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看中國之河南:郟縣。

郟縣地名由來

中國古地名。周之舊都通”夾“,後演變為郟。春秋名郟邑,西周時期為“夾”,秦置郟縣,沿襲得名。

郟縣歷史

西周時期為“夾”,春秋名郟邑,先屬鄭,後屬楚,戰國屬韓,秦置郟縣,隸屬潁川郡。東漢建武六年(30),廢郟縣併入父城縣。建安中(196~219年)復置郟縣,屬潁川郡。西晉隸襄城郡。東晉十六國,先後隸前趙、後趙和東晉。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改郟縣為龍山縣,隸順陽郡。隋開皇初,改龍山縣為汝南縣。開皇十八年(598),改汝南縣為輔城縣。大業四年(608),改輔城為郟城縣。北宋崇寧四年(1105年),郟城縣改隸潁昌府。蒙古至元三年(1266),廢郟城縣為黃渠鎮,入梁縣。元大德八年(1304),復置郟縣,隸汝州。1476年改隸汝州直隸州。清代沿明制。民國初,先後屬河陝汝道、豫西道、河洛道。1927年改隸豫西行政區。1932年改隸河南第五行政督察區。民國34年(1945)7月,河南人民抗日軍第六支隊收復禹郟交界地區,在禹郟交界帶置禹郟縣,縣治曹溝村,同年10月撤銷,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後,先屬豫陝鄂邊區第五專區、後屬豫西區第五專區即許昌專區。1947年11月,郟縣解放。1948年1月,全縣設5個區,區下設鄉(鎮)。9月,改設為8個區。12月,調整為7個區。1949年3月,又調整為6個區,改隸許昌專區。

1950年5月,調整行政區劃。全縣設7個區,118個區轄鄉。1952年9月,增設第八區。區轄鄉調整為146個,新設4個區轄鎮、7個區轄街。1953年3月,撤區轄鎮,區轄鄉合併為105個(包括6個區轄街)。1955年12月,又併為44個鄉和6個區轄街。1956年,撤區,設城關鎮和茨芭、薛店、渣園、黃道、安良、王集、冢頭、長橋、堂街、李口10個鄉。原區轄鄉、街改設為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1957年,增設白廟鄉和大莊鄉。至此,全縣設1鎮12鄉。1961年全縣劃為7區1鎮,1965年9月撤區(鎮)。同年12月,增設黃道人民公社。1968年7月15日,增設廣闊天地大有作為人民公社。1972年1月,廣闊天地大有作為人民公社併入渣園人民公社。1973年4月,又從渣園人民公社析出。1982年3月,城關人民公社更名為城關鎮。1984年1月為1鎮12鄉。1985年4月增設姚莊回族鄉。1986年3月郟縣由許昌地區劃入平頂山市。1989年5月15日堂街、冢頭、安良3鄉改為鎮。1993年8月24日大李莊鄉更名廣闊天地鄉。2009年12月29日撤郟縣城關鎮並調整王集鄉、白廟鄉部分行政區劃,設立東城、龍山兩個街道。2011年3月28日,李口鄉撤鄉改鎮。

截至2018年10月,郟縣轄長橋鎮、冢頭鎮、安良鎮、堂街鎮、薛店鎮、茨芭鎮、黃道鎮、李口鎮8個鎮和渣園鄉、廣闊天地鄉、白廟鄉、王集鄉、姚莊回族鄉5個鄉,東城街道、龍山街道2個街道,全縣共377個行政村(社區居委會),冢頭鎮35個行政村,安良鎮41個行政村,堂街鎮36個行政村,薛店鎮38個行政村,長橋鎮34個行政村,王集鄉30個行政村(辛莊暫由王集鄉代管),李口鎮23個行政村,姚莊回族鄉6個行政村,白廟鄉24個行政村,廣闊天地鄉11個行政村,渣園鄉25個行政村,茨芭鎮41個行政村,黃道鎮13個行政村。東城街道6個社區(行政村),龍山街道14個社區(東關街,迎賓街,朝陽,新華暫由龍山街道代管。

地名看中國之河南:郟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