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未来的教育将走向何方?

刘洪堂


正好立哥撰写了《未来教育可能的几个变化》,从信息科技对教育的影响谈了几个观点,在此一并分享给大家:


一是“学校平台化”

当前,教育正成为科技和资本汇聚的领域。阿里巴巴接连创办了湖畔大学、云谷学校、西湖大学,腾讯、百度、字节跳动等也在教育领域加大了投入。可以预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大企业的投入,将有更多优质教育资源涌入教育领域,使传统的学校教育面临严峻挑战,甚至可能出现“学校教育为辅、校外教育为主”的倒逼格局。这时,摆在学校面前只有两条路:要么与外部优质教育资源结合,要么抱团发展,这都将打破当前这种相对封闭的、自成体系的“小散乱”局面,形成“大者恒大、强者恒强”的平台化格局。

(图片来自云谷学校网站)


二是“教师均衡化”。

智能时代下教师将由“主导教学”变成“辅导教学”,教师地位日益低下,甚至被人工智能所替代。但立哥认为,恰恰相反,人工智能在为学生赋能的同时,也将为教师赋能。智能时代,教师将更加优秀,更能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引领者的作用,教师与学生平等学习,共同研究,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同时,教师在智能时代的平台化学校上自由流动,教师之间的教学能力差距进一步缩小,基本教育差距逐步消除。

(图片来自云谷学校网站)


三是“学习个性化”。

“只要你想,你就能得到”,未来,皮格马利翁效应将在未来每一个学生身上得到充分体现。智能时代,学生将拥有足够多的优秀资源、得到更多的优秀指导,学生的学习或者说学习成绩不再成为学生头上的“紧箍咒”,其困难反而是如何能少学一点、精学一点,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个性化发展道路——因为选择实在是太多,而人的注意力和时间是有限的。





立哥绎教


应该重视学龄前的早期教育,开发儿童智力发育,培训家长,在体育运动中增强孩子的能力,强健体魄,左右脑开发,狼性教育,使我们的民族有知识有血性,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顶峰。

加强党的领导放在首位,重视区域协调,规划就近连片设置,真正使全体人民的孩子都接受良好的公平公正的教育,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对各级领导教育考该,对教师进行德智录用,进行政治考核,真正使人中龙风投入到教育行业,同时提高薪资待遇水平,使收入高于其他行业,真正让我们的教育是园丁的教育,教师队伍是人中模范。

小学阶段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英雄主义培养,德智体同等考评,防止辛辛苦苦的培养没有信仰,强大的政府投入却有汉奸渣子横行,真正的使我们的少年变强,则中国一定齐心协力强盛。

在应试教育学院中,设立各种专业实验室,大学课程应实现动手动脑能力的常态化,严格考勤管理,使学生三分之二时间用以学习技能操作,杜绝大学松散无作为的问题,真正的使我们的大学生拿起书本能讲课,拿到工具能上岗上线,迅速成为有用的人才,真正的使国家能人辈出,厚积薄发,工匠溢流,那么祖国一定是一个坚实有力的伟大国家,一个世界敬仰的伟大民族。


樊师农技


其实我们在这里讨论也都是吃饱了撑的,起不到什么作用,只是想抒发一下自己的观点,自己的认识吧。

前几天因为关于教育的问题惹了一肚子气,被有些人好顿喷。我也在怀疑教育制度有问题,可是有人把我喷了个狗血喷头。

一个教育制度的存在,必然有他存在的道理。我们也不必要那么垂头丧气。水到渠成,到了时间他自然就会改变。

为什么这么说呢?现在大家都知道,人口是以一个倒金字塔形再发展。

以后适龄儿童,适龄青年会越来越少的。

我自己主观的认为。以后按照现在的社会发展速度,所有的人都会有上大学的机会,甚至会可能出现大学里招不满人的现象。

到那个时候,还用得着现在这样削脑袋尖儿往前拱,拱那条唯一的路吗?

更何况那也不是唯一的一条路呢!

现在的教育制度,暂时还没有办法改变,因为这个社会还需要。

我们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可以讨厌,甚至可以反对带,谁也没有办法改变现状。

如果要想改变,就从我们自己做起。

不要老想着别人去改变。

把我们自己的观念改变一下,一点一点,社会整体上就会自然改变了。



夕阳无限好3439


其实,我特别想说,未来教育的方面是素质教育,适应社会的教育,会生活的教育。这其实不是哪一学科可以独立完成的。现在互联网发展的高速期,人工智能越来越普遍,未来孩子面对的是什么样的社会呢?在这样的社会形态下,孩子又该具备什么样的技能和素质呢?这就是教育的最终走向。

教育家陶行之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我们不是为了教育而教育,而是为了让人能够更好的生活而教育。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帮助个体具备健康生活的能力。

未来的社会,我们究竟该教给孩子什么呢?反过来,未来什么样的人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呢?

1、良好的身体素质:无论什么时候,身体都是革命的本钱,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再多的知识和技能都只是空中楼阁;

2、弹性的学习能力:知识更新迭代,现在学的,未来肯定是需要升级和调整的。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让你无论面对什么事物时都可以。人际交往,知识技能 ,新的交通工具,都是需要学习的。

3、健康的心理:心理因素影响身体,更影响人的表现。人的一生不会一帆风顺,顺境时不张扬,逆境时不放弃,调整心态,适应当下是非常重要的。大多数时候,我们改变不了大环境,我们能够做的就是让大环境和小的我们达到平衡。

我是爱念叨的吴大娘,想说的,要听的,欢迎来瞅瞅


吴大娘爱念叨


中国教育的未来在人们对成功的观念的改变。教育本身是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如果一个社会的基础价值观是错的,教育是没办法去改变的。如果一个社会的价值观多元,包容,人们认为的成功不仅仅是有钱有权,那么教育自然就会为这样的社会价值观去服务,培养各种类型的人才。

假设今天,一个天生比较笨的人没办法正常上学,但如果上了技校出来有了一门手艺,可以养活自己,这样的教育其实已经成功了,但这个人在世俗眼里是个loser,所以这样的教育就不能称之为成功。

假设将来,人们更看重的是内在的幸福感,自我超越和人的品格,一个技校出来的普通人,没人瞧不起他,他能够过着没钱但有尊严的生活,这时候他受的教育就是成功的。

所以成功的教育也取决于人们怎么定义成功,价值观的问题不解决,别的东西都无从谈起。


Sci投刊指导李老师


作为一个教师,面对当今的教育现状,非常不满意,分析评论教育改革的失败说多了,针对这个话题,不再赘述。只一句话,如果照此延续下去,对未来忧心忡忡。

看看当下,呼吁必须大刀阔斧改革。随着国力的不断增强,展望未来,我认为中国的教育走向必须是

取缔私立幼儿园,扩大并办好公立幼儿园,实行免费上园。

小学至中学为基础教育,全国实行十二年义务教育。尤其是当下应试教育必须彻底改革,我不是叫素质教育,我设想未来的基础教育阶段全面实行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侧重培养创新型人才。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及全球化的科技竞争。立于不败之地。

高等教育,我建议取消高考,普及大学。变现在着重培养就业型人才为着重培养科研创新型人才。必然严把毕业关!而不是现在普遍存在混文凭急就业的现象。

这是我作为一名教师,冷静,理性思考后的一,二点肤浅见解。


天马行空80476


中国的教育将走向何方?这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看中国的教育一路走来是不是非常的稳健,非常的成功?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曾说过,需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宜。

而当今的教育最大的短板,是以分数定终身,一切的教育似乎都为了应付考试。往往学生一旦步入到社会,又会发生严重的脱节。为什么许多的大学生步入到了社会就是进了工厂,甚至还没有一个农民工的动手能力强。这也就是让我们不得不深思理论与实际距离到底差别有多大?

几千年来的文化传承与精髄,又有多少能让我们的学子得到了发扬与接受。

如今又有多少学子真正是健全的生活做事为人处世之能手呢???真正的全面发展谈何容易。

我们的教育应该打你的其他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独立的处置操作能力。

我们的教育是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从现实出发,真正给到孩子成长锻炼的机会。

教育的出路和宗旨不是为了应付考试。教育的根本是让学子早日自立自强,真正的扎根于社会,让生命之光真正的多姿多彩。

我们的教育应该给孩子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真的做到减负,更少的给予孩子们束缚与说教。生硬的教条往往会毁了孩子的前程。

孩子是最好的资源。我们当发现资源的真正价值。真正能够做到物尽其用,发掘真实的价值所在,给予孩子更多的动力,孩子有更多的动手实际操作能力。每一个孩子从学校里出来,都能够独当一面成为生活和社会里的行家里手。孩子们面对社会的选择得心应手,自然而然的真正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中来。

教育应大胆地实行改革,适应新的发展思路。让我们的教育更加的接近地气,更加的接近我们的生活,更加接近人们对于孩子们的期望值。我们的教育应该从分数中解放出来。我们的教育不应再流于形式主义。我们的教育应该切实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发现与发展的新思想新高度。

教育不应重复一些已经存在的人们随手拈来的东西。我们的教育应该是超前的,应该是引导的。而不是灌输的,而不是填鸭似的。教育的根本是全善一个人,给人以最大的价值呈现于社会。真正的教育应该扬长避短,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引领超前的意识形态。让人们能够在更多的未知领域遨游翱翔。让我们的教育成为一片灿烂的星空。让我们的教育成为一座浩瀚的海洋。让我们的教育真正能够发挥物尽其材,人尽所长。

让我的教育不再给孩子更多的是厌学与你和精神上的压力。让我们的教育成为活水源头,滋润着孩子们的成长。祝福我们的教育越来越好。


在天下088


耶鲁大学长达20年的前校长理查德·莱文曾说过:“真正的教育不传授任何知识和技能,却能令人胜任任何学科和职业,这才是真正的教育。”真正的教育应该是符合“大道”的,它顺应社会需要和自然规律,以培养能够“自适应”任何环境的灵活变通人才为主。我认为未来的教育应该向着以下方向发展:
1、教育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是“育人”
将来的教育,特别是大学教育,如果你毕业后掌握的是一门重要的“生活”技能,那么这个大学教育肯定是失败的!教你生存和工作技能的那是职业学校或技工学校,而不是大学教育。大学里教授的东西应以辅助学生建立自己的思维方式为主,使得学生将来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能够良好应对。现在很多大学生的过激或者出格行为,大多都与学校教育的内容以“知识”为主有关,学生缺乏自我思考和应对各种情形的能力。
2、从重视高等教育到重视初等教育

(1)加大初等教育投入。现在国内大多资源都投入到高校当中,现在在各个地方都有幼儿、小学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的问题。教育应当是绝对公平的,应当是“有教无类”,现在幼儿及小学等初等教育很多人从生下来之后就已经无法选择了,这无疑是个巨大隐患。

(2)现在很多名校毕业的学生他们都流向了高薪和有看起来更有前途的地方,而幼儿及小学教育阶段则是一般学校毕业的来担任。人说“名师出高徒”,那是因为名师可以把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经历传递下去,把好的东西一直浓缩下去,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幼儿及儿童阶段是人的思维方式、性格、价值观形成的最重要阶段,我们理应把最好的人的经验发扬光大,传播给更多的人,那样我们的国家才会越来越强大。

3、从应试教育转向人本教育

目前的应试教育的弊端已经十分明显,可以说会扼杀很多人的天性,造成会读死书的人把书读“死”,而不会读书的人却把人生之路堵死。人本教育一定是发展的方向,“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只有以人为本、顺应人的天性去教育才符合大道。

4、从以学校教育为主,转换为家庭、社会和学校间的平衡教育

目前人生的三种教育是:父母为主的家庭教育、老师为主的学校教育和自我为主的社会教育。其中,学校教育是我们传统意义上认为的“核心”教育,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

(1)家庭教育实质上是人最基础的教育,可以说决定你的性格和心里。人说“三岁看大”,三岁前都是和父母在一起,父母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会对孩子有重要影响。动物有“印随”和模仿的天性,人也不例外,父母的教育包括行为和话语,这些都是人最重要和关键的一步教育。

(2)社会教育实质上是“自我”教育。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则其不善者而改之。”,社会中所有的东西都有可能成为你的老师,而不再是学校教育中的“老师”。哈佛大学唯一的女校长德鲁·吉尔平·福斯特说:走出去了解整个世界是孩子们的必修课。世界上有太多东西需要我们走出去去感知,包括各个地方的历史、文化、环境等等,这些比老师更能教会你东西。
5、从“知识”教育转换为“智慧”教育
知识更多的是教会人做“加法”,不断的学习和填充自己;而智慧则更多教给人“减法”,知道自己要学什么和不学什么;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知识如果改变不了人的行为,那么知识也就没了用处!改变人行为的知识才会成为“智慧”。
以上是我真实切身的感受,一字一字敲出来的感受,希望对你有帮助。


大话思维


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想谈谈我的想法。我不知道会走向何方,但是如果国家用一万个亿打造一个利国利民的教育平台,可能教育会提升一个水平。

如果国家在全国范围内,从幼儿园到高中,甚至大学,招募大量的优秀教师,比如一万名,每人给一个亿,让他们将自己的优质教育资源全部录制成视频课程,并将相关的各种资料,上传到有国家搭建的免费的课程资源平台——网站和app上,这样所有学段的学生都有机会接受优质教育资源。

一来,校外培训机构自然熄火,因为没有哪个机构愿意花一个亿去聘请以为授课教师,他们提供的教育资源与国家提供的优质教育资源差很多。身价过亿的教师都是国家的,国家出钱,人民免费,何乐不为?

另外,孔子几千年前提出的有教无类理念,在网络普及的今天也可以实现了。教育公平不应该在资源分配不均的前提下去讨论,在闭塞的落后地区,通常你必须是某校某班的学生才能聆听某教师的教诲。这极大的限制了资源的利用。如果不同学生所接触的资源都有等级的差别,就算一样的努力,一样的付出,结果会一样么? 这不是在激励奋斗,而是默许社会的不公。


黄老师趣味化学


未来的教育,将走向文明优质化的公平教育。是我们现实的文化固层得到进一步的解决。也能缓解我们现实社会的阶级固层。使我们社会上有意愿的学子都能够进入大学深造。提高他她们各方面的素质与文化知识。把我们各阶段的教育抓好抓实。以爱心素质文明教育为前提,立德树人。免试入高校。未来的教育界作风优良。师生间友好相处。从学生的思想道德抓起。教育他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懂事理明是非,识善恶,仁义礼智信,礼义廉耻是必须。全社会共同努力,和谐配合做好我们的中国教育。

教育事关民生及国家政治稳定。城乡一体化是必须,重视教学质量,弘扬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及中国优质文化是必须!教育学生爱国爱民,爱家爱自己,爱心❤永存,提高抗压力。是我们的学生一身正气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做人。做一个自尊自爱,自强不息,自立自强的人。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前途无量。是我们的校园充满了文明和谐。使我们的老师们更有成就感,优质的中国教育走向世界,为世界人民团结友爱和平共处开辟新天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