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 憶初心—河口大地上的初心故事|王集兵工廠

王集兵工廠遺址

【時間】1943年形成

【地址】山東省東營市河口區義和鎮王集村

【類別】重要歷史事件和重要機構舊址

【背景】王集村位於山東省東營市河口區義和鎮政府駐地以東1公里處,東距沾利河1公里,南靠新濱孤路,交通便利。全村總戶數310戶,總人口976人,有土地2100畝,其中耕地1400畝。村級經濟主要靠種植業、水產業和個體私營業。

憶初心—河口大地上的初心故事|王集兵工廠

王集兵工廠遺址位於山東省東營市河口區義和鎮王集村。

1943年,抗日戰爭進入最艱苦階段。八路軍及廣大民兵對敵展開了全面游擊戰。當時我軍裝備很簡陋,缺少正規武器,特別急需拿手武器——手榴彈、地雷。為支援抗日前線,我軍在王集村建立了一座簡易兵工廠。兵工廠的廠房和設備都很簡單,就是在當地老百姓家找了3間土房子,用一些土坯壘了一個鍊鐵爐,請了幾名木匠,造了一個如小屋大小的風箱。風箱拉動時,需要4個人排成橫隊,拉著風杆橫木前後走動。做炸藥的原材料主要是在鹽鹼地上熬的硝、多方蒐集來的破鍋爛鐵和用柳木棒子、麻桿子燒成的灰。兵工廠沒有技術人員,靠人人獻計,能者為師。

這個兵工廠共有職工20人左右,都是渤海軍區第四分區的官兵。廠長張獻才、黨委書記喬景村帶領全體職工克服了重重辦廠難關,不但製造出了手榴彈和地雷,還為部隊修理了大量的槍械。該廠當時每天能生產手榴彈100多個,地雷20多個。

1944年,日寇秋季大掃蕩,來到了王集。在黨委書記喬景村的帶領下,同志們在王集周圍的各路口插上了“注意地雷”字樣的木牌。敵人真假難辨,不敢進村,只好垂頭喪氣地走了。當地老百姓也因此避免了一場災難。

1945年秋,隨著革命形勢日益好轉,兵工廠轉移到了現在的沾化縣富國鎮剛家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