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元朝统治期间,中原汉人有没有衣冠改制?

说到衣冠改制,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满清入关后杀气腾腾的“薙发令”,此后三百年间,长袍马褂加上一根拖在脑袋后面的长辫子,成了中国人的标准样式。

元朝统治期间,中原汉人有没有衣冠改制?

那么,元朝的时候,蒙古人入主中原期间,有没有推行衣冠改制呢?

蒙古人在统治时,奉行“因俗而治”的原则,除了官吏的公服以外,并没有对服饰进行强制性的规定。但在民间,蒙古人的衣冠发式等影响力极其强大,以至于明代初年反复下诏对“胡服”予以清理整顿,从而“复中国之衣冠”。

一、官场上胡服一统天下

在蒙古人统治时期,有不少汉人为了攀附权势,主动改用蒙古习俗。

比如1275年,南宋德祐元年,江西制置使黄万石投降,主动“削去顶发,三搭辫发,领鞑贼深入”;元军进攻严州的时候,守官方回也主动“鞑帽毡裘”,迎降于30里之外。

元朝统治期间,中原汉人有没有衣冠改制?

元代初年,遗民诗人郑思肖就亲眼见到江南汉人官吏“骔笠毡靴搭护衣,金牌骏马走如飞”,其中骔笠、毡靴都是蒙古人常用之物,搭护,则是一种便于马上驰骋的半袖蒙古袍。

二、民间自发更改

除了官场上的衣冠改制,还有民间的自发更改,而这才是推动衣冠改变的强大暗潮。

元代统治中原期间,废除科举制,传统儒生科举入仕的道路基本被堵死。要想当官,最重要的是两点:“根脚(家世背景)”、族群出身。

而这两点,恰恰为南方文人所缺乏,所以,为了和蒙古官长套近乎,很多人主动在衣冠发式方面向蒙古人看齐。

郑思肖曾经感慨江南民众热衷于蒙古习俗,“今南人衣服、饮食、性情、举止、气象、言语、节奏,与之俱化,唯恐有一毫不相似。”

明代初年著名文士王祎回忆时,感慨地说道,“元既有江南,未数十年,宋之遗俗,消灭尽矣。为士者辫发短衣,效其语言容饰,以自附于上,冀速获仕进。”

在这样的社会风气下,很难有人坚持自己,“非确然自信者,鲜不为之变。”

千方百计讨好蒙古官长,无疑会有收获,比如无锡人钱世良“言、貌悉似蒙古,故太师帖木真儿见爱,遂以女妻之”,而钱世良也因此加官进爵,成为广东宣慰司副元帅。

元朝统治期间,中原汉人有没有衣冠改制?

靖难忠臣之一的方孝孺,在一位儒生的墓志中也提到,元代统治期间,江南文人普遍都“世俗沦为胡夷,辫发椎髻”。

所以,有元一朝,尽管没有来自上层的强制法令,但上至官员、下至庶民“其发或辫、或打沙练椎,庶民则椎髻”,模仿蒙古风俗,削发垂髫已经成为极为普遍的社会风俗。

三、明代初年的改革

1、发式

朱元璋即位后,为了申严“华夷之别”,对于头发样式的要求极为严格,“士民皆束发于顶”。

甚至连某些与蒙古发式相近的也要受到牵连,据《南京刑部志》录有洪武二十五年九月十九日的榜文:

内使剃一搭头。如有官民之家儿童剃留一搭头者,阉割,全家迁发边远充军。剃头之人,不分老幼,罪同。

其实,头顶剃光,直流额前一朵头发被称为“一搭头”,是汉族儿童古已有之的发式。

元朝统治期间,中原汉人有没有衣冠改制?

不过,在明代初年的大背景下,只不过因为和蒙古人髡发样式相类似,因此被严格禁止。

法令中,所提到的允许“内使”剃一搭头,即允许内廷宦官剃一搭头,并非给予其特权。

而是因为明代初年,宦官大部分来自前元旧官,其中有相当多的是被俘蒙古官员后代。此外,还有很多色目、女真、高丽等族群充任宦官。

朱元璋鉴于前代太监干政的恶果,一再强调只允许宦官承担宫廷力役,命令他们留这种发式,是为了显示其“贱虏”身份而已。

元朝统治期间,中原汉人有没有衣冠改制?

2、巾帽

正因为元代统治期间,胡人衣冠变得非常普遍,以至于朱元璋在洪武二十二年和洪武二十四年,连续两次“申严巾帽之禁”,

“凡文武官,除本等纱帽外,遇雨许戴雨帽,公差外出许戴帽子,入城不许;乡村农夫许戴斗笠、蒲笠,出入市井不禁,不亲农业者不许。”

其中,就连对何人、何时、何地可以戴雨帽、帽子、斗笠这种小事都不厌其烦的加以规定,可见蒙古习俗的强大惯性。

3、衣裳

蒙古人为了便于骑马而采用的“辫线腰褶”、“袴褶窄袖”被一律禁止,此外,两截胡服也被“禁止官民步卒人等用”。

朱元璋要求官员穿着圆领袍、士庶礼服穿盘领衣。

此外,妇女也被禁止穿着受胡风影响的“窄袖短衣”,要求穿“大袖交领,衣长至足”的团衫为礼服。

元朝统治期间,中原汉人有没有衣冠改制?

当然,明代初年统一全国的时候,黄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区都已经先后经历了辽、金、元三代大约300多年的统治,因此在衣冠制度上早就不不知不觉中受到了边境民族的影响。

也正因为如此,朱元璋即位第二个月,就发布诏令,革除“胡服”,衣冠复古。此后,才一遍又一遍地发布命令,全方位消除外来影响。而经过朱元璋的不懈努力后,终于“一洗胡俗,民皆复古”。

元朝统治期间,中原汉人有没有衣冠改制?

经过洪武年间持之以恒的“清理胡服”运动,影响中国上百年的女真、蒙古服饰影响逐渐消退,胡汉之间的界限变得清晰起来:

束发于顶、戴四方平顶、穿着盘领衣,此为“华制”;

辫发椎髻、深檐胡帽、窄袖短衣,则为“胡风”。

最后,“大明衣冠”更是成为明亡以后,无数遗民心中念念不忘的故国精神象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