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4 张学良为戒鸦片打吗啡

张学良毒瘾很大。开始时张学良只是吸吸鸦片,后来诸事不顺,他的毒瘾越来越大。张学良也尝试过戒除烟瘾。不幸的是,医官给他推荐的戒毒剂是吗啡。如今,人们都知道吗啡、海洛因是比鸦片毒性更大、更易成瘾的药物。很难想象,当它们初面世时,肩负的任务却是“戒大烟”。1805年,一位德国药剂师从鸦片中分离纯化出吗啡,而之后很多年里,医学界对其毒性都莫衷一是。1874年《申报》的广告栏里,可以见到这样的文字:“由伦敦新到戒烟药莫啡散多箱,其药纯正而有力,故杜瘾之效较为速捷。”

张学良为戒鸦片打吗啡

到了清末,海洛因也开始出现在国内各地西药房,供人直接口服,几乎包治百病,当时它的最大生产国是德国,而直到上世纪20年代初,德国药品当局还没听说过“海洛因上瘾”这回事。

张学良为戒鸦片打吗啡

可想而知张少帅戒大烟的结果:他对吗啡形成了药物依赖。这种药物依赖应该不轻,齐邦媛曾回忆,父亲齐世英见到的张学良“身上打吗啡都没有洞了,没有地方下针了”。

张学良为戒鸦片打吗啡

1933年,没守住热河的张学良辞职下野。他的第一站行程,就是住进上海一家德国医院,开始尝试再一次戒毒。很多年后回忆这件事,他还笑着回忆自己副官对大夫说的话——颇像如今清宫剧里皇帝对太医的万能嘱咐:“他要是死掉了,你可活不了了”。少帅这次戒毒所遭受的痛苦可能不亚于在鬼门关前走一遭。外国医生没再为他提供特效药。一种说法是,张学良被绑在床上,无论如何呼喊挣扎都不能再接触吗啡。而他自己在接受采访时则表示,没法细细说那个过程,总之,“昏迷了一个礼拜差不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