,但“粗心”的現象卻會反覆發生,從這個對比我們也可以看出,相比“無知”,粗心的危害更大。

在小學時,我因為粗心丟分,錯失了幾個“第一名”;到了高中,我被“2+3=6”這樣的錯誤影響了分班情況;到了大學,我看得到我每次的大考分數都比想象中的低;大學畢業以後,“粗心”開始影響我的工作效率……

同樣的,孩子在低年級學習時老因為“粗心”丟分,到高年級學習時也同樣會因為思路的這點偏差而造成失誤,久而久之就會對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越來越缺乏自信。

這也是為什麼有些高年級學生在遇到看起來比較複雜的題目時,不多想就會放棄解題——他們已經把長此積累下來的因為粗心而錯的、“本可以解決”的問題當成了自己“本做不好的”、一定不能解決的問題。

“我孩子不是不會做題,只是有點粗心”

03 粗心的原因

其實人為什麼會粗心呢?從心理學看,粗心的形成與下列四項因素有關:

一、粗心與學習動機有關。

心理學研究表明,中等強度的動機和情緒為認知活動提供最佳背景,動機的缺乏和過高都會影響做事時人的注意力,進而導致粗心。

又比如很多小學生在進行四則運算時容易出錯,當家長給他指出錯處時,他們會毫不在意,認為自己本來可以做對的。其原因就在於,題目太簡單,無法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

而因為動機過高導致粗心的情況往往出現在考試的時候。有些孩子平時謹慎用功,一到考試就發揮不好,平時能拿的分拿不到。原因就是他太在意考試,太想考好了,過高的動機影響了注意力的集中,導致粗心。

二、粗心是因為缺乏精加工。

迎面走來了張老師,A同學近視眼,說這是李老師。兩位老師身材相似而五官相去甚遠。A同學看清輪廓而不注意細節,造成判斷失誤。同樣的,學習中的粗心也常常是因為缺乏對認知刺激的精細加工。

而這種精加工,往往是通過對比和辨別形成的。例如,小學生經常分不清“衰”、“衷”和“哀”三個字,老師教授辨別口令:“橫為衰,豎為衷,中間有口訴悲哀”後,大部分學生就能夠正確書寫和使用了。

三、粗心是因為概念模糊。

例如一個孩子寫作業時寫“0×6=0,0÷6=0,0+6=0,0-6=0”並解釋為“0就是什麼也沒有,任何一個數與0加減乘除結果都是0”。出錯的原因就是孩子忽略了也沒有真正理解加減乘除四則運算的含義。

又比如,小學生求半圓的周長時經常出現只算圓弧長度而忽略上弦的情況,

這其實也是因為他對周長概念的理解不夠到位,忘記了周長應該是一條封閉的曲線。

四、粗心與個性有關。

老師在上課時很容易發現,往往是粗枝大葉的孩子更容易犯粗心的毛病:這個學生書桌一團糟,文具亂放,他的作業本往往字跡潦草,格式糟糕。那個學生丟三落四,做事易衝動,他往往觀察沒有順序,思考缺乏條理。

“我孩子不是不會做題,只是有點粗心”

04 粗心的對策

粗心是猛虎,但只要家長和孩子配合,用對方法,用心堅持,再難對付的猛虎都能變成“紙老虎”。實際上,據科學家調查研究發現:一個習慣的養成通常只需要20天。而解決粗心的方法,又主要有如下三條:

一、做題時保持興奮又冷靜的狀態,切忌浮躁。

平時作業和小測中的題目往往比較簡單,孩子不重視。這時家長應讓孩子知道“我們經常遇到的題目都不難,你跟別人的區別就在於能不能把這麼簡單的題目做對、做好”。以此來提高孩子做這類題時的動機。

另外,家長平時注意既不要在考前對孩子耳提面命,也不在考後對孩子的成績表現出過高的期待,以此來鍛鍊孩子臨考時的“平常心”。

二、養成檢查的習慣。

在低年級養成檢查的習慣是為了讓孩子克服粗心、馬虎,慢慢養成耐心、細緻的習慣。

當孩子寫完作業時,家長要督促孩子進行反覆檢查,而不是幫助孩子檢查。家長還要注意孩子在進行自我檢查時一定要是注意力集中的。

具體做法可以是在家中備一本家用的記分本,在孩子做完作業並自行檢查3遍以後,家長記錄下作業的錯題數與分數。並建立適宜且嚴格的獎懲機制,從而幫助孩子慢慢養成檢查的習慣。

三、生活上注意細節,從小事開始克服粗心、急躁。

家長平時首先要從自己做起,認真對待每一件事。在孩子面前可以有意放慢步調,將做事的條理性清楚地展現出來。

還要注意觀察孩子有哪些不好的習慣,比方說許多孩子都會有亂放東西的習慣,家長就要耐心地不厭其煩地對孩子這種做法進行矯正;又比方說有些孩子情緒起伏大,家長就要注意自己平時是否也容易過激。

“我孩子不是不會做題,只是有點粗心”

其實,解決“粗心”就像在冰上走路,小心即可。只要用心,“粗心”很快就會消失,雖然這並不能完全保證不犯低級錯誤,但卻可以很好地減少由於“粗心”而產生的錯誤,做題質量和學習效率自然就得到提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