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 奋身要为大清续命的他,为何竟被慈禧拖至菜市口处决?

奋身要为大清续命的他,为何竟被慈禧拖至菜市口处决?

秋天,是一个肃杀的季节。

1898年9月28日,北京菜市口,人头攒动,议论纷纷。老百姓都在窃窃私语,今天又有什么热闹看?

原来是慈禧老佛爷要杀乱党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六人。

六人中最有名的谭嗣同在临刑前,喊出一句话,这句话,震撼天地——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早在谭嗣同被杀前的37年前,菜市口同样有一个人,他在临刑前大骂西太后——想不到,受了小娘们的算计!

刽子手让他跪下,他严词拒绝,口中不停的骂“小娘们”的淫毒,“废弃遗命,紊乱家法,妄干政事!”

时间不能再这样耗下去,刽子手用大铁棍硬生生的敲断他的两腿,然后再刀起头落。

谭嗣同临死前从容,他临死前慷慨,但是他们都用自己的生命见证了西太后的狠毒。

这个人叫肃顺,咸丰帝临死前任命的顾命八大臣之一,也是把曾国藩等汉族名臣捧上历史舞台的幕后推手。可以说,如果没有他,大清国早已灭亡;但是,在西太后的屠刀下,他却被先行灭亡。

奋身要为大清续命的他,为何竟被慈禧拖至菜市口处决?

01 实开中兴之业

肃顺与谭嗣同一样,都是出生就含着金钥匙的官二代。谭嗣同是湖北巡抚谭继洵的儿子,肃顺是大清郑亲王乌尔恭阿的六少爷。他们唯一的区别,就是一个是汉族官僚家庭出身,一个满洲贵族家庭出身。

肃顺思想开明,博闻强记,是晚清宗室大臣中少有的改革派。他虽是贵族出身,却是凭藉自身过硬的政治能力,从咸丰帝的御前侍卫——就是《还珠格格》里尔康担任的那个职位开始做起,然后一路高升,最后成为户部尚书。

他的思想最开明的地方在于,他能够摒弃满洲贵族传统的“满汉畛域”观念。清朝立国,军事都依靠依八旗与绿营,军政大权根本不让汉族官僚染指,已经成为定制。

虽然顺治帝曾标榜:“朕不分满汉,一体眷遇。”但是在具体的操作上,官缺分满汉,满族官员可任汉缺,汉族官员却不能任满缺,同一职务如尚书、侍郎,满族的权力都要大于汉族。再者,满族主要出任较高级别的官职,保证满族在政府权力中占有绝对的优势。

如果天下太平,这种“首崇满洲”的潜规则倒也无碍。但问题是,19世纪中期,清王朝内忧外患,太平天国和英法联军让统治集团束手无策,满洲贵族已经无法应对这复杂的局势。值此风雨飘摇之际,肃顺鼓励咸丰放手任用汉人将领。

奋身要为大清续命的他,为何竟被慈禧拖至菜市口处决?

一方面,他对满洲贵族的腐败无能极其蔑视,屡次公开宣称“咱们旗人混蛋多”。他还建议废除对满人的供养,“满人糊涂不通,不能为国家出力,惟知要钱耳!”

一方面,他对汉族中的文人名流极其尊重,他说,“汉人是得罪不得的,他那支笔厉害得很!”。为此,他极力扶持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等汉人精英,“平时与座客谈论,常心折曾文正公之识量,胡文忠公之才略”。

一开始,咸丰帝对于曾国藩有着极强的防备心理。1854年秋,曾国藩率领湘军出省作战,一举夺回被太平军占领的武昌省城。咸丰帝在兴奋之下,加封曾国藩为湖北巡抚。但是很快咸丰帝就反悔,他决定收回成命,理由是“朕料汝心辞”。

可能是咸丰也觉得这种理由太荒唐,子非鱼,安之鱼之乐?于是他决定倒打一把,说曾国藩上奏收复武昌的奏摺“官衔竟不书署抚,好名之过尚小,违旨之罪甚大,着严加申饬”。

其实,曾国藩本来已经写好了谢绝加封的“辞呈”,不料辞呈还没有寄出,就收来了咸丰的莫须有的指责。湘军将领们目睹咸丰的出尔反尔,无不愤慨。

1857年,肃顺升职为户部尚书,他认为,“满人暮气深,非重用汉人,不能已乱”。

他在咸丰帝面前屡次建议胡林翼、曾国藩出任封疆大吏,并给予湘军更多的行事权力。此外,左宗棠、罗遵殿以及许振禕也是在肃顺的建议下,被朝廷提拔担任督抚的汉人。

肃顺对满人的轻慢,以及对汉人的尊崇,使他得罪了所有的满人。更可气的是,他在升任户部尚书后,居然铁腕吏治、整肃政风,对官场腐败绝不留情,这就得罪了所有官僚的既得利益。

奋身要为大清续命的他,为何竟被慈禧拖至菜市口处决?

▲肃顺

以前,十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如今肃顺一上来,就彻底断绝了官员们的敛财之路,这真是生可忍孰不可忍。

1858年,文渊阁大学士、军机大臣柏葰涉嫌在监考时舞弊。当时,科考舞弊是重案,咸丰派肃顺办理此案。柏葰的官位远远高于肃顺,但是肃顺依然下决心打掉这支大老虎。

在肃顺的劝说下,咸丰斩杀了柏葰。柏葰也是清朝历史上涉及腐败案中被斩首的最高级别官员,从此,“司文衡者懔懔畏法,科场清肃”。

肃顺整顿吏治,“求起积弊于衰靡之世”的强势作风,让满人官僚恨之入骨。但是无奈咸丰帝罩着肃顺,他们只能心怀不满,不敢真的对其痛下杀手。

于是,那时在街头巷尾都流传这么一个谣言:“肃顺的父亲在街上见到回回的美丽少女后,以阴险的计谋将其据为己有,从而生下了肃顺。他不是满人,他是回回的孩子。”

咸丰帝重用肃顺,也是因为时势使然。”咸丰“这个年号,意为“大家共同富裕”,但是,理想很性感,现实却很骨感。那时,鸦片贸易愈演愈烈,白银大量外流。农民食不果腹,只能聚众起义。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就是对大家共同富裕这个年号的打脸。

肃顺年轻气盛,敢作敢为,并具有一定的政治见识,“在一时满大臣中,实无其比”。除了支持汉人,整顿吏治,他还提出缓解清政府财政压力的见解。他主张发纸币、铸大钱,以通货膨胀等手段促进市场经济。

奋身要为大清续命的他,为何竟被慈禧拖至菜市口处决?

肃顺的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措施,雷厉风行的做事风格,让想有所作为的咸丰帝非常满意。肃顺成为咸丰帝最信任的人之一,以至于咸丰帝后来任命他为赞襄政务大臣的核心。

本来,肃顺可以以其政治能力和政治地位,挽救清王朝于既倒。刘体仁《异辞录》赞扬肃顺的匡辅之功,“秋狝热河,以军符予曾文正,实开中兴之业”。但是,他千不该万不该,得罪了了那个心狠手辣的满族女人。

02 “肃老六,你也有今天”

1860年6月,英法联军从北塘登陆,击败僧格林沁率领的蒙古骑兵,长驱直入,占领天津,向北京推进。咸丰皇帝仓皇逃往热河行宫,并在途中令六弟恭亲王奕䜣留守北京,负责与夷人和谈。

由于之前没想到英法联军的进军速度会如此之快,以至于咸丰逃亡的准备工作做得很不到位,连有些宫女都没来得及一起带上。当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城时,她们纷纷跳水自杀了。

逃亡途中所需的食物储备严重不足,很多娇生惯养的妃嫔吃的很不舒心,就连慈安太后、慈禧太后都“不得食,唯以豆乳充饭”。

奋身要为大清续命的他,为何竟被慈禧拖至菜市口处决?

▲西人画中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这些女人于是就迁怒于负责这次逃亡活动后勤工作的肃顺,而肃顺却满不在乎。不但不在乎,他还找机会同咸丰皇帝一起用膳,吃的酒足饭饱,你说这可气不可气?

更气人的还在后面,慈禧太后在路上埋怨自己坐的马车不太舒服,要肃顺给她换一辆。但是肃顺却断然拒绝这个要求,并且轻蔑的回答,“尔何人?乃思驾中宫上耶?”。兵荒马乱,逃亡路上,有辆车给你坐就已经非常不错了,还有资格挑三拣四?

慈禧这些平日里养尊处优的女人哪受得了这个罪,立马向肃顺下达“传取应用物件”的指示,没想到肃顺居然“抗违不遵”,就是不给她们改善生活。毫无怜香惜玉之心的肃顺,此时就已经被慈禧列在心里的黑名单了。她现在想的,就是怎样除掉这个处处给自己心理添堵的恶人了。

1861年7月,咸丰皇帝在热河驾崩,临死前将大清江山托付给肃顺等八人,请他们好好照顾幼帝同治。

由于咸丰对奕䜣这个亲弟弟不信任,所以在“肃顺等八人”里没有奕䜣。奕䜣刚刚与英法联军签订完《北京条约》,本以为会受到哥哥的重用,结果等来的却是自己被踢出权力中心的通知。慈禧看出奕䜣的不满,于是便说服奕䜣,与她一起发动政变,除掉心腹大患肃顺。

据满清皇族后裔溥雪斋自述,当时其祖父,亲近肃顺的老五淳亲王暗示有人要杀他。可是,以为大权在握、高枕无忧的肃顺竟无所谓的说:请杀、请杀!

很快,肃顺就知道了,当初自己轻敌了。

在回京途中,肃顺和另外七个顾命大臣被慈禧一伙分开走,中了她们分而制之的圈套。结果,特意被留在后列奉命护送咸丰灵柩的肃顺在密云与先到北京的肃党同时被捕。

奋身要为大清续命的他,为何竟被慈禧拖至菜市口处决?

▲电视剧中的肃顺

两宫皇太后向天下发布了先帝顾命三大臣的罪大恶极:擅政阻皇太后垂帘,三人同罪,而肃顺擅坐御位,进内廷出入自由,擅用行宫御用器物,传收应用物件,抗违不遵,并自请分见两宫皇太后,词气抑扬,意在构衅,其悖逆狂谬,较载垣、端华罪尤重。

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都被“加恩赐令自尽”,可以保个全尸。至于肃顺,实在是太可恶了,所以不能让他自尽,而要让他枭首示众。清朝祖制规定,大清宗室不得砍头处决,但是慈禧此时为了泄愤,依然坚持将肃顺斩首。

于是,在北京菜市口刑场上,肃顺身首异处。他死后,他的家也被抄了,家财都被慈禧收入私囊。

在肃顺去刑场的路上,人民群众无不额手称庆,尤其是那些痛恨他的旗人,一边高呼“肃老六,你也有今天”,一边捡起板砖泥巴扔向他的脸。

这些被他蔑视的人,终于找到了伺机报复的机会。但是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

正是这个被他们唾弃的人,由于重用汉人精英,从而保住了大清的江山。而那个帮他们打倒他的女人,在以后会把大清的江山糟蹋的一塌糊涂。


分享到:


相關文章: