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7 李昌平:鄉村振興的方法誤區值得警惕

李昌平:鄉村振興的方法誤區值得警惕

關於振興鄉村的幾個重大問題(四)

——關於鄉村振興的方法

李昌平:乡村振兴的方法误区值得警惕

鄉村振興有像精準扶貧之趨勢。五級書記一起抓,鄉村振興自然變成了各級幹部的重大政治任務了!

鄉村振興,是重大政治任務也沒有什麼不好!只是,一旦是政治任務了,往往只講政治正確,不講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這就可能不太好了。

例如:一聲令下,廁所要革命,廁所革命就變成政治任務了,就必須以政治正確來抓廁所革命。這就容易一刀切了。一刀切後的廁所革命,有些地方就會出現新廁所大量閒置或使用後帶來了新的生態問題,舊廁所在上演逆襲就不可避免了。這恰恰就是把廁所革命政治化的結果。不是廁所革命不好,是把廁所革命政治化--不講經濟、社會、生態效益不好,不講工作方法不好!不講方法,好事就會做成壞事,政治化往往會走向政治正確的反面!

鄉村振興中,有很多事花了大錢,但毫無收益。例如,很多地方的主要領導,在自已的點上花上億的錢,整一個美麗示範村,把財政整窮了、把農民的存款整沒了,結果僅僅只是整了個政治正確的政治形象工程,生產經營沒有發展或無效發展,農民還是常年在外

打工,留守老人守著個新房子,連畜牲也不敢養了,尿泡尿還要花錢買水衝,想吃用大糞種的菜都吃不上了!這樣的鄉村振興示範典型及這類的事情,在鄉村振興政治化的背景下,還是比較普遍的存在。地方的主要領導同志,還站在講政治的高度開現場會,讓自已轄區內的幹部們都來學自已的形象工程,不學領導自然就是政治上不保持一致,就是政治不正確!政治正確化逼出個官僚主義,官僚主義逼出個形式主義,形式主義又發展了官僚主義及政治正確化!

這很恐怖!鄉村振興應該警惕這種做法正在普遍化的趨勢。

鄉村振興是系統工程,一定要講方法,用系統工程的方法。

第一,要講究思維方法

有很多領導同志,思維缺方法,思想抓不住綱,抓不住主線,抓不住規律,腦袋瓜子裡一團亂麻,滿腦子漿糊。當領導的,特別是一線工作的領導,思路一定要清晰,這就要講究思維方法。

譬如系統工程思維方法:"目標決定結構--結構決定功能--功能+條件=效果--效果檢驗目標"。如果效果偏離目標太遠,可能是結構功能出了問題、也可能是環境條件有問題。領導人腦子裡有上述系統工程思維方法,腦子一定時刻都是清清楚楚的,檢查工作、指導工作自然非常精準而到位,就不會頭髮鬍子一把抓,不會瞎指揮,不會胡亂折騰基層具體幹活的幹部群眾!

譬如邏輯框架思維方法:以抓農業產品和產業結構調整--實現產業興旺為例,就應遵循農業發展三階段及政策策略選擇"的思維邏輯框架:

第一階段為短缺階段,其特點是增產和增收同步,其目標是追求產量增長收益為主,其政策策略為"基礎設施密集+技術密集+勞動密集"。這三個密集的條件達到了,農產品產量自然就上去了。

農業發展第二階段是供求平衡階段,增產可能導致減收,是追求價值和價格增長收益階段,其政策策略為"組織密集+技術密集+資本密集+品牌密集"。這四個密集達到了,價值和價格收益自然就可實現了。

農業發展還有第三階段,是追求農產品定價權收益的階段,當然也有相應的政策策略選擇。

鄉村振興中產業振興,各地大搞農業產品產業結構調整,大上新項目,美其名曰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如果思維遵循上述邏輯思維框架,應該就不會盲目上項目、不會盲目指揮。而現實工作中,為了實現鄉村振興的產業興旺目標,很多領導同志想法特別多,農業結構調整盲目上了好多的項目,根本不知道自己上的項目(產品、產業)處於什麼樣的階段、應該採取什麼樣的策略,其結果當然是熱鬧熱鬧更熱鬧、失敗失敗再失敗!

思維方法一要向先進學,二要自已總結提練規律性的東西,領導人的思維方法先進性非常重要,毛主席總是打勝仗,還能以弱勝強,首先是他老先生的思維方法先進。領導幹部思維方法落後,官越大,危害性越大,這比腐敗選成的後果還要嚴重!

第二,要講決策方法

正確的思維方法是科學決策的基礎。決策必須講方法,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決策方法很多,鄉村振興的決策方法主要堅持這幾條:一是多請不同類別的人"吹牛",反反覆覆的"吹牛",特別要注意請一線工作的人員參加"吹牛",在"吹牛"中形成決策方案,最後一定要請喜歡批評政府部門的"反對派專業戶"拍磚頭,要特別重視基層幹部中的"批評專業戶"的意見,他們說好,決策就比較靠譜了。這年頭,"專家"的意見往往是最不靠譜的,要高度警惕精緻的利己主義專家!"吹牛"一定要由主要領導親自主持,領導要自始至終聽,親自認真記錄,主要領導在"吹牛"過程中少發言、或不發言。如果要發言,就是請教問題,不要做指示。領導指示了,"吹牛"就變成了"拍馬屁"!當代的很多專家都是"馬屁精"!

二是請不同的智庫機構分別而同時做決策諮詢,優中選優。智庫機構一定是會運用參與式手法做決策諮詢方案的、有協助方案落地執行能力的智庫機構優先,否則,越有名的智庫機構越容易在生意多的情況下變成"騙子"。智庫機構在振興鄉村諮詢服務市場騙子化的趨勢值得高度警惕!

三是讓基層自主拿方案、鼓勵基層自主試,派人跟蹤總結不同類型的實踐,形成適用於不同類型地方的特色決策。決策來源於基層創新性實踐,大多比較靠普,這是真理級的經驗!

各地鄉村振興決策,不可以上級領導說了算。大方向、大原則,可以上級領導說了算,幹什麼、誰來幹、怎麼幹之類的決策,不能搞上級領導說了算!

第三,要講究執行方法

執行很重要,執行有方法。一是執行主體是誰一定要明確,鄉村振興的執行的基本主體只能是村民及其村社組織,如果不是,肯定大錯特錯了!二是執行過程中主體要服從政策法規等規則,但上級要服務下級。是的,在具體執行層面,上級不僅要服務下級,有時候要服從下級,一切都要服從於基層執行主體"打勝仗"。三是多搞橫向的方法、經驗交流會,少搞縱向的檢查評比考核驗收活動,在具體執行層面,上級很多時候是無力指導下級的,上級應該有自知之明,有所為有所不為。四是發現典型,反反覆覆提升典型,靠典型引路!

第四,要講究總結方法

基層的實踐非常豐富多樣多彩,核心經驗只有一點--激發主體性、激活內生動力。要分類和歸類總結,上升為方法、經驗、模式、政策、制度、法規等,從實踐中來,再到實踐中去,循環往復!

總結鄉村振興的成績是各級領導愛乾的事,動不動就是幾本書,幾十萬字的經驗。但抓住增強主體性、激發內生動力這個核心來總結的並不多。鄉村振興的基本動力在哪裡?誰的鄉村振興?為誰振興鄉村?回答清楚這些最基本問題的總結並不多。核心抓不住、基本問題都說不清楚,鄉村振興不推自廣的經驗就無從說起!

總結經驗,不要動不動就請專家學者寫幾大本書、幾十萬字。這是評教授用的,指導具體的實際工作無用!有用的總結,最好三千字以內!三千字說不清楚的經驗,就與經驗的創造者創造的經驗無關了。

總結經驗,寫領導重視就寫上幾千字,幾乎都這樣寫的,這就是中國式"馬屁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