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 遭遇校園暴力,李玫瑾:“打回去”!難道不會陷入“打鬥”漩渦?

隨著《少年的你》熱播,“校園霸凌”引起了更多家長、老師的高度關注。就在前幾天,“一位7歲女童眼底被塞幾十張紙屑”的新聞也讓大家異常痛心:班上3個男生撕了很多紙屑,然後強行按住這個小女孩,多次扒開孩子左眼,硬生生把紙屑塞進去了……

遭遇校園暴力,李玫瑾:“打回去”!難道不會陷入“打鬥”漩渦?

簡直不可思議,然而,實際上這樣的校園霸凌還有很多,只是很多人還不瞭解,因為被霸凌的孩子往往會選擇“忍”,把這些事悄悄地藏起來,獨自落淚……任何一個家長知曉真實的情況後,都會被氣得瘋掉!當我們的孩子被欺負,當孩子遭遇校園霸凌時,我們到底該怎麼教育孩子,“躲著走”還是“打回去”?家長們、專家們都吵開了!

遭遇校園暴力,李玫瑾:“打回去”!難道不會陷入“打鬥”漩渦?

校園霸凌高發卻顯得“靜悄悄”

以前,很多家長都以為校園霸凌離自己的孩子很遙遠,然而專家指出,幾乎每個孩子都可能遭遇校園霸凌,不論你成績是否優秀、性格是否外向、長相是否漂亮……

遭遇校園暴力,李玫瑾:“打回去”!難道不會陷入“打鬥”漩渦?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公開數據顯示:全球每年高達2.46億兒童和青少年遭受校園暴力,約有1.5億是13-15歲學生,這大約佔學生總數的32.5%。更可悲的是,其中高達30%的學生都選擇沉默不語。而且,在校園霸凌發生現場,約佔59%的圍觀者,都沒有施以援手或者阻止,這包括未成年的孩子,也包括很多老師。

被霸凌者不敢伸張,在學校不敢給老師反映,到家更不敢向家人說,即使被家長髮現,他們大多以自己不小心摔了來搪塞。

遭遇校園暴力,李玫瑾:“打回去”!難道不會陷入“打鬥”漩渦?

前不久的一則新聞,說雲南一個三年級的男孩子被同學綁住手腳,用枕頭壓住頭,扒掉褲子,往下體澆開水。這個畫面可謂極其殘忍,而週末回家後被媽媽發現,孩子屁股上有大片的黑色血泡,有的甚至還在流出膿血。但是,當媽媽心疼地詢問,孩子卻說打開水摔倒了,不小心燙的。

面對如此惡劣的行徑,支持“打回去”的家長非常多!

還用問?當然要“打回去”

很多家長都表示:當然要打回去,這還用說嗎?如果不還擊,那些壞孩子會一直欺負你家孩子的,狠狠揍他們一頓,以後他們就再也不敢欺負你了!

這個做法對不對呢?對這個問題,研究青少年心理方面的權威專家,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的選擇也是:“打回去”!

遭遇校園暴力,李玫瑾:“打回去”!難道不會陷入“打鬥”漩渦?

在中央臺《開講啦》節目中,有公眾提出了這個問題,李玫瑾以自己孫女的真實案例進行了作答:打回去!

李教授表示:小孫女在幼兒園時,有個男孩子因為喜歡李教授的孫女,就把她抱起來,然後扔了到了地上。讓小孫女頭磕到了凳子上,已經磕得腫起來了。

遭遇校園暴力,李玫瑾:“打回去”!難道不會陷入“打鬥”漩渦?

李教授就對她的孫女說:如果下次那個男孩再抱你,你掙扎不掉就揪住他的兩隻耳朵往兩邊拽,一拽他一疼就會放下你。

李教授表示:“打回去”不是在縱容暴力,而是在用另外一種方式減少暴力事件的發生。因為,中國學生接受的教育往往都是遇到問題先讓孩子自我反省,實際上,在校園霸凌這件事上,這反而縱容了一些不良行為,最終導致校園暴力事件不斷髮生。

兒童行為學家Gerald R. Patterson通過研究也發現:當孩子被打或被搶玩具時,如果總是退縮或沉默,會助長對方的暴力和搶奪行為

以德報怨:惹不起還躲不起?

當然,也有相當一部分家長和專家對“打回去”並不認可!

有家長表示:父母在看到或聽到自己的孩子被人欺負時,總會很心疼和揪心,繼而常常會下意識地讓孩子打回去,這種做法,符合人性。但是,一味鼓勵 " 打回去 ",與以暴制暴又有什麼區別呢?

遭遇校園暴力,李玫瑾:“打回去”!難道不會陷入“打鬥”漩渦?

還有家長認為:當父母總是鼓勵孩子“別人打你,你就打回去”,這就會讓孩子走入另一個極端:當孩子們總是以”你打我、我也要打你“這種方式待人,那麼人與人之間就會陷入“打鬥”的漩渦中,誰都不能從中受益。

遭遇校園暴力,李玫瑾:“打回去”!難道不會陷入“打鬥”漩渦?

也有民警表示,要分具體情況:偶爾動手與校園欺凌並不能劃等號。如果只是偶爾動手,建議捱打一方想辦法脫離或者遠離,然後求助於老師、家長等來解決。如果是在客觀條件不允許,情況比較緊急,被欺負的同學可以採取像李玫瑾教授所說的“拽對方耳朵” 等辦法,避免自己受到進一步傷害。這位警察叔叔主張,應該教孩子推開、制止對方,然後脫身,以尋求家長、老師等其他人的幫助。

家長干預:用智慧解決問題

也有的家長表示,在孩子還小的階段,當發現孩子被欺負時,父母應該參與調停,用一些比較有智慧的辦法來解決:

曾經有一個媽媽發現孩子被欺負,她並沒有鼓勵孩子“打回去”,而是選擇去學校詢問事情經過,並錄音為證。隨後,這位媽媽約了幾個家長在一起,講清事情原委,並給大家“出示”了證據,並表示:我不想把事鬧大,但我不希望再發生類似的事情。

這位媽媽越客氣,其他家長們越羞愧,紛紛表示回去好好教育孩子。從此那幾個孩子也不敢再欺負這家小孩了。

遭遇校園暴力,李玫瑾:“打回去”!難道不會陷入“打鬥”漩渦?

寫在最後:

當孩子被欺負,被校園霸凌,爸爸媽媽們都非常著急、非常氣憤。此時,如果父母只跟孩子說“你先管好自己”“你自己反思”“你別打架”“你讓著他”……孩子可能會委屈,甚至還可能會因此變得懦弱,助長那些熊孩子欺負人的行為;但是,如果鼓勵孩子“打回去”, 又極有可能使打鬥升級,造成更嚴重的傷害後果。冤冤相報何時了?

對此,你怎麼看?你認為最好的解決辦法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