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0 三國中只服此人,他將一生凝結成6個字:姜維死,蜀漢亡!

三國中只服此人,他將一生凝結成6個字:姜維死,蜀漢亡!

麥收季節的舟曲河谷

“沓中”,是古代地名,有觀點認為地理位置約在今甘肅省舟曲縣,是一個處於岷山、迭山環抱中的小型盆地。歷史上三國時蜀漢名將姜維曾屯兵此處。

1 姜維為何要到沓中屯田避禍?

“美人遲暮,英雄末路,都是世上最無可奈何的悲哀。”美人遲暮,倒還罷了,但英雄末路卻讓我想到了一個人,三國時期蜀漢的名將姜維。

多年前曾作過一次“三國文化在甘肅”的專題採訪,第一次行程,先是探尋了陰平古道、鐵籠山、木門道遺址、姜維墓等諸多遺址,此後又去踏訪了天水關、姜家莊、諸葛軍壘、街亭古戰場諸多三國遺蹟,但卻未能尋訪姜維屯兵之處的沓中,引以為憾。

1800多年前,昔日從故鄉出發英姿颯爽的青年將軍,到最後在隴右為蜀漢博取一線生機的六旬老翁,他的征戰生涯較長時間停留的區域就是在沓中。

三國演義中,對於姜維在沓中屯田避禍有這樣精彩的演繹,姜維在祁山與鄧艾相持,稍占上風,卻因為宦官黃皓與想要取代姜維的右將軍閻宇狼狽為奸,向後主進讒言將其召回。姜維被迫班師,求見後主不得,卻通過郤正得知了真相。姜維氣憤欲殺黃皓,被郤正勸止。郤正建議姜維帶兵外出沓中屯田避禍,並列舉四大利。“一者,得麥熟以助軍實;二者,可以盡圖隴右諸郡;三者,魏人不敢正視漢中;四者,將軍在外掌握兵權,人不能圖,可以避禍。此乃保國安身之策也,宜早行之。”

姜維次日召集眾將,對漢中防禦體系進行了周密部署後率軍北上沓中屯田。

沓中又在哪兒呢?

是在迭部、還是舟曲,或是臨潭,史書有不同的說法。

前往舟曲,從那裡尋找那段歷史風雲未曾湮滅的痕跡。

2 石門溝棧道,八萬將士的生命線

昔日姜維屯田的沓中就在今天的舟曲境內?

先去尋訪舟曲縣大川鎮石門溝村尋訪石門溝棧道與摩崖石刻的遺存。讓人興奮的這條古棧道就是始建於三國時期,只是後世又多有修建,棧道遺址就在村東北約200米處的石門溝峪口,海拔近1300米,峪口依山對峙,高聳入雲,形狀酷似開啟的兩扇巨型石門。

三國中只服此人,他將一生凝結成6個字:姜維死,蜀漢亡!

石門。總感覺一支奇兵就藏在峽谷裡

石門崖體縱深約70米,東側高約120米,西側高約160米,兩側相距20餘米。棧道遺址從石門北側峭壁與溝溪平行延伸到石門南側,東西峭壁上分佈有正方形的棧道孔共4層80多個,每層棧道孔分佈均勻,大小基本一致,間距1.2米至3米。東側石崖上還有摩崖石刻1處,共刻有103字,為北宋皇祐四年(1052)所刻,記述了宋時諸官員巡查舟曲縣境內時的情景。

三國中只服此人,他將一生凝結成6個字:姜維死,蜀漢亡!

石門溝棧道遺址,巖壁上的方形棧道孔

同行的當地文友說,碑文記載了皇祐四年十月尚書屯田員外郎兼判階州事朱處仁一行經石門溝棧道巡查峰貼城平定關、武平沙灘等關隘城寨的情況,可見直到宋代,這裡仍然是極具軍事價值的鎖鑰之地。至今,在石門的西崖頂黃土臺地馬蓬坪城堡為峪口守禦門戶,登上城堡俯視,崖底曲道盡收眼底。此城堡與東峰加下城堡、西山陽面村堡構合成三角式守禦網,虎視峽口大道。

三國中只服此人,他將一生凝結成6個字:姜維死,蜀漢亡!

三國時期古城的殘牆與石壁

石門溝古棧道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價值。石門溝古道是自白龍江河谷翻越峽子梁山口到拱壩河乃至白水江流域,最終到達四川的必經道路之一。唐宋以來,這裡又逐漸成為“茶馬古道”的路段,川茶與蕃馬的交易十分活躍。

按一些學者的觀點,舟曲縣西南部的大峪、武坪一帶就是古“沓中”之地,可以想見,這條棧道就是隴蜀道西線上姜維和他的八萬將士與蜀漢政權連通的生命線。

大峪東與武坪毗連,僅一梁之隔,恰恰圍繞著石門溝棧道所在長約17公里鋪展開來。大峪、武坪及其鄰近的三角坪等地區氣候溫暖,土地遼闊,植被良好,森林覆蓋面積大,水資源豐富,只要有土的地方播下種子,小麥迎著秋風生長,是屯兵牧養,墾田種麥最理想的地方。

而在大峪、武坪,文物工作者先後發現了三國時期的古城堡及地下文物,其數量與密集程度為其他地區所罕見,這足以說明在當時這一帶已成為魏蜀交兵之地。

古沓中所在白龍江流域羌道縣建置較早,今舟曲縣大峪、武坪等地自秦漢以來就已開發多年,有一定政治經濟基礎,姜維在北伐中多次聯合羌人共同與魏國作戰,公元248年,姜維和郭淮戰於洮西時,史載:“羌胡王自文虎等舉部降”;洮西戰後,魏涼州刺史陳泰也不得不承認:“維以戰克之威,進兵東向,招納羌胡,傳檄四郡(隴西、南安、天水、略陽),此我所惡也。”正是這次戰役,使得“隴右四郡及金城,連年受敵。”及至蜀漢亡困之後,史載這一帶“羌胡大叛,頻殺刺史,涼州道斷。”姜維在當地的參狼羌、白馬部族的心目中享有很高的威望,這令姜維擁有了在沓中站穩腳跟,和曹魏軍事拼死周旋的“人和”條件。

3 他守護蜀漢到了最後一刻

姜維屯田擺出的陣勢甚至嚇著了司馬昭,差點就要依賈充之計使用派遣殺手這種極端手段了,只有魏國從事中郎荀顗一眼看穿了姜維虛弱的本質,他斷言“今蜀主劉禪溺於酒色,信用黃皓,大臣皆有避禍之心。姜維在沓中屯田,正避禍之計也。若令大將伐之,無有不勝,何必用刺客乎?”

屯田避禍對於姜維來說,心中鬱悶到了極點。從此時起,他已不能實現北伐方略,所謂的屯田也由積極的積穀備戰到最後只能是盡人事聽天命,變成消極防守養兵。

司馬昭發動滅蜀之戰,拜鄧艾為徵西將軍,統率天水太守王頎、隴西太守牽弘、金城太守楊欣,領三萬士兵從狄道進軍至沓中圍攻姜維,鄧艾部將雍州刺史諸葛緒率三萬士兵出祁山到陰平、橋頭截斷姜維回蜀歸路。與此同時拜鍾會為鎮西將軍率主力軍十餘萬人沿斜谷、駱谷直抵漢中。等到鄧艾進入沓中、鍾會主力進入駱谷時後主劉禪才按姜維表奏的安排派出援軍,但早已來不及了。姜維不得不撤出多年苦心經營的“沓中”。隨著沓中的失陷,姜維只得率軍回援蜀中。即便是在這樣的境況下,姜維依然用他個人的才智,寫下了蜀國後期最後的輝煌。

哪怕面對魏國大軍壓境,自己身在沓中,被鄧艾層層圍裹阻攔,他還是完美地殺過陰平橋、晃過諸葛緒,回到劍閣,與鍾會相持,簡直把魏國的西征計劃摧毀了大半。最後蜀漢是亡在鄧艾那次傳奇的摩天嶺弄險之上,但直到成都陷落,鍾會仍然被遲滯在劍閣動彈不得,奈何不了姜維。

鄧艾父子弄險成功後,姜維終於是英雄末路,掙不脫國破身死的命運。他選擇了危險的詐降,遊說鍾會叛亂。蜀漢社稷在傾覆之後復明的完美計劃還未來得及施展就敗露了,而將籌碼孤注一擲壓在鍾會身上的姜維自然也難免厄運,這位企圖改寫歷史的末路英雄帶著一種深深的惆悵無奈地走到了生命終點。試圖讓傾覆的社稷幽而復明,但卻功虧一簣。姜維帶著復興蜀漢的願望戰鬥到了最後一刻,因而,從某種意義而言,蜀漢精神的滅亡並不在後主輿棺出降的剎那,而是在姜維悲壯自刎的瞬間。

三國中只服此人,他將一生凝結成6個字:姜維死,蜀漢亡!

舊版《三國演義》中的姜維劇照

對於於姜維,我們可以做這樣的表述:姜維死,蜀漢亡,如同1000多年以後南宋滅亡的崖山之戰,兵敗之後孤臣張世傑仍不死心,尋找扳回局面的機會,卻不幸溺水而亡,史家同樣有簡潔而至高的評語:舟遂覆,世傑溺焉。宋亡。

石門溝棧道遺址,萋萋芳草早已湮沒了昔日古道征戰的喧沸,只有浩蕩呼嘯的罡風,還在為那位末路的英雄吟唱著一曲不息的輓歌……(圖片來自西部老王和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