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2019年两院院士增选名单依旧没有屠呦呦,当然更没有颜宁

2019年11月22日,两院院士增选名单出炉,不出意料,李彦宏早在第一轮就被刷掉了,而王坚则实至名归的成为了这一年民企院士第一人,但是翻遍了名单也没有找到大家心目中早该入选的那位科学家的身影,她就是屠呦呦老师。

2019年两院院士增选名单依旧没有屠呦呦,当然更没有颜宁

这位被国外媒体称为“没有留洋背景、没有博士学位、没有院士头衔”的伟大女性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最重要的是,此次获奖意味着中医药成果获得了整个世界和科学界最高奖项的认可。

2019年两院院士增选名单依旧没有屠呦呦,当然更没有颜宁

据世界卫生组织不完全统计,青蒿素在全世界已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每年治疗患者数亿人。在今年年初屠呦呦和爱因斯坦、图灵、居里夫人等一起被提名为“20世纪最伟大科学家”,而屠呦呦是唯一在世的科学家。BBC给出了她入选的三大理由:艰难时刻仍秉持科学理想,砥砺前行亦不忘回望过去,她的成就跨越了东方和西方。

2019年两院院士增选名单依旧没有屠呦呦,当然更没有颜宁

可惜从2015年10月获得诺奖至今已经四年的时间,每年的两院院士增选都仿佛将这位老人遗忘,恰如她70多年来好像一直都没有被中国科学界想起一样。

将屠呦呦老人拒之于院士门外的理由很多,但最堂而皇之的理由竟然是年龄,2015年10月屠呦呦老人获得诺贝尔奖,2016年12月中科院学部主席团会议就修订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并规定:被推荐人年龄(按增选年6月30日实足年龄计算)一般不超过65岁。在各学部正式候选人中,60岁(含)以下的一般不少于三分之一。

1930年出生的屠呦呦女士当然“超龄”了。学术界对此有一个经典的笑话:这不会是故意的吧?

与之相仿的还有一个故事,不过这是个功德圆满的事情,讲的是清华的一位教授申请中国工程院院士花了30年,但是入选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英国是英国工程学界的最高学会,迄今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被中国工程院的含金量可高多了,但是好像门槛比中国工程院低得多。

说到院士增选,就不得不提到清华智慧与颜值并存的美女学霸——颜宁教授。

2019年两院院士增选名单依旧没有屠呦呦,当然更没有颜宁

无论是不是因为中科院院士落选负气出走,但她两次落选中科院院士是有目共睹的,我们这里不诛心,只说后面的结果。

仿佛是示威一般,就在两院院士增选名单公布三天之后,顶尖学术期刊《Nature》 11月25日上线了来自颜宁教授团队的一篇论文。这项研究以“加快评审文章”(Accelerated Article Preview)形式发布,是颜宁团队多年来解构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voltage-gated calcium,Cav)的又一力作,也是今年颜宁团队逆天的在CNS上发的第五篇论文。

有些对学术界不太熟悉的同志可能会问,什么是CNS,美国《Cell》、英国《Nature》和美国《Science》是国际公认的享有最高学术声誉的三大期刊,发表在三大期刊上的论文,大都是由世界范围内知名专家层层审读、反复修改而成的高质量、高水平的论文,这就是所谓的CNS期刊,很多学者终其一生也未必能在CNS上发表一篇文章,颜宁团队今年就发了五篇……

2019年两院院士增选名单依旧没有屠呦呦,当然更没有颜宁

更可笑的是,颜宁在中国没有获得的认可反而在美国得到了。

2019年美国当地时间4月27日,这位被公认为集才华与美貌于一身的清华女神,后来出走普林斯顿大学担任雪莉·蒂尔曼讲席教授的颜宁还在微博上庆祝自己获得“魏兹曼女性与科学奖”(Weizmann Women and Science Award)时,她当时并未意识到,另外一个重大荣誉这么快就到来了。

三天后,同往常一样,颜宁直到凌晨五点才备完课。睡前,她为系里中午的教授午餐会和下午的课定好闹钟。上午11点半,闹钟响起,铺天盖地的短信和邮件炸懵了颜宁,她傻傻地在朋友圈问大家发生了什么,这才后知后觉地发现自己已经当选了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此刻,教授午餐会已经准备好了庆祝用的香槟。

2019年两院院士增选名单依旧没有屠呦呦,当然更没有颜宁

正是在当地时间4月30日,美国科学院(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NAS) 公布新入选的院士名单,共有100名美国本土科学家以及25名外籍科学家入选。其中,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结构生物学家颜宁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这离2017年5月她离开母校清华返回另一个母校普林斯顿担任讲席教授仅仅过了两年,离她据传因为“年轻”而落选中科院院士还不到两年。

无论她如何表达自己的无所谓,但在美国的学术成就以及获得的肯定和荣誉客观上为其在国内申请项目基金以及落选院士所受的各种郁闷和奇葩理由出了口恶气。

2019年两院院士增选名单依旧没有屠呦呦,当然更没有颜宁

早在2007年,30岁的她已经从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获得博士学位,之后被清华大学特聘为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也是当时最年轻的博导和清华最年轻的教授,10年时间里,她作为通讯作者在《自然》、《科学》、《细胞》三大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了17篇科研论文,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际蛋白质学会青年科学家奖,也是教育部的长江特聘学者,2016年被《自然》杂志评选为中国十大科技之星,也是世界顶尖的结构生物学家。

颜宁在国内外的反差应该让我们重新审视国内的学术环境,联想到去年《自然》杂志公布了2018年度科学人物,位居榜首的是1996年出生、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的中国天才小伙曹原,他在中科大的研究生导师、物理学家曾长淦说,“预期他目前还是会留在美国,因为那里更容易看到群星璀璨。”不知道会刺痛谁的心。

2019年两院院士增选名单依旧没有屠呦呦,当然更没有颜宁

反正我昨天看到在美国研发出无侵入式脑机接口,实现脑机接口重大突破的是一位华人科学家贺斌教授时,我是很郁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