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3 “四色”映紅大別山!《信陽日報》用四個整版描繪出這樣的新縣

“四色”映紅大別山!《信陽日報》用四個整版描繪出這樣的新縣

“四色”映紅大別山

老區新縣如期脫貧摘帽,為中原更加出彩又添新彩。

在全市上下貫徹落實省委十屆六次全會、市委五屆六次全會精神的熱潮中,新縣為我市脫貧攻堅贏得首戰大捷,不僅成為鄂豫皖大別山區屈指可數的兩個脫貧縣之一,而且也是信陽第一個“摘帽”的國家級貧困縣。“新縣實踐”可贊可嘆,可喜可賀!

新縣成功脫貧摘帽,既鼓舞了全市廣大幹群士氣,又提供了脫貧攻堅借鑑,必將進一步激發全市上下搶抓發展機遇的激情,勇於攻堅克難,以黨的建設高質量推動經濟發展高質量,決戰決勝信陽脫貧攻堅。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特別是不能忘了老區。”省委書記王國生在信陽調研脫貧攻堅工作時指出,看紅色受教育,看綠色長精神,看本色增底氣,看特色識幹部。這不僅是對信陽工作的肯定,更是對信陽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提出的新要求。在新縣採訪脫貧工作時,記者處處感受到了新縣唱響了紅色、放大了綠色、永葆了本色、突出了特色,彰顯了做足“四色”大文章的大手筆和大氣魄。

唱響紅色,激活內生動力,是新縣能夠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智力引擎。新縣作為革命老區,大別山精神代代相傳,紅色基因已深深融入人民的血脈,堅定不移跟黨走的信念已深深紮根於群眾。“新縣實踐”再一次告訴我們,在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進程中,只有大力弘揚紅色傳統,唱響紅色主題曲,把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致富,才能進一步激活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群眾自發上項目、找富路。在實施三年扶貧計劃中,我們更應該把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的思想轉化為老區群眾的自覺行動,轉化為集中總攻的強大動力。

放大綠色,選準脫貧產業,是新縣能夠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正確選擇。作為有著“青山、綠水、紅城”之稱的新縣,如何選準脫貧產業,事關攻堅成敗。立足實際,放大綠色,大力發展油茶產業,開辦家庭農場,實施多彩田園,發展紅色旅遊,讓綠色發展成為脫貧的主旋律,讓綠色產業成為脫貧的主路徑。“新縣實踐”再一次告訴我們,在脫貧攻堅的偉大進程中,只有放大綠色,持之以恆抓生態,才能加快綠色發展,打好“四張牌”,才能變生態優勢為信陽人民的脫貧優勢,變生態產業為信陽人民的脫貧產業,讓綠水青山真正成為金山銀山。

永葆本色,激發幹部活力,是新縣能夠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根本保障。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的是幹部。在脫貧攻堅的大會戰中,新縣6000多名幹部永葆一心為民的本色,發揚焦裕祿那種“親勁、拼勁、韌勁”的“三股勁”精神,一頭扎到群眾中去,與貧困群眾幹在一起,吃住在一起,贏得了群眾的信賴,增強了貧困群眾脫貧的信心。“新縣實踐”再一次告訴我們,無論幹什麼工作,只有永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政治本色,增強“四個意識”,樹立“四個自信”,才能激發幹部幹事創業的活力,增強群眾戰勝困難的信心,就一定能夠打贏信陽脫貧攻堅的總攻之仗。

突出特色,創新扶貧方法,是新縣能夠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科學路徑。特色是發展力,特色是競爭力。扶貧不能因為發展心切而盲目蠻幹,不能“一刀切”, 必須把握當地特色,尊重群眾意願,做到因地制宜,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商則商、宜遊則遊,創新工作方法,抓出特色,抓出亮點。“新縣實踐”再一次告訴我們,只有在特色優勢上下功夫,在提檔升級上做文章,找準自己的突破口,實現效益最大化,才能使扶貧的路子越走越寬廣,真正實現穩定脫貧、高質量脫貧。

萬舸爭流千帆競,踏浪潮頭勇為先。新縣在全市率先脫貧,既有重大的政治意義,也有重要的示範意義,充分體現了老區幹部群眾的責任與擔當。面對高質量脫貧的新任務、新目標、新要求,我們要以黨的十九大精神、中央和省委一系列部署為指引,幹在實處,走在前列,讓“四色”映紅大別山,奮力譜寫造福信陽、添彩中原的嶄新篇章!

“四色”映红大别山!《信阳日报》用四个整版描绘出这样的新县

民歌聲聲頌黨恩

——新縣脫貧摘帽記

“四色”映红大别山!《信阳日报》用四个整版描绘出这样的新县

信陽日報全媒體記者李凱 攝

“近看山裡的古村落,四面八方喲都是坡;豐收的果實灑滿地喲,更喜農家好生活、好生活……”

民歌聲聲頌黨恩。在新縣,山上的石頭會唱歌,人人都愛聽民歌。當年,《八月桂花遍地開》就是從這裡唱響全國。如今,這首《美麗新西河》不僅唱響了西河村人的心聲,更道出全縣36.8萬人摘掉貧困縣“帽子”的喜悅心情。

2018年8月8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召開新聞發佈會,宣佈大別山革命老區新縣正式退出貧困縣。新縣成為信陽市第一個“摘帽”的國家級貧困縣,也是鄂豫皖大別山深度貧困地區屈指可數的兩個脫貧縣之一。

“自打響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攻堅戰以來,扶貧黨員幹部下沉一線,與貧困群眾戮力同心向貧困宣戰。”昨日在接受採訪時,新縣縣委書記呂旅說,幾代老區兒女在唱響紅色、放大綠色、永葆本色、突出特色中,實實在在地趟出了一條符合新縣實際的脫貧新路。

01

老區黨旗紅

“窮人真是苦,衣破無布補,農友喂,瘦得皮包骨……”新縣歷史很“紅”,新縣多年又很窮。這首流傳了半個多世紀的新縣民歌《窮人小調》,傾訴著曾經貧困的辛酸。

革命戰爭年代,當時不足10萬人的新縣,就為革命獻出了5.5萬名優秀兒女的寶貴生命。這個全國著名、河南唯一的將軍縣,卻多年戴著“國家級貧困縣”的帽子。

1983年,新縣有82%的群眾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經過國家三輪扶貧開發,到2014年實施精準扶貧時,全縣仍有建檔立卡貧困群眾12308戶、41829人,貧困村73個,貧困發生率14.9%。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特別是不能忘了老區。”習近平總書記的話,時刻激勵著新縣的廣大黨員幹部。

2014年5月,新縣縣委、縣政府作出“2017年整體脫貧、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莊嚴承諾。

“四色”映红大别山!《信阳日报》用四个整版描绘出这样的新县

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猶如紅土地上一場新時代的“革命”。

“我向黨宣過誓,黨叫幹啥就幹啥!”“我既然當上了村支書,就要幹出像樣的事。”周河鄉付衝村是新縣的一個深度貧困山村,61歲的老支書陳良仁為村民辦實事、謀幸福,就這樣無怨無悔。

2015年9月,新縣博物館講解員宋曉敏在丈夫李勇派到卡房鄉胡河村任第一書記一年多後,被下派到八里畈鎮鄭坳村任第一書記。從此,4歲的女兒少了爸媽陪伴,胡河、鄭坳的鄉親們卻多了一個“好兒子”“好女兒”。

堅守在脫貧一線,來自中央和省市縣的6000多名幹部、179支駐村工作隊,結對幫扶新縣73個貧困村、106個非貧困村和1.2萬戶貧困戶,確保了全縣結對幫扶的全覆蓋。

這是一支高質量的扶貧幫扶大軍,不脫貧不脫鉤,不拔窮根不撤隊伍。

由縣處級幹部帶頭,到普通黨員幹部,每月下村兩次以上開展“晝訪夜談”活動,面對面解決實際問題;

抓好黨建促脫貧,開展“四面紅旗”評選,在全縣集中連片貧困村組建聯合黨支部,在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點組建社區黨支部;

把全面從嚴治黨貫穿脫貧攻堅的全過程,不摘“貧困帽”就摘“烏紗帽”。

黨員帶了頭,群眾有奔頭,直接增強了脫貧內生動力。在結對幫扶幹部的幫助下,吳陳河鎮王窪村62歲的貧困戶王大松窮不倒志,擔起照顧癱瘓大哥、償還四弟生前債務並撫養年幼侄兒侄女的重擔,下決心學技術發展種植養殖產業。脫貧後,他並不鬆勁:“我要開足馬力自己跑,不能總靠人推。”

在新縣“脫貧摘帽”的征程中,不怕苦、不怕累的脫貧故事不勝枚舉。

脫貧摘帽,讓黨旗更紅,新縣更新。截至2017年,全縣貧困發生率下降至0.96%,群眾認可度達95%以上。

02

山水變金銀

“走過一山嘞又一坡,漫山遍野茶花香、茶花香,又見花兒茂喲,來年果更稠喂……”一首《山茶樹》民歌,表達的是新縣人對山水林的喜愛。

地處江淮分水嶺的新縣,全縣植被覆蓋率達95%以上,森林覆蓋率76.7%,年空氣優良天數350天以上,是河南省兩個國家生態縣之一。

守著綠水青山,卻戴著“窮帽”,鄉親們找不到富路。

一線扶貧幹部意識到,新縣脫貧有三難:貧困類型多,增收致富難,特殊群體大。攻堅克難,老辦法不行,必須要趟出新路。

“四色”映红大别山!《信阳日报》用四个整版描绘出这样的新县

“三畝油茶可脫貧!”在2018年全國兩會上,來自新縣的全國人大代表熊維政以質樸的鄉音,向全國人民介紹了老區的脫貧路徑。

對此,周河鄉熊灣村貧困戶熊學兵深有體會:“經過低產改造,我家20畝茶園去年收入15000元,我家靠山茶林脫貧了!”

新縣地貌“八山一水一分田”,適宜油茶樹生長,全縣70%的貧困戶家裡都有山茶林,成為全國首批100個油茶產業發展重點縣之一。

在經歷低產林改造、品種改良、規範化管理、“龍頭企業+基地+合作社+貧困戶”的產業發展後,當地山茶油產量上升、工藝提升。目前,新縣牌山茶油已走出深山、邁出國門,全縣26.8萬畝山油茶林成了貧困群眾的致富“搖錢樹”。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只是新縣放大綠色、助農增收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新縣把產業作為脫貧根本之策,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加快培育醫藥製造、智能製造、農副產品加工,拉長綠色生態產業鏈,不斷為群眾脫貧注入新動能。

利用好更要保護好。全縣落實環保“第一審批”“一票否決”、項目審批負面清單等制度;永久性禁止商業性採伐天然林、公益林,“河長制”“湖長制”“林長制”全面推行;2056棵古樹名木掛牌保護,99.1萬畝公益林被全部納入森林保險。

這正應了新縣人人皆知的那句話——“視山如父、視水如母、視林如子”,為讓綠色青山在這裡常駐,讓“美麗中國”在這裡出彩。

2017年,在全省105個縣市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考核評價中,新縣位居第12位,實現了強縣和富民相統一,生態保護和扶貧脫貧一個戰場、兩場戰役的雙贏。

03

特色逐新夢

“餈粑粘、餅折香,山茶燕麥請你嘗;壇裝鹹菜小麥醬,請你嘗請你嚐嚐,糯米圓子黃雞湯。嘿嘿哎,喜迎客人來山鄉……”此刻,正如《豫南情調》這首新縣民歌所唱的那樣,北國江南的山村喜獲豐收,已敞開大門歡迎遠方的遊客。

“四色”映红大别山!《信阳日报》用四个整版描绘出这样的新县

這裡既有“畫裡鄉村、夢裡老家”西河的古韻新風,也有“百年村落、文化長廊”丁李灣的故園之戀,還有“將軍故里、生態家園”的田鋪大灣的創客基地……

“一村一特色、一鎮一主題。”新縣以“紅色”引領,用“綠色”輝映,借“古色”添彩,傾力發展全域旅遊,打好特色牌。

5年前,周河鄉西河村還是一個破敗荒涼的空心村,年輕人幾乎都外出謀事,村裡只剩下30多位留守老人。

從2013年起,西河村借力美麗鄉村遊,成立合作社,發展農家樂,聘請專家規劃設計鄉村特色大食堂、精品民宿酒店、咖啡廳等場所,吸引了300多名青年返鄉就業創業。

村民張夢今年21歲,從北京打工返回家鄉就業。“我現在月工資2000元左右,這裡包吃包住,離家還近。”她滿臉笑容地說,“大城市消費高,還是這裡好。”

隨著旅遊經濟的火爆,村裡已接待遊客80多萬人次。原先的“空心村”變成“人氣村”。

一花引來百花開。持續壯大旅遊產業,新縣32個村入選全國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九鎮十八灣”“賞花經濟”等鄉村旅遊品牌越擦越亮。在旅遊及相關服務行業中,貧困群眾有效實現創業就業、脫貧增收。

一組數據顯示,2017年新縣接待遊客468.92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23.25億元,同比增長均超過60%。32個旅遊扶貧重點村實現整體脫貧,84.34%的貧困群眾在旅遊發展各個環節受益,1.1萬多名貧困群眾通過發展旅遊產業實現穩定增收,貧困戶年人均增收近8000元。

脫貧只是新起點,高標準小康才是美好目標。“整體摘帽後,我們將保持政策不變、力度不降、投入不減,持續推動富民產業全覆蓋、可持續發展,鞏固脫貧成果,穩步提升群眾生活。”新縣縣長夏明夫說。

離開新縣時,漫山遍野的豐收景象,充滿無限生機。汽車穿村而過拐上高速公路,車裡正播放一首當地民歌《追著太陽趕路》:

“希望在這裡開花,幸福在這裡落地,綠色發展彙集你嶄新的話題。追著太陽趕路,讓夢長出奇蹟,心手相牽向全新的未來看齊……”

“四色”映红大别山!《信阳日报》用四个整版描绘出这样的新县
“四色”映红大别山!《信阳日报》用四个整版描绘出这样的新县“四色”映红大别山!《信阳日报》用四个整版描绘出这样的新县
“四色”映红大别山!《信阳日报》用四个整版描绘出这样的新县“四色”映红大别山!《信阳日报》用四个整版描绘出这样的新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