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家"裡是否必須要有個"伴″才叫家?

好心情248077728


我是金濤,你的情感傾訴諮詢夥伴。

家裡是否必須有個伴才叫家?

家,顧名思義,是個居所,是名詞也是量詞。看題主的問題,這個“家”並不是指的這個,而是指“內心的家”,即,家是什麼?家對你來說,怎麼樣才能稱之為家。

“家”是父母兒女

家是什麼?家是父母,家是兒女,有父母兒女的地方才能稱之為“家”。沒有至親的地方,沒有感情和溫暖,無論住的地方多麼的富麗堂皇、雕樑畫棟,那都只是一個居所,而不能稱之為“家”。內心意義上的家已經不是一個地方,不是一個居所了,而是骨肉親情。血脈相連的人,無非就是父母或者兒女,這種血緣關係組成的紐帶,也是地方、居所拆不開、打不散的。沒有父母在的地方,能是家嗎?對父母來說,沒有兒女在的地方,也很淒涼,老伴在,家還是家,兒女在外,也總會回來。過年了,為什麼大家要回到老家,聚在一起?父母親人、兄弟姐妹在一起,因為我們從古至今就是群居動物,我們離不開我們的家人,沒有家人,沒有家。

“家”不能沒有“伴”

“家”在我們心中之所謂為“家”,是因為有家人,一個沒有家人陪伴的地方,也就沒有所謂“家”了。題主提問提的很精髓,家確實需要一個“伴”字。不管是老伴,還是兒女陪伴,你總要有個“伴”。很多空巢老人為什麼難過,因為沒有“伴”,兒女常年不在家,老伴走的早,你讓一個孤寡老人怎麼活?這不是物質條件上活不下去,而是內心精神上空虛寂寞。白天和老劉下完一天象棋,回到家中,空空如也,這是家嗎?還有很多上了年紀的單身老人,老伴走的早,想找個夕陽紅,有個老伴,有人陪伴,很多兒女還不同意,搞不明白他們是真孝順,還是假孝順,恐怕自私的想法更多。真心希望能夠理解老人的內心,老來伴老來伴,父母老了,就會變成小孩,你小時候被父母一個人留在家裡的感受,你現在就忘了嗎?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

我是金濤,關注我,評論點贊轉發收藏,歡迎私信我任何情感疑難,你的情感傾訴諮詢夥伴。


金濤手書


我們村裡以前有一個很喜歡講老戲給小朋友聽的五保戶大叔,大人提到他就說他一個人住連家都沒成起一個。我記得那年分田到屋,大家熱火朝天干勁十足,他也不甘落後養了一頭豬。那頭豬不知是想刷存在感還是想跟我們打招呼,反正我們一經過,它就又是叫又是跳,有個時候還搭在豬圈上把頭伸出來,豬也有長得漂亮的,眼晴放光,童顏長腿,身材苗條,還活潑好動,這些優點它都有。不過到過年的時候別人家的都200來斤了,它才100斤剛出頭。五保戶大叔從那以後再也不養豬了,太傷自尊心了。


家,是會意字,意指房屋下養了頭豬。不過也不會這麼邪門吧,五保戶大叔沒結過婚沒成過家,就真的養豬都養不成?

“家”裡是必須要有個伴才是家,這也是約定俗成絕大多數人認同的事,父母老是在你耳邊唉聲嘆氣的嘮叨,你也該成個家了,言下之意就是你也該找個對象組成一個家庭了。我們這裡農村有這個習俗,就是要等結婚了才會有分家這個說法,一個人若是沒找到對象沒結過婚,就是老了也是跟父母一起生活,不知道你們那裡是不是也這樣?


獅子腦殼


家裡沒個伴,出來進去就是自己,特別是夜深人靜的時候,只能聽到自己的呼吸聲,這樣的家和墳墓差不多。我過這樣的日子三個多月了,我快堅持不住了。


世外的散仙


家是人的依靠處,沒有家的人是沒有安全感的,眾生是需要相互依存才能活下來的,人在結婚之前基本上依靠父母,結婚之後夫妻互相依賴。老的時候依賴孩子。人們就是在這樣的依存下生存,一旦這種依存不復存在,人就會有恐慌,乃至無法生存。

通常情況下,弱者對強者的依賴性更強,比如孩子依賴父母,父母比較強;到了老的時候,老人依賴孩子,此時孩子比較強;夫妻之間,一般是丈夫比較強,妻子依賴丈夫。

我是強烈反對離婚的人,其原因就是我們一旦打破這種依賴關係,再建立起新的依賴關係是很難的,而且新的依賴關係常常很脆弱,痛苦更劇烈,依賴關係更容易打破。

婦女解放運動後,女人有了離婚權力,這是一個可能會造成很多悲劇的權力,因為女人很容易衝動,很容易提出離婚,而離婚後這種依賴關係就破壞了,生活將是非常困難。

所以,勸女人們,萬萬不要使用自己手中的權力鬧離婚,因為,損失最重的是女人,再找個靠山是很難的!

對於要離婚的老公,要做到死活不離。因為好離好散不如死活不離不善,既能保住自己的靠山又能保住孩子的健康發展。

家既是港灣,也是矛盾集合處,我們應該學會維持家的穩定。



耀如樂園


家,最上面一個點是家裡的頂樑柱,家裡的長輩,然後寶蓋頭,象徵著保護,下面預示著你的後代和家人。

所以家就是有陪伴的地方。。。

一個人終究是孤獨的。


依舊夢難如初


家:一間屋子裡,住著(人)吃飯、睡覺、看書、學習……等在家裡做(人)任何想做的事情僅此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