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6 包拯的“嫂娘”为何不改嫁?包拯干了一件缺德事遗臭万年

《包青天》中一直提到一位让人敬佩的女性,包拯的“嫂娘”,伺候公婆,刚嫁到包家不久,丈夫就去世,还将小叔子抚养成人。那么还原历史真相,这个“嫂娘”真的存在吗?答案是肯定的!她是包家的人,只不过不是包拯的嫂娘。

包拯的“嫂娘”为何不改嫁?包拯干了一件缺德事遗臭万年

如书中所写包公铁面无私辨忠奸,除了对朝廷忠心外,包拯最闻名的其实是他的孝道。许多人都知道包拯29岁中进士,但是39岁才去做官,中间10年都在家侍奉父母。中进士后,仁宗皇帝给他安排了一个建昌(今江西南城县)知县。但是包拯老家在庐州(合肥),父母年事已高,于是他对仁宗皇帝说路途甚远,担心父母到不了建昌。北宋是所有朝代中将孝字看得最重的,于是又给他安排了一个和州(离庐州不到百里)监当(相当于管钱库粮仓)。这种官职在宋代只会分配给犯过错或者被贬的官员,对包拯来说仁宗皇帝已经是开天恩了。可没想到包拯回到家后,父母说他们哪也不去,就待家里。包拯是个非常重孝的人,没办法他只有辞掉了官职。

包拯的“嫂娘”为何不改嫁?包拯干了一件缺德事遗臭万年

他的妻子董氏十几岁就嫁到包家,盼了十多年,丈夫终于考上进士了,这到好,不干了!估计董氏这些年也被包拯的孝心给熏陶了,她支持包拯,继续跟着包拯过苦日子!董氏给包拯只生了一个儿子叫包镱,可包镱在20几岁就去世了。包镱有个妻子名曰崔氏,丈夫死了后,没几年儿子也死了,一直都没改嫁。在北宋,丈夫去世,妻子改嫁是常有的事情,比如非常有名的女词人李清照就改嫁过。后面女性没一点地位,都是程朱理学给闹的。那么,崔氏为什么不改嫁呢?

她被包家的家风给感染了!第一,过于思念去世的丈夫和孩子;第二,婆婆对自己非常好;第三,也被包拯的为人和风气给熏陶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崔氏就是那个“嫂娘”!她可以说把包拯的品性发挥到了极致。神宗皇帝夸赞崔氏:使我嘉佑名臣之后,有立于世,惟尔之功!

包拯的“嫂娘”为何不改嫁?包拯干了一件缺德事遗臭万年

包镱去世后,未能延续香火可是祖宗之辱,于是董氏劝说包拯纳妾。在包拯60岁的时候,妾给她生了个小儿子。在出于对董氏的愧疚和自己内心“一夫一妻”的想法下,包拯做了一件遗臭万年的事,把小妾赶走了。他表面上是秉承了自己的内心,给了董氏一个交代,却把另一个女人当成了生育的工具。

小儿子的名字叫包绶,包拯死后没几年,董氏也去世了,一直都是长嫂崔氏将其抚养长大。崔氏完全继承了包拯的忠孝家风,让其发扬光大。包绶很年轻就中了进士,并且崔氏在包绶中了进士之后,还把他的生母给找了回来。包拯的家风一直延续到他孙子包永年,官至枢密副使。靖康之变,包家的忠孝家风也在这场变故中成为了金戈铁马的牺牲品,包拯这一脉再没出过历史名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