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9 從草棚到別墅,如東這個農民講述自家房屋的變遷

從草棚到別墅,如東這個農民講述自家房屋的變遷

從草棚到別墅,如東這個農民講述自家房屋的變遷

房屋是人的棲息處,是家的落腳點。房屋的變遷反映出時代的變化、社會的變化,人的生活面貌、文化品位的變化,我家的房屋就是明證。

解放前

我的祖父母生活在舊中國,從如皋錢家園逃荒出來,帶著孩子一路討飯到雙甸北鄉柴港窯(現河口鎮雙港村),住在窯洞裡,沒有自家房屋,後來一邊到人家當僱工,一邊做佃農,租種三畝地,在那塊田角搭起兩間草棚,夏天瞟見天上雲走馬,冬天夾的草障遮擋風。

从草棚到别墅,如东这个农民讲述自家房屋的变迁

新中國成立

从草棚到别墅,如东这个农民讲述自家房屋的变迁

新中國成立,毛主席領導我們站起來了。我的養父——祖父的大兒子錢新成帶領我一家,艱辛勞動,省吃儉用,終於在六十年代翻建了土牆(青磚駁前牆)三間草撲的前山屋和兩間小廚房,為我們兄弟倆安排了房間。

1979年,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我搬出老宅地,搬進獨門獨院新建五排柱的三間小瓦屋和兩間廚房,徹底告別了泥牆草屋陋室時代,實現了前輩人的夢想,住上了瓦屋。

从草棚到别墅,如东这个农民讲述自家房屋的变迁

改革開放時期

改革開放搞活市場經濟,農民進城打工,錢袋子鼓起來了,一些人家將平房翻建成樓房。1993年,我為了工作方便,又將住宅搬到雙甸鎮旁邊,新建了三間三層的普通樓房。這又實現了新中國成立後農村人的一個夢想,即“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出門坐汽車,說話用喇叭”,是改革開放使我們富起來了。

从草棚到别墅,如东这个农民讲述自家房屋的变迁从草棚到别墅,如东这个农民讲述自家房屋的变迁
从草棚到别墅,如东这个农民讲述自家房屋的变迁从草棚到别墅,如东这个农民讲述自家房屋的变迁

黨的十八大以來

從黨的十八大起,我國社會發展處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我家的房屋又有了新變化。我兒子將我建的老樓房,翻建成別墅式的三間三層樓房,並有園林式的庭院,實現綠色家園,有了一個更加溫馨的家。

从草棚到别墅,如东这个农民讲述自家房屋的变迁从草棚到别墅,如东这个农民讲述自家房屋的变迁
从草棚到别墅,如东这个农民讲述自家房屋的变迁

在我家左右邊已是別墅式的樓房成排,有少數不是別墅的人家,大多數子女在城市買了新的商品房,國家還採取多種扶貧措施,讓貧困戶也住上寬敞的新房屋,真正做到住有所居。

一千多年前詩聖杜甫所期盼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終於在今天實現了。這都得益於共產黨的政策好,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我們強起來,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把國家發展得蒸蒸日上,新時代大變樣,一代更比一代強。

从草棚到别墅,如东这个农民讲述自家房屋的变迁从草棚到别墅,如东这个农民讲述自家房屋的变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