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到中巴經濟走廊建設中找到改變生活的機會

到中巴經濟走廊建設中找到改變生活的機會

圖為在喀喇崑崙公路二期赫韋利揚至曼塞赫拉高速公路段上,巴基斯坦工人們正在安裝、加固護欄。張任重攝/光明圖片

連接中國和巴基斯坦的喀喇崑崙公路1968年正式動工,歷經12載終於築成。中巴兩國的建設者們為此付出了汗與血,成就了這條將天塹變通途的中巴友誼之路。2019年,喀喇崑崙公路二期項目主體已基本完成,赫韋利揚至曼塞赫拉高速公路已於近日通車;剩餘路段已完成90%以上,擬於2020年2月完工。

建設這條中巴友誼之路,當年湧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今天又給當地民眾帶去了生活的新希望。

來自孤兒救助中心的感謝信

“親愛的資助者:

您好。您最近可好?我還好,希望您也一切順利。我想告訴您,我以不錯的成績讀完了一年級,現在已讀二年級了。我想祝您春天愉快。

我非常感謝您的支持。”

這封信來自一位名叫比思瑪·畢比的9歲小女孩。2017年,比思瑪進入杜代爾孤兒救助中心,該中心位於喀喇崑崙公路二期項目施工沿線的曼塞赫拉地區。或許是因為小小年紀卻遭受了太多本不該這個年齡承受的人世苦難,剛進救助中心時,她有點自閉,不愛講話,身體極其瘦小,在孩子們當中很不起眼。

喀喇崑崙公路二期項目部的中方愛心人士得知比思瑪的情況後,決定每月給她一部分生活費,保證她的日常生活開支,支持她的興趣愛好。現在,比思瑪變得開朗許多,臉上的笑容很有感染力,身體也越來越健康。來自中方愛心人士的特別支持讓她感受到家人般溫暖的存在。

2017年至2018年喀喇崑崙公路二期項目施工期間,中方企業協助當地孤兒救助中心進行了全面翻新,極大地改善了孩子們的生活居住條件。此後,項目部持續關注救助中心的運營和孩子們的成長,項目員工經常自發採購衣物、水果、點心、飲料等前往慰問孩子們,自願捐獻現金給孤兒院,個人捐款超過50萬盧比(摺合人民幣2萬多元),捐獻書籍200多本,書包等學習用具200多套。

項目員工經常與孩子們一起遊戲、一起舉行聚會、一起歡度當地重大節日。孩子們經常給項目員工寫信,表達感謝,講述個人成長和學習情況,童言稚語雖然簡單樸素,卻飽含真情,令人動容。

目前,項目部累計收到孤兒院感謝信逾200封。在救助中心,像比思瑪這樣的孤兒還有150多個,每逢中國佳節,這些可愛的小天使們都會如期寄來內心真摯的祝福與寄語。

從拜師學藝到準備自主創業

卡姆蘭是當地一名測量員。喀喇崑崙公路二期項目工程動工後,他抱著對自己本領的自信來到項目部。可真正開始工作後,他著急了,因為他對那些先進的機器設備根本無從下手,難以適應繁重和複雜的測量任務。年輕的卡姆蘭主動找到中方測量主管“拜師學藝”,希望學習操作全站儀、GPS設備等。中方測量人員專門給他找來英文說明書,耐心細緻地講解操作步驟和要點。半個月後,聰明善悟的卡姆蘭就掌握了新技能,能獨立帶測量隊現場工作。到了項目後期,他已能進行測量領域中難度非常高的控制點測量。

喀喇崑崙公路二期項目為高等級高速公路,技術指標要求嚴苛。但當地招募的大部分巴方員工技術薄弱,工程經驗不足。為此,項目部對約1萬名巴方員工進行大量技術培訓,涉及測量、焊接、設備操作與維護等,培訓出不少像卡姆蘭這樣的優秀員工。

項目即將結束,卡姆蘭已經接到不少公司的優惠待遇約聘。他表示,在喀喇崑崙公路二期項目苦練半年所獲得的經驗,勝過他在別處工作3年。項目上有很多更高級的設備他還不會用,更復雜的測量他還不能獨立進行。他立志要藉助項目實踐和中國“師傅”的幫助,學好技術,將來實現自己最大的夢想——開一家自己的測量公司。

“項目讓我看到未來生活的希望”

穆尼爾是喀喇崑崙公路二期赫韋利揚至曼塞赫拉高速公路段上的一名築路工人。記者見到他時,穆尼爾正和工友一起對公路隔離帶護欄進行最後的加固工作。“本路段的通車儀式馬上就要開始了。等公路完全通過檢驗之後,就可以投入使用了。”穆尼爾對記者說,“我非常榮幸自己能在這個項目工作。”

穆尼爾的老家在距項目地約300公里以外的洪扎地區,他住進了項目營地提供的設施齊備的員工宿舍。他表示,項目上的中巴員工親如兄弟,關係十分和諧。中國工程師經常對巴方員工進行細心指導,這對巴方員工技術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幫助,施工進度也大幅度加快。

穆尼爾表示,在參加項目建設之前,他是一個地道的農民,需要憑一己之力供養一個9口之家,生活非常拮据。除了種地之外,他缺乏其他本領和工作經驗。正是項目上的工作經歷和所獲技術經驗,“讓我看到未來生活的希望”。現在,他已經是一名技術成熟的工人,比以前更有能力養家。穆尼爾表示,“項目完工後,我希望獲得繼續為中巴經濟走廊建設其他項目工作的機會,我也會建議我的親戚、同鄉、朋友到中巴經濟走廊建設中找到改變生活的機會”。

(本報伊斯蘭堡11月27日電 本報駐伊斯蘭堡記者 張任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